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基于1995、2005、2015年3期遥感影像,在ENVI和Arc GIS软件的支持下,对山东半岛东部近20a来的养殖水面面积及质心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5年,养殖水面面积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共增加425.06 km~2.其中养殖池面积在1995~2015年增加了83.41 km~2,增加的面积主要集中在丁字河口、郝庆口、五垒岛湾、太平湾.在2005~2015年近10 a间养殖池面积呈现明显减少趋势,共减少40.43 km~2,主要集中在五垒岛湾、太平湾.浮筏养殖和网箱养殖在近20a来面积以增加为主,共增加了382.08 km~2,主要集中在套子湾-芝罘湾-金山湾-郝庆口沿海海域,以及乳山口-五垒岛湾-靖海湾等海域.(2)养殖池面积先增加后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海鲜市场的大量需求导致1995~2005年养殖池面积迅速增加,由于环境保护以及旅游经济的需要,导致2005~2015年养殖池面积下降;浮筏养殖和网箱养殖面积的持续增加主要受海鲜市场需求及政府政策激励的结果.(3)近20a间,养殖池质心变化不大,共向西南方向偏移9.03 km;浮筏养殖和网箱养殖质心变化较大,共向西南方向偏移了15.24 km,由原来的荣成市偏移到了文登市,浮筏养殖和网箱养殖质心的偏移主要受乳山口、五垒岛湾、靖海湾海域的浮筏养殖和网箱养殖的养殖力度加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以山东半岛北部为研究区,以烟台、蓬莱、龙口和莱州4个港口的潮情为依据,分别选取1984、1995、2005、2010、2015年的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分析了山东半岛北部滩涂(含潮上及潮间带)及海岸线30a来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近30a来滩涂面积减少300.66 km2,其中潮间带面积减少了84.84 km2,潮上带面积年减少了215.82 km2,减少区域主要集中在莱州湾东南部;(2)海岸线长度呈递增趋势,30a来增加103.68 km,增长速度为3.34 km/a,增加典型区集中在莱州太平湾、龙口人工岛群、蓬莱港和烟台港等区域;(3)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盐田、养殖池的大量扩建、海岸侵蚀和入海泥沙量减少是滩涂减少的主要原因;沿海养殖池的增加和填海造陆的扩张是海岸线长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3.
李国庆  陈辉  谷修涵 《气象学报》2002,60(3):301-308
在旋转流体盘中做物理实验 ,模拟研究北半球东半部对流层夏季平均大气环流的形成物理机制。用镍铬电阻丝通电加热实验盘底作为热源 ,用冷水循环的铜管对实验盘底制冷作为冷源。将热源及冷源分布在绘有北半球极赤射面投影地图的底面上。人工地制造出中高纬西风带及越赤道气流模型。用流体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北半球东半部对流层夏季平均大气环流物理机制。逐个地试验了海陆温差、青藏高原地形及其高空热源、中高纬西风带 ,及来自南半球的越赤道气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以山东半岛东部的烟台市和威海市为例,利用层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各县市湿地服务进行评价,采用自然间断法的方式将各市县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等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评价原理和结果虽有差异,但都将烟台市辖区、威海市辖区划分为高生态服务地区,将栖霞市和招远市划分为低生态服务区。上述两种方法虽然评价原理不一致,但通过互相验证,更能真实地反映研究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状态。  相似文献   
65.
66.
67.
李国庆  张玉芬  李长安 《地质论评》2021,67(5):1497-1506
武汉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江、湖地质环境是造就武汉城市的基础,同时江河水患又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筑堤防洪是武汉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武汉的城市发展史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堤防的修建史,是武汉城市发展的人地关系史。本文以武汉堤防修筑历史进程为主线,探讨了堤防建设的地质环境及对城市空间拓展和城市建设的意义。结果表明:修筑于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 ~ 1118年)武昌的花蕊堤是武汉市最早的堤防,距今已有约900年的历史;明代以前为零星堤防建设阶段,主要为保护城廓安全,哪里遇险在哪里修堤,具有局部性、应对性特点。明代堤防兴建已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一定的系统性,特别是袁公堤的修建开启了武汉围垸发展的历史。清代是武汉堤防大发展时期,开始了较系统的堤防工程,奠定了武汉市堤防系统的基础,大量围垸的修建使武汉城市由沿河、沿江(天然堤)发展开始走向了内陆(围湖)发展的新阶段。民国时期,武汉市的堤防建设在清代的基础做了进一步的局部完善。武汉市的防洪堤防体系真正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之后又不断地加固和加高,使之真正成为武汉市的安全保障工程;汉口的形成与发展完全依赖于堤防,城区的扩大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均是以四次堤防建设—袁公堤、汉口堡、京汉铁路堤、张公堤为前提的。堤防不仅是城市空间扩展的前提,又是城市建设的基础,民国以前武汉城区的主要街道大多数都依堤而建,平时以堤为街,汛期以街为堤,这是武汉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显著特点。分别以袁公堤和张公堤为界,武汉堤防建设中的人地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人类部分干预自然”维护生存阶段、“人为改造自然”谋求发展阶段和“人为控制自然”快速发展阶段。本研究可为地处洪泛区的城市地质调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8.
本研究基于1984~2016年间的3个时期遥感影像及潮汐潮位资料,利用相同潮位对比法,分析了胶州湾潮间带的面积及质心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动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近30a来胶州湾潮间带减少明显.1984~2001年潮间带面积减少了52.80 km~2,2001~2016年潮间带面积减少了8.10km~2.潮间带质心偏移最明显的区域为黄岛地区.1984~2001年该区域质心向东南方向偏移量达1 061.48 m;2001~2016年该区域质心向东北方向偏移达2 881.64 m.在不同时间段内,引起潮间带面积和质心变化的原因并不相同.1984~2001年潮间带面积的减少和潮间带质心位置的偏移主要是由海水养殖规模的扩大和盐田的建造引起的;而2001~2016年潮间带面积的减少和潮间带质心的偏移主要是由于盐田、养殖池废弃,代之以大规模的填海造陆活动引起的;除此之外,河口泥沙淤积、冲刷等现象也对潮间带面积的变化和潮间带质心位置的偏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网格技术不仅可以解决由于WebGIS缺少"集成"和"互操作"所造成异构GIS应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互操作问题;而且可以结合高性能计算手段解决GIS扩展应用中的高密集的计算问题。Grid GIS不仅能为应用提供丰富的各类GIS资源,而且为解决分布异构环境下的GIS共享以及互操作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然而如何利用Grid技术为那些异构GIS应用提供高性能计算服务,成为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为此,本文初步探讨了基于Grid的高性能GIS的体系结构、整体布局等关键技术,同时对如何构建高性能的GIS服务节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0.
宋媛  李国庆  吴晶  周洁  王颖 《海洋通报》2021,40(1):92-100
养殖池是海水养殖业的重要表现形式,研究环渤海地区养殖池的时空变化对判断该区域海水养殖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1989-2019年共44景Landsat影像,利用目视解译的方法获取养殖池的矢量分布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平均中心及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环渤海地区近30年来养殖池的空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