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2002年4月在浙江宁波随机采集了弹涂鱼(Periophthalmus)、大弹涂鱼(Bolteophtalmus chinensis)和杂色鰕虎鱼(Gobius poecilichthys Jord and Snyd)样本。采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3种鱼肌浆蛋白(Pm)从分类角度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表明:3种鱼肌浆蛋白图谱有明显的差异,大弹涂鱼与弹涂鱼间的相似系数最大(0.429),而杂色鰕虎鱼与大弹涂鱼、杂色鰕虎鱼与弹涂鱼的相似系数相对小些,分别为0.267和0.400,说明大弹涂鱼与弹涂鱼的亲缘关系更近。  相似文献   
112.
<正>以配置空预器旁路烟道系统(以下简称“空预器旁路系统”)为代表的机炉耦合节能系统,在燃煤机组技改及新建项目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但对于这种节能系统的节能效果评价褒贬不一。在理论研究层面上,国内主流文献大多认为其符合梯级利用原理而给予较高评价;但也有文献认为其违反能量梯级利用原则不宜推广应用。在应用层面上,有的用户认为其节能效益明显,是值得推广应用的第三代烟气余热利用节能系统,但有的用户在技改系统建成后感到其节能效益有限而切除不用,不少主机厂及设计院对其推广应用也持谨慎态度。在实际试验研究层面上,有些承包商委托外商组织测试并应用德国—欧盟锅炉标准计算得出的试验节煤可高达5g/kWh~9g/kWh,但有些研究机构的试验节煤率明显较低。从不同层面反映出的差距充分表明,对这种机炉耦合节能系统的节能效益计算存在较大争议,亟待研究澄清。  相似文献   
113.
刘杰  李运舟  杨渝南  李洪亚  孙涛  李政 《岩土力学》2020,41(10):3266-3278
首次提出了针对大掺量膨胀剂自膨胀锚杆的理论技术基本原理,并阐明其经济效益与极限抗拔力提升效果。但还存在过量膨胀剂会导致自膨胀锚固体撑裂围岩等问题,必须通过确定膨胀剂的极限掺量来解决。因此,提出了应用自膨胀锚杆的两个前提条件,明确了两个层次的试验目的并以此展开试验研究:(1)膨胀致裂法。先进行围岩胀裂破坏试验,获取界面正应力的变化规律和围岩破坏规律,阐释了自膨胀锚固体作用下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的开裂破坏演化规律。建立不同位置径向自膨胀应力计算模型,基于接触面上的径向膨胀应力得到了锚固体的膨胀剂临界掺量预测模型,并预测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的膨胀剂临界掺量为28.98%。(2)弹性解析法。基于无限大介质中圆孔均匀受压和圆孔的孔边应力集中问题建立了自膨胀锚固体作用下围岩的胀裂破坏模型,得到了一套围岩受自膨胀锚固体作用时的应力分布预测公式,进一步推导出了围岩受径向膨胀应力作用下的临界开裂方程。为降低现场测试的周期和费用,建立了基于声波?回弹值的中风化泥质粉砂岩抗拉强度预测公式。最终,完成了临界开裂方程在基于围岩不完整性和围岩浸水软化影响下的参数修正,并结合了临界掺量值引入了安全储备系数,建立了自膨胀锚固体的膨胀剂极限掺量设计公式,计算出针对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的自膨胀锚杆锚固体膨胀剂极限掺量为26.5%。该研究能为自膨胀锚杆在岩土、矿山、水利等领域的推广运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4.
为满足天文和测地研究需要,国际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服务组织(IVS)提出了新一代VLBI空间测地计划—VLBI全球观测系统(VGOS)。按照VGOS技术规范,我国第一套VGOS系统于2016年初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落成。为满足GEO卫星、射电源较差观测需求,需要制作全新的观测纲要。通过选取与卫星近角距的射电源来消除观测系统误差对卫星定轨的影响,最后利用软件相关处理机对观测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并给出观测的初步结果,结果表明观测达到预计的观测精度。  相似文献   
115.
郯庐断裂中段两侧坳陷的新生代构造-热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郯庐断裂带两侧分布众多的坳陷,其构造-热演化历史对于这些含油气坳陷的油气成藏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镜质组反射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古温标模拟计算了郯庐断裂带中段两侧6个坳陷120口单井的热演化历史,在此基础上得到各坳陷新生代的地温梯度演化特征.总体上,郯庐断裂两侧坳陷的古地温梯度在新生代是逐渐降低的,在古近纪较高而新近纪仅比目前的地温梯度略高;结合构造沉降史的恢复结果,认为其反映了研究区由断陷向坳陷转化的构造演化特征.根据各坳陷古地温梯度的演化模拟结果,距离郯庐断裂带不同位置的坳陷其古热场特征存在差异.位于断裂带内的辽河盆地、渤中和昌潍坳陷古热场较高(第三纪初期的地温梯度达到57~59 ℃/km),且辽河盆地和昌潍坳陷在第三纪地温梯度一直处于较高的状况,而渤中坳陷新近纪时期的较低地温梯度是由于其大的构造沉降所致.远离郯庐断裂带的冀中和临清坳陷的古热场及其演化程度均是较低的,第三纪初期的地温梯度分别为53 ℃/km和50 ℃/km.由此推测郯庐断裂带在第三纪以来的活动性对其两侧地区热场的影响较大.郯庐断裂带两侧坳陷地温场的差异在宏观上受控于郯庐断裂的演化,在局部地区受控坳(盆)断裂等构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