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4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简要介绍了新疆数字化地磁台站的勘选和建设情况,从现有的资料分析,建成后的台站完全达到了设计目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观测结果.部分台站FHD质子磁力仪观测的背景噪声大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42.
简要介绍了新疆数字化前兆台网的系统集成,包括设计原则、设计思路、基本框架、达到的基本功能以及实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3.
2004年12月26日印尼8.7级强震新疆地区的同震效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北部发生了8·7级特大地震,震后发现新疆地区的部分应变、地倾斜、水温和水位等,都记录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现象,且在清理中发现,不同的仪器记录能力相差很大,如数字化形变观测仪器的记录能力得到提高,克服了模拟记录在中强震发生时出现的限幅和断点等丢失信息现象;但数字化水位仪器的记录能力却有所下降。本文将上述现象简述并予以分析,以期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这次地震对我国未来地震趋势的影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4.
新疆天山地区定点形变群体异常特征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又陵  曲延军 《地震》2002,22(1):91-96
利用定义的形变异常密度和趋势分析法研究了1990~ 2000年新疆天山地区定点形变异常的时空分布、群体异常特征及与中强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分区形变资料显示的高密度异常在时间上与b 值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该地区的中强地震活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一组中强地震前2~ 4年能观测到形变趋势项的转折、加速等变化。  相似文献   
45.
引言 乌鲁木齐红山形变台建于1980年,有重力、地倾斜、地应变3个项目4套观测仪器。初建时,水管倾斜仪和伸缩仪为人工观测仪器,1989年后,地倾斜和地应变相继迁到雅玛里克山形变观测山洞,更换为第2代模拟仪器。2000年,根据中国地震局“95-01-02”前兆数字化改造的规划,使用新一代的DSQ水管倾斜仪和SSY-2铟钢棒伸缩仪取代了原来的  相似文献   
46.
利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计算了南天山西段8套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的潮汐参数:O1波和M2波的潮汐因子、中误差、观测振幅以及M2波的相位滞后与中误差,分析并评价了资料的精度和稳定性,为今后的资料使用和异常判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结果分析表明:(1)阿合奇、哈拉峻和乌什3个台地倾斜资料、乌什洞体应变仪资料和乌什重力仪资料潮汐分析结果较好,中误差小,精度均达到了中国地震局形变I类台的标准;(2)马场台井下倾斜仪EW向γM2偏小,受格值或者仪器常数影响较大;(3)喀什栏杆乡和乌恰井下倾斜仪两分向的定位存在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