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2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1 气候概况 2005年冬季(2005年11月至2006年2月)全区大部地区平均气温正常;大部地区降水量正常到偏多,其中阿盟大部异常偏多;全区日照时数正常到偏少.  相似文献   
22.
1953—2005年内蒙古东部产粮区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根据1953—2005年内蒙古东部产粮区48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进行了气候相似区划分;并得出各区在热量、水分的时间变化上具有较高的区域一致性。据此,以区域内各站点的温度、降水和日照时数的平均值作为区域热水光时间序列,分析了各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区域温度呈上升趋势,增温速率(平均增温为0.3—0.4℃/10 a)高于中国平均增温速率(0.22℃/10 a),增温幅度呈从西向东递增的趋势,平均最低气温增幅最大,平均最高气温增温幅度与海拔呈正相关,尤以1988年以后变暖趋势最为明显;降水量基本呈减少趋势,年代际波动较大;20世纪90年代至今,内蒙古东部产粮区生长季降水明显减少,气温迅速升高,暖干化趋势表现明显,温差减小和日照时数减少,水热匹配格局发生改变,粮食产量出现减少趋势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23.
1气候概况冬季(2006年11月至2007年2月)全区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分布不均,日照充足,大风日数偏少。1.1气温冬季全区平均气温在-22.2~-2.3℃之间,与1971—2000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全区大部地区偏高2~4℃;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正常外,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旗、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包头市、东胜、临河、五原县冬季平均气温偏高4℃。全区普遍出现暖冬,气温明显偏高,统计代表站1961—2006年46年冬季平均气温,12个站中7个站排名第一,其余站均排前10位(见下表)。代表站2006年冬季平均气温距平及历史排位表代表站平均气温/℃平均气温距平历史排位巴彦…  相似文献   
24.
1 气候概况 2006年夏季全区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偏高,西部部分地区显著偏高;全区大部地区降水偏少,阿拉善盟西部、赤峰市北部、通辽市北部、呼伦贝尔市西部显著偏少。全区日照正常。  相似文献   
25.
为探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华北一作区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为例,基于多年马铃薯生长发育资料和气象资料,对APSIM-Potato模型进行调参与验证,评价模型在武川地区的适用性。利用验证后的模型模拟马铃薯叶面积指数(LAI)、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对不同发育阶段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1) 各发育阶段天数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均在3 d内;LAI、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分别为12.82%、17.35%和14.48%,均低于20%,表明APSIM-Potato模型在武川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2) 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和强度的增加,马铃薯LAI、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随之减小。模拟单一发育阶段干旱胁迫时,马铃薯LAI、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对分枝-开花期水分胁迫的响应最大;模拟连续发育阶段干旱胁迫时,LAI、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对全生育期水分胁迫的响应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