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128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阿克达拉可吸入颗粒物本底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阿克达拉区域大气本底站2007年全年监测发现,以北疆经济区为背景区域的大气中PMIO的年平均本底浓度为10.08Ug/m3.可吸入颗粒物的本底浓度采暖期是非采暖期的两倍左右.可吸入颗粒物本底浓度季节变化特征明显,月平均本底浓度最高为12月,次高为3月.PMIO本底浓度的日变化不规则但基本呈上升趋势,PM1.0和PM2.5的本底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双谷特征,本底浓度1d内的最高值和次高值出现的时间段与城市相关研究结果相反.  相似文献   
92.
采用选择性萃取分离技术对沉积物(生物膜)中非残渣态组分(铁、锰氧化物和有机质)进行分离,研究阿特拉津(atrazine,AT)-Cd-Cu系中共存重金属对选择性萃取前后沉积物(生物膜)吸附AT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共存体系中,沉积物(生物膜)中铁氧化物对AT的吸附贡献最大,其次是有机质,而锰氧化物则抑制AT的吸附;共存镉促进了AT在沉积物(生物膜)原样及各非残渣态组分上的吸附,镉质量浓度为0.2 mg/L时,促进作用最显著,各组分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贡献增加了3.20%~32.31%(沉积物)和1.61%~17.10%(生物膜),但随镉质量浓度的增加,其促进作用减弱;共存铜抑制沉积物(生物膜)原样及铁氧化物、有机质对AT的吸附,铜质量浓度为75.0 mg/L时,其抑制作用最强,铁氧化物和有机质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贡献分别降低了29.21%、22.36%(沉积物)和9.46%、77.27%(生物膜),但同时减弱了锰氧化物对AT吸附的抑制作用,其吸附贡献分别提高了28.98%(沉积物)和17.46%(生物膜).  相似文献   
93.
文章研究了162个射电源,其中包括了47个BL Lacs ,21个galaxies ,94个平谱射电类星体( FSRQs ) ,这些源是通过Michigan大学的26m的射电望远镜观测的。大多数源都包含了3个波段的观测数据:4 .8GHz ,8GHz和14 .5GHz。文中计算了3个子类的平均的流量密度,并且得到了相应的谱指数(αwei) ,αBL=0 .08±0 .28 ,αGAL=-0 .91±0 .32 ,αFSRQ=-0 .14±0 .4。同时也讨论了这些源的射电性质,其中包含了谱指数,流量密度和红移之间的关系,流量密度和谱指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4.
分析了中美洲及北京地区不同时段、不同尺度区域的地震活动特征,试图揭示地震空间活动的层次特征。结果表明,不管所研究区域的范围和总体地震活动水平如何,总可以把它分为几个地震活动水平分别为高、中、低的小区域;在把一个区域粗略划分成4个区域的情况下,地震活动性最高与最低小区域的地震数目比值约为4-5;对于更小的区域,地震活动也都具有这种规律,表现出很好的层次性,并且这种层次性不依赖于时间和震级,地质构造的空间层次性是产生地震空间分布层次性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95.
降水对热带西南太平洋海温异常响应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娟  张铭 《气象科学》2004,24(2):154-160
本文应用IAP9-AGCMⅡ九层大气环流数值模式,通过数值试验,研究了降水对热带西南太平洋SSTA(海温异常)的响应。结果表明:海温正异常下,夏季北半球热带中太平洋降水明显偏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正常或偏多。海温负异常下,夏季赤道中太平洋降水偏少,我国大部地区降水正常或略偏少。当该区域SST异常时,从总体看降水对该异常响应最敏感的地区为北半球热带中太平洋、我国华中和西南、孟加拉湾和中南半岛。  相似文献   
96.
冰核浓度变化对云辐射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中利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0 0 0年版三维对流云模式 ,假设冰核浓度比现在模式中通常用来计算实际降水量的Fletcher给出的冰核浓度增大了 5倍 ,对北京地区 1996年 6~ 9月 18次降水过程作了模拟的对比分析。结果发现 ,80 %的模拟云在冰核浓度增大后都出现降水减小 ,云顶卷云毡面积扩大 ,云顶升高 ;95%的模拟云出现冰晶尺度变小 ,数量增多的现象。说明冰核浓度增大后 ,云的物理特性会有一些改变 ,并可能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改变辐射过程从而产生一定的气候效应  相似文献   
97.
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库建设对于GIS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生产部门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性作用.ArcGIS中的GeoDataBase采用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实现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无缝集成,允许用户为其数据添加行为、属性和关系,能更好地描述海量、复杂的空间信息数据.本文阐述了基于GeoDataBase的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实现过程,并对实现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98.
基于有限断层模型,利用远场体波波形数据研究了2004年7月11日西藏MW62级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结果表明该地震是一个以倾滑为主的浅源正断层型地震,震源深度为125km,断层面走向152°,倾角44°,平均倾滑角-117°.破裂在震中处成核,然后以28km/s的平均速度向两侧传播,在震中以东偏北5km处达到最大滑动43cm.该地震主张力轴近E W方向,受浅部NNW SSE或N S向裂谷带控制,青藏高原南部的逆冲运动是引发这次地震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9.
引进24种优良牧草在青海省海北州西海镇进行了为期两年的不同播种季节、不同播种密度及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的小区种植试验。结果表明春季播种比夏季播种更有利于各种牧草的生长发育和提高牧草的越冬成活率,临冬寄籽播种对部分禾本科牧草是可行的且其生长第一年比春季播种生长当年有更优异的表现;不同播种密度在种植当年对牧草覆盖度和产量有明显影响,而对发育期和生长高度的影响不大,在种植第二年这种影响趋于减弱。通过对各种牧草生长发育状况的观测和分析,比较其在越冬性能和产量方面的表现,并在地理气候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确定了9种适宜在本地部分地区推广种植的草种(品种)。  相似文献   
100.
李娟 《山东气象》1998,18(3):37-39
针对近几年棉铃虫爆发,对棉花产量造成严重影响这一事实,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近几年气象条件对棉铃虫特别是二代棉铃虫基数的影响进行了关联分析,初步伐出了对其影响的主要气象条件,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