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101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214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21.
近几年,南通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以学科竞赛为抓手,积极开展高水平专业建设,在课程体系优化、校企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新。经过多年的建设,该专业在各项标志性学科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除此之外,在校生连续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毕业生连续获得省优毕业论文奖,就业率、考研率也逐年上升。在2021年该专业成功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相似文献   
522.
黑龙江省三江盆地鹤岗凹陷下白垩统猴石沟组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等通过对鹤岗凹陷北部露头和钻孔资料的综合利用,结合少量的样品分析及薄片鉴定工作,对研究区下白垩统猴石沟组主要岩石学特征、沉积相类型及展布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以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为指导,对猴石沟组有利成矿砂体的沉积相类型进行了初步讨论。认为①猴石沟组砂体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主要为陆相淡水沉积环境,具较高的还原容量;②研究区内猴石沟组主要为扇三角洲沉积环境,并划分为辫状河道、漫滩沼泽、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和分流间湾等6种微相;③猴石沟组沉辫状河道砂体可作为寻找潜水氧化带型砂岩型铀矿的重点类型,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作为寻找层间氧化带型砂岩型铀矿的主攻类型。  相似文献   
523.
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地处中巴经济走廊北段, 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核心地带。基于地质记录和考古发现, 对该县4 000 a B.P.以来东西方文化交流与气候环境变化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与分析。结果发现, 研究区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对文化发展与传播起着重要的影响,3 500 ~ 2 800 a B.P.的干旱气候对应了中巴经济走廊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断, 随着气候好转, 东西方文化交流在该区域再次畅通; 2 600 ~ 2 200 a B.P.气候变干与中巴经济走廊北段文化交流再次衰落对应; 历史时期丝绸之路的兴衰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24.
杨帆  王权  郝芳  邹华耀  殷杰  许可 《地球科学》2020,45(1):263-275
饶阳凹陷北部油气资源丰富、圈闭类型多样,但其原油成因类型和来源尚不明确.利用烃源岩和原油生物标志物参数特征,有效区分3套烃源岩并通过聚类分析法划分原油成因类型,建立油岩关系并探讨各类型原油分布特征.研究表明:3套烃源岩在8组生标参数上表现出明显差异.饶阳北部地区发现的原油可划分为4种类型,包括沙三型、沙三和沙一下混合型、沙一下和沙三上混合型、沙一下型.3套烃源岩的生物标志物差异反映了它们具有不同的母质类型和沉积环境.沙三型分布在任丘潜山北部任北斜坡;沙三和沙一下混合型原油分布在马西洼槽中南部;沙一下和沙三上混合型分布在马西洼槽南边的八里庄油田;沙一下型分布在研究区西部蠡县斜坡上的高阳油田.这种分布特征主要是受到源岩分布和热演化程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525.
贺鹏丽  黄小龙  杨帆  王雪  李武显 《岩石学报》2020,36(7):2001-2016
天山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争议部分源于对晚古生代岩浆岩的岩石成因及其构造环境认识不足。本文对西天山小哈拉军山辉长岩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以探讨其岩石成因、地幔源区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锆石U-Pb定年分析结果显示小哈拉军山辉长岩形成于早二叠世早期(295±3Ma)。该辉长岩富含钛磁铁矿(含量高达8vol%以上),并且主要造岩矿物如斜长石、单斜辉石、角闪石均显示出富Fe-Ti的特征,表明其形成于富Fe-Ti的岩浆体系。岩相学特征显示,小哈拉军山辉长岩的斜长石结晶早于单斜辉石和角闪石,由角闪石成分估算的岩浆水含量相对较低,暗示了相对干的初始岩浆体系,并且单斜辉石的Al-Ti含量关系显示出板内岩浆的特征,均表明该辉长岩并非岛弧岩浆产物,应形成于拉张构造环境,因此西天山地区在早二叠世早期已处于碰撞后伸展阶段。另外,该辉长岩的全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全岩εNd(t)略亏损(2.34~3.30),Sr同位素比值变化较大(~(87)Sr/~(86)Sr=0.7045~0.7067),表明岩浆来源于富集的地幔源区,可能与造山带形成之前的俯冲板片组分的交代富集相关。由于西天山地区在早二叠世已处于造山后的伸展阶段,是塔里木大火成岩省范围内地幔柱活动最易于表现的地区,而小哈拉军山辉长岩与相邻的哈拉达拉富V-Ti磁铁矿层状辉长岩具有相似的岩浆源区和矿化特征,并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很可能都为塔里木早二叠世地幔柱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26.
该文应用NCEP/NCAR逐日2.5°×2.5°再分析资料、中国1 089个测站的24 h降水资料以及NOAA 2°×2°月平均的SST资料,对2016年梅雨期降水、大尺度环流、水汽输送流函数和势函数及相对应的非辐散分量和辐散分量以及海温异常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2016年梅雨期降水较常年偏多约40%,且降水区域更偏向长江流域附近,梅雨期间所示特征与其相应环流背景、水汽输送及源汇以及海温异常信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①梅雨期间副高逐渐北抬,后期副高脊线较常年显著偏北约7°,东西进退较明显;②高层南亚高压异常偏东;③江淮附近是水汽辐合的大值区;④由于SSTA(海表面温度异常)等因素影响,江淮附近的汇入气流显著增强。这些原因为该年梅雨提供有利的背景条件,是造成降水偏多,降水区域略偏北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27.
湖南丘陵山区土地整理项目应加强生态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对土地利用方式、利用结构及利用布局进行综合整治,以达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利国利民活动。针对南方丘陵山区的特点,就目前在我省土地整理工作中,只重视对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往往忽视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这一实际问题作了分析,并就此问题提出了一些加强生态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528.
杨帆  陈岳龙  于洋 《现代地质》2022,36(4):1155-1172
鲁西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是研究区域太古宙演化的重要地区。以鲁西地区西南部出露的正长-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该正长-二长花岗岩为钙碱性、过铝质。锆石U-Pb年龄揭示正长-二长花岗岩侵位于~2 540~2 530 Ma;锆石Hf同位素组成表明其主体由~2.70 Ga的TTG类岩石熔融形成,但再循环的古老地壳组分也参与了岩浆产生过程。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正长-二长花岗岩是由97%的新生TTG地壳组分部分熔融和3%的变质表壳岩部分熔融物混合形成。结合区域特征,我们认为正长-二长花岗岩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中,该区新太古代晚期岩浆作用与板片俯冲后回撤作用有关,板片回撤过程所致的软流圈上涌为此类岩石的岩浆产生提供了热源。  相似文献   
529.
本文利用2018年3月12日—2019年2月28日近一年(2018年春季—冬季)贵州山区(从江、三穗、桐梓、贵阳、紫云、兴仁、威宁7站)地面太阳辐照度观测资料对FY-4A反演辐照度进行检验与订正分析。结果表明:(1)卫星反演辐照度取值范围比地面观测小,整体而言反演辐照度偏高,晴空条件下反演精度远高于云条件,正午偏差最小,下午偏差最大。(2)卫星反演辐照度与地面观测辐照度具有较为一致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两者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随海拔高度呈负相关。(3)平均偏差往往随着地面观测的增大而减小,当地面观测辐照度大于800 W?m-2时,反演辐照度往往偏小。(4)对地面观测辐照度进行阈值划后,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反演辐照度订正,订正后的产品在贵州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30.
Kimin铜钴矿床位于刚果(金)加丹加铜钴多金属成矿带北西部,是该带内代表性超大型矿床。文章在剖析Kimin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体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的基础上,探讨和厘定了矿床成因类型,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结果表明,Kimin矿床铜钴矿体呈层状、板状及薄膜状产出,总体呈EW—近EW向展布,明显受控于地层岩性、近EW向层间断裂、氧化淋滤等作用;Kimin矿床由浅部至深部矿物由铜、钴次生氧化物逐渐转变过渡为原生硫化物;其成矿作用主要经历了原始沉积铜钴矿化、热液改造铜钴叠加富集及表生氧化淋滤富集等三个阶段,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热液改造型铜钴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