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3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北京PM10重污染预警预报关键因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利用CART方法对造成北京PM10重污染的气象条件分析结果表明:适当的湿度条件和前期的污染状况是造成北京PM10重污染的必要条件,其他条件,如大气稳定度、边界层高度、持续性小风以及气压,是造成PM10重污染的重要条件。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湿度作为必要条件的出现,可能蕴涵着重要的物理化学过程,对其开展深入研究将对北京大气污染的控制和预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研究和建立南极环境信息系统对于南极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的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GIS技术为支持,在分析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概念模型,将其规范化分解后形成了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并从软件工具的选择、硬件环境配置出发,设计了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实现。重点突出了专业功能:可视化采样管理和具有模型分析功能的环境质量评估。最后评价和展望了系统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人口数据是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评估的基础,准确的人口空间分布信息对提高应急灾情评估的准确度和开展高效的应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建筑物空间分布、POI(兴趣点)、路网与人口统计等数据,基于Spearman相关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人口空间化模型,实现了人口统计数据基于规则格网的更为精确的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1)建筑物空间分布能较好地反映人口的宏观分布特征,但是对于人口分布细节特征的刻画,则是以POI数据来反映人口的微观分布特征效果更为理想;(2)受区域经济发展影响,人口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由城镇向乡村区域递减的趋势明显,中心城区、周边城镇、偏远乡镇之间的人口密度差异巨大。基于建筑物与POI数据的人口模拟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较小,数据精度符合实际情况,可为灾情研判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南极长城站地区环境影响评估理论与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研究南极长城站地区人类活动规模、环境影响及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南极环境研究中几个重要概念的内涵及南极环境影响评估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提出可将环境影响评估工作分为计算“影响度”和“环境承载力”两个层次;在目前南极环境缺乏环境基准值、环境标准值的情况下,可据环境背景值进行第一层次的评估工作。以长城站地区发电站废气的直接排放为例,运用高斯模式预测了发电站下风向大气环境质量,并计算了影响度,划分出影响区间,提出科学研究和科考管理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1991年12月~1992年1月,在中国第八次南极考察途中,用分级撞击式采样器采集了13个气溶胶样品,用PIXE法分析了样品中的Al、Si、P、S、Cl、K、Ca、Ti、V、Cr、Mn、Fe、Ni、Cu、Zn、Br、Pb等17种元素,并应用富集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主因子分析,研究了气溶胶粒子中的元素组成、浓度粒度分布、气溶胶的地球化学类型、主要来源及其贡献。结果表明:研究区气溶胶中元素的来源、组成、浓度粒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规律性;气溶胶的来源,如海洋气溶胶除主要来源于海水、受所在洋区及其周围环境的影响外,还受全球性和局地性大气环流的控制,如近岸大气明显受陆源(地壳源和人为源)传输的影响;该年内发生的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和智利哈得逊火山爆发,以及海湾地区的战争等突发事件,对研究区大气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地震灾情快速评估依赖于震区准确的人口、房屋等设施的数量和空间分布,是震后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烈度评估的核心支撑。以阿克苏地区的居民点、POI数据为基础,采用核密度估算结合道路分布和房屋占地面积的方法,构建了人口密度权重模型,获得了研究区1 km×1 km的人口、房屋格网数据。结果显示,各乡镇实际人口数量与模拟人口数量线性拟合相关系数为0.909,线性拟合相对较好,表明人口空间化结果达到了较高精度。为了更好地验证上述方法和数据,以2021年拜城MS5.4地震为例,叠加对比分析震区人口、房屋格网数据与地震评估区之间的定量关系。按照地震评估区进行了人口、房屋面积的模拟,该数据与实际现场数据之间误差较小,能够满足震后地震灾情快速评估的需求,可为灾害预评估及地震现场灾害快速评估等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和支撑,同时空间化的方法也为后续该方向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震后对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与分析,及灾情信息的快速获取、处理、分析和研判对于部署抗震救灾、掌握灾情舆情、稳定民众情绪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浪微博数据,获取四川芦山6.1级地震和马尔康6.0级震群相关的微博和评论等信息,通过对信息进行充分挖掘、分析和表达,研究地震事件中微博舆情的演化、民众情绪反应特征、关注热点等,并在此基础上对房屋破坏、生命线工程破坏、人员伤亡等灾情信息分类提取,可为地震应急决策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地震灾情信息的获取主要依靠地震现场调查,费时费力,为第一时间快速了解灾区灾情,以便尽快做出救灾决策,指挥调度救援力量,引进新的技术手段辅助获取灾情信息十分必要。进行了无人机技术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地震的应用研究,利用无人机技术,获取了地震极灾区库孜滚村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结合震前GF-1遥感影像数据及地震现场震害调查数据,获取极灾区灾情信息。结果表明:无人机遥感技术可快速采集极灾区遥感影像,有利于对灾情做出正确判断和评估。根据无人机遥感影像结合震前遥感影像和地震现场调查数据,进行区域建筑物结构类型和损毁程度遥感解译,可快速获取灾情,无人机技术在地震应急方面应用效果显著,为灾情评估、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承灾体基础数据是地震灾害评估的核心数据,是制定防灾减灾政策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数据获取主要靠野外调查,费时费力,研究承灾体数据的快速获取方法刻不容缓。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主城区为例,对三维影像技术在承灾体基础数据调查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数据为基础,运用三维模型构建、遥感信息提取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进行区域房屋基础数据信息提取,获取了研究区真实房屋空间分布、结构类型、建筑面积及层数等数据,为该地区地震预测预防、地震应急、震时救灾以及震后恢复等防震减灾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20.
以新疆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为例,详细介绍了新疆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总体架构及存在的问题,并基于VMware虚拟服务器进行系统软件平台的虚拟化部署,提出了新疆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虚拟服务器的部署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对部署的虚拟系统进行测试并就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虚拟系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迅速生成各类图件及报告,系统运行良好,速率较高,系统稳定性及服务器利用率均大幅提升,软硬件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减少了管理难度,降低了总体拥有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