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质学   4篇
自然地理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内蒙古中西部沙源地影响沙尘暴扩展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通过对2002年3月18—22日沙尘暴过程进行的数值模拟及针对内蒙古中西部沙尘源地影响的敏感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内蒙古中西部荒漠化草原生态的迅速恶化是2001年前后沙尘天气的频繁发生的部分原因。由于沙源地海拔高度的不同和风速随高度的变化,在沙尘远距离输送过程中可能出现两个不同高度而相互孤立的优势沙尘输送带,分别位于对流层和地面附近。其传输距离、传输速度、影响地区、影响时间存在巨大差异。内蒙古中西部沙源地的起沙主要通过地面附近的沙尘输送带向东、向南传输。其通过对流层的传输随沙尘区的不断扩展而越来越弱,进而被其他更高海拔高度的沙源地起沙所取代。  相似文献   
32.
按照中国气象局和内蒙古气象局的要求,结合内蒙古气象服务实践,开发研制的“气象情报收集与服务系统”已经投入业务运行,该系统不仅提高了业务服务的工作效率和对领导机关的服务能力,而且为进一步做好气象服务构筑了一个崭新的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33.
郝璐  李彰俊  郭瑞清 《中国沙漠》2006,26(5):797-801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以日积雪深度≥1.0 cm日数和沙尘天气(包括浮尘、扬沙及沙尘暴)发生日数为指标,从不同的空间尺度,分析了内蒙古中部地区冬季与初春积雪日数与沙尘天气发生日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冬季与初春沙尘天气发生日数与积雪日数之间均呈现负的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关系在不同区域和不同季节有所差异,冬季积雪日数与沙尘天气发生日数之间的负相关较初春积雪日数与沙尘天气发生日数之间的负相关更为显著;在中温带温凉半干旱气候区初春积雪日数与沙尘天气发生日数间的负相关较其他两个气候区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4.
内蒙古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70—2006年内蒙古农业气象灾害中干旱、洪涝、低温和风雹发生规律及发展的趋势,分析表明干旱灾害发生和成灾面积呈直线型上升趋势;洪涝、低温和风雹灾害发生趋势均呈抛物线型,其中洪涝、风雹灾害前期重,后10年灾害较轻,低温前期轻,后期加重。文本在讨论灾害发生、发展的可能原因基础上,提出4点防灾减灾对策:提高防范认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气象综合观测网络,提供防灾减灾基础数据;加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全面开展应急减灾工作;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35.
根据呼和浩特市地面气象站多年资料和高空站近10年探空资料,分析了该地地面风的特征、风的垂直分布和日变化特征等。给出了呼和浩特市近地层600m以下低空风速随高度变化的幂指数以及冬、夏季各类温度层结下的平均风速廓线。指出:呼和浩特市冬季多受局地环流控制,小风和静风频率高,大气污染物不易被稀释和扩散,是造成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6.
对内蒙古冬季降雪与当年各季物理特征量之间进行了统计相关分析,得出冬季极涡面积指数小、强度指数大、位置偏东,全区降雪多;北半球副热带系统强.中西部雪多,东部则不利;中纬度欧亚纬向环流强,东北部和中部偏南地区雪多,大西洋欧洲为经向型环流或东亚槽强度弱时,西部雪多。前期副热带系统弱,对中部偏南地区到西部降雪有利,相反则对中部偏北到东部降言有利;极涡面积指数小、强度强,对中部偏北到东部降雪有利,相反对中部偏南地区到西部降雪有利。  相似文献   
37.
呼和浩特市空气污染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利用 1995~ 2 0 0 2年呼和浩特市区空气污染物PM10 、TSP、NOx、NO2 、SO2 浓度的实际监测数据 ,统计分析了呼市地区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呼市市区主要以煤烟型污染为主 ,冬、春季比夏、秋季污染严重 ,采暖期比非采暖期污染严重 ;PM10 、NO2 、SO2 都有明显的年变化 ,SO2 的浓度值呈逐年减小趋势 ,PM10 、NO2 的浓度值在近几年是增加的 ;月变化呈单峰型 ( 1和 12月达最高值 ,7和 8月达最低值 ) ;日变化冬夏季为双峰型 ,8~ 10时出现主峰值 ,2 0~ 2 4时出现次峰值 ,春季PM10 为三峰型 ,17~ 18时为主峰值 ,1~ 3时和 8~ 11时为两个次峰值 ;大气颗粒物是呼市首要的污染物 ,居民区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38.
通过对 196 1~ 1997年冬季 (11~ 3月 )降雪量与 195 1~ 1997年 1~ 12月北半球月平均 5 0 0 h Pa高度场相关性普查 ,了解前期及同期北半球 5 0 0 h Pa环流场与冬季降雪量显著相关性特点 ,寻找冬雪异常年北半球月平均5 0 0 h Pa高度场“强信号”区 ,分析研究了华北高压、乌拉尔山高压特征与内蒙古地区冬雪的关系  相似文献   
39.
温度对转换季节降水形态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料分析表明:温度对降水形态有很好的指示意义。给出了转换季节不同高度降水形态的温度判别值。  相似文献   
40.
低空急流与内蒙古的大(暴)雪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宫德吉  李彰俊 《气象》2001,27(12):3-7
分析了冬季产生东亚低空急流的大型环流特征及低空急流与内蒙古大(暴)雪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东亚中纬度高空维持纬向强急流锋区的情况下,若有中亚冷槽分成南北两段东移,则极易有造成内蒙古大(暴)雪的东亚低空急流产生。指出可将产生这种环流特征的西风带大型环流的调整过程,作为内蒙古大(暴)雪天气的中期预警信号。而高低空急流的位置及强度又可作为降雪量及暴雪落区的短期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