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MOS(MosdelOutputStatisics),即模式输出统计。美国、日本、欧洲一些国家七、八十年代先后用MOS方法取代PP方法,目前在国外许多国家MOS预报已成为最重要的气象要素预报方法。中国国家气象中心目前也正在试用MOS方法做分县预报。  相似文献   
12.
本论文结合“吉林省和龙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实际研究工作,利用现场勘察和调查收集灾害点和区域地质环境数据,选取灾害点密度、灾害面积系数、地形地貌类型等9个统计量,运用模糊聚类和图论的数学方法,对和龙市进行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根据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将和龙市分为4个区。划分结果比较符合和龙市区域地质灾害发育实际情况。研究结果为和龙市进行防灾减灾工作,合理制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Based on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and Yearbook of China landfalling tropical cyclones(hereafter CLTC) from 1949 to 2008,correlation between CLTC frequency/intensity and 500 hPa height field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fields are investigated and employed for TC statistical prediction.A prediction model for yearly and monthly intensity and frequency of CLTC is established with binomial curve fitting by choosing the gridpoints with hig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s composite factors.Good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 in experiments shows that the model could be used in routine forecast.  相似文献   
14.
利用华南沿海代表站逐日历史资料和南海附近区域再分析格点资料, 采用灰色拓扑预测、天文周期、阴阳历叠加等方法, 建立非线性综合集成预测模型, 对上述站点和区域的逐日气压、降水量等要素进行气候预测; 通过分析沿海各代表站气压谷值、降水峰值的出现时间、以及南海区域气压场中低压环流的位置和动态, 综合确定年内影响华南的热带气旋可能出现的时间段和区域。该方法在广东省气象台投入业务应用多年, 经检验近5年(7-9月台风活跃季节)热带气旋影响时段的平均预测准确率达到70%左右。   相似文献   
15.
改进的热带气旋路径模糊概率预报方法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改进的热带气旋路径模糊概率预报方法对1998-2000年进入预报区并达到起报条件的13个热带气旋作了47次预报试验,24h平均误差为116.8km,48h平均误差为281.0km。其中模糊概率大于70%的共有8次,24h平均误差为87.9km,48h平均误差为207.6km,均明显小于总平均误差,达到概率越大误差越小的理想效果。同时试验表明方法对路径发生明显转折的热带气旋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6.
用改进的热带气旋路径模糊概率预报方法对1998—2000年进入预报区并达到起报条件的13个热带气旋作了47次预报试验,24h平均误差为116.8km,48h平均误差为281.0hm。其中模糊概率大于70%的共有8次,24h平均误差为87.9km,48h平均误差为207.6km,均明显小于总平均误差,达到概率越大误差越小的理想效果。同时试验表明方法对路径发生明显转折的热带气旋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7.
辽河油田太—葵管道路由区位于辽东湾顶潮汐水道区。通过不同时期实测水深对比,得出该区海底冲淤变化趋势:海区总体呈微淤态势,潮汐水道两侧浅滩淤积,两侧边坡一侧侵蚀另一侧淤积,发生平面迁移。管道路由一线蚀淤幅度较小,一般不超过0.5 m,最大侵蚀区发生在水道底和两侧边坡,是海底输油管道容易冲刷悬空的潜在危险区,需采取深埋措施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1 概述 1.1 雨情与灾情 这次降水主要集中在7日20时到8日20时,降水遍及全省.达到暴雨强度的有清远、花县、英德、从化、佛冈、恩平、封开、南海、乐昌、怀集、四会、广宁、高要、德庆等14个站,其中清远、花县、英德达到250mm以上,清远尤甚,达到295.6mm.  相似文献   
19.
采用小波分析、Lanczos时间滤波器、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11年夏季广东季风槽暴雨与大气低频振荡的关系。结果表明,2011年夏季降水主要存在准20 d的周期振荡,季风槽暴雨过程对应强的准双周振荡。选取与夏季降水显著相关的区域(102.5~117.5 °E,20~27.5 °N)平均的500 hPa高度场作为影响广东夏季降水的“500 hPa关键区”指数,同样选取区域(110~120 °E,15~22.5 °N)平均的850 hPa风场作为“850 hPa关键区”指数;2011年夏季500 hPa关键区与850 hPa关键区分别存在显著的准23 d、准22 d周期振荡,季风槽暴雨发生在500 hPa关键区准双周振荡的波谷、850 hPa关键区准双周振荡的波峰附近。从南海南部开始的3次低频纬向风、OLR、湿度的北传与从菲律宾以东的西太平洋向西传播的低频中心相遇,导致3次季风槽暴雨过程。利用典型个例的合成分析,对2011年6—8月广东3次季风槽暴雨的准双周振荡不同位相的大气环流场的共同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它们反映了季风槽暴雨从间歇-开始-旺盛-减弱-结束期的大气环流场演变特征,为广东季风槽暴雨的中期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