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根据我国1961—2008年气温、降水量的地面观测资料,1971—2000年高空观测位势高度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南亚高压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东部夏季降水异常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NCEP再分析资料的气温和位势高度与实际观测值在整个中国地区具有相同的变化特征,适用于中国地区气候年际变化特征的研究。(2)南亚高压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南亚高压面积指数和东伸指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几乎相同,对中国降水的影响作用也几乎一致。(3)根据奇异值分解和相关分析发现,当南亚高压面积指数偏大、位置偏南时,长江中下游降水量偏多;当南亚高压面积偏小、位置偏北时,长江中下游降水量则偏少。造成这种影响的物理机制是当南亚高压偏大、位置偏南时,中国南部及西太平洋洋面受反气旋环流异常的控制,有利于暖湿气流向长江流域输送,且长江中下游为一气流辐合区,造成该地区降水量偏多;当南亚高压偏小、位置偏北时,水汽输送条件较差,且长江中下游为一辐散区,不利于长江中下游降水量的产生。  相似文献   
32.
利用2014—2018年辽宁省探空资料分析了水平风速的垂直风廓线分布特征。用2座代表性测风塔逐时梯度风观测分析了采用不同高度组合方案计算出风切变指数的月、日变化特征, 分别用月、小时、年风切变指数推算高层风速和风功率密度, 并与实测对比。结果表明: 沈阳相较于大连地区风速随高度增加较快, 180 m高度以上风速基本保持不变, 而大连因其纬度低且靠近海洋, 300 m以下风速均匀上升。在非复杂地形情况下, 距地面10 m高度以上间隔一定高度设立4层风观测, 基本可以满足近地层风资源评估需求。受太阳辐射、下垫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等影响, 辽宁省风切变指数日变化特征比月变化更显著。利用小时风切变指数推算高层风速和风功率密度的方案优于采用月、年风切变指数方案。风切变指数日变化越显著, 采用逐时风切变指数推算方案越优于其他计算方案。  相似文献   
33.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信息无处不在.信息既是一种有价产品,又是一种商品,当信息转换成生产力或升华为新技术时,既能有效地提高产品的生产率和质量内涵,又能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从而可带来大规模的效益,创造出惊人的财富.  相似文献   
34.
朱玲  吴心玥 《广东气象》2019,41(1):35-39
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气象领域的未来发展和应用提出建议,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其在气象领域应用的历程和现状,对比分析我国与欧美国家的差距;同时列举了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方面的真实案例,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气象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并从观测、预报、服务、科研业务方面详细分析可能产生的影响,得出应该从资料、技术、合作、人才4方面做好提前布局的结论。  相似文献   
35.
东北区域水汽收支的变化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东北区域水汽收支变化及其与降水的关系,利用1970~2010年NCEP/NCAR逐月平均分析资料、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同期的气象站逐日降水实况资料,对东北区域夏半年(5~9月)区域水汽收支的年(年代)际变化及其与降水的关系、降水偏多(少)年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 1970年代水汽异常输送主要来自华北地区;1980年代,水汽异常输送主要来自蒙古东部和日本海;1990年代,水汽异常输送主要来自鄂霍次克海;2000年以后,水汽异常自东北区域向西南方向输送.总体而言,1970~1990年代区域内的水汽增加,2000年以后区域内水汽明显大幅度减少.(2)东北区域水汽总收支与夏季降水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可达0.79,通过99%的信度检验,南、北边界的水汽输送对该区域的夏季降水有显著影响.(3)东北地区降水偏多年,西北太平洋上的水汽明显增强;降水偏少年,西风带和西北太平洋的水汽输送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36.
利用1986—2015年辽宁省60个气象站逐日降雨量观测资料和1986—2015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逐月全球的再分析资料,对辽宁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区域划分及其分区分布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可以划分为Ⅱ区、Ⅲ区、Ⅳ区、Ⅴ区共4个区,比《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中辽宁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多1个Ⅴ区,且相同分区对应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年平均降雨量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分区趋势具有一定指示作用,总暴雨量占总降雨量的比例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分区关系密切,辽宁省水汽输送的特征和地形地势是形成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区域分布差异的内在成因。  相似文献   
37.
地图制图自动化与智能化是当前制图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模板制图是实现制图自动化,提高制图效率的一种手段。在探讨模板制图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制图模板的特点及其应用模式上存在的不足,设计了以符号为中心的统计地图制图模板的应用模式,提出了以符号为中心的统计地图制图模板技术,凸显了统计地图制作过程中符号的重要地位。以此为基础,深入剖析了统计制图模板、统计专题图层、图面表达结果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研究了以符号为中心的统计地图制图模板构建技术、存储技术以及匹配技术,并进行了系统应用,验证了这一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8.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信息无处不在。信息既是一种有价产品,又是一种商品,当信息转换成生产力或升结为新技术时,既能有效地提高产品的生产率和质量内涵,又能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从而可带来大规模的效益,创造出惊人的财富。  相似文献   
39.
40.
龚强  晁华  朱玲  蔺娜  于秀晶  刘春生  汪宏宇 《冰川冻土》2021,43(6):1782-1793
根据东北地区144个国家气象站1951—2016年的地温和土壤冻结深度资料,采用实测资料统计及统计建模推算的方法,对东北地区地温和冻结深度时空特征进行了细化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地温整体由南到北逐渐降低,冻结深度逐渐增大。各层年平均地温呈向北2个纬度降低1 ℃左右,年平均最大冻结深度为向北2~3个纬度加深30 cm左右,极端最大冻结深度为向北2个纬度加深30 cm左右。地温和冻结深度与纬度关系显著,与经度和海拔也有一定相关性,但在东北北部的多年冻土区基本不受后两者影响。不同深度的地温季节特征不同,地表温度季节特征与气温一致,160 cm以下深度四季温度从高到低为秋、夏、冬、春。地表夏季与冬季温差达到33.5 ℃,而320 cm深处最热季与最冷季的温差仅为7 ℃。气候变暖使得东北地区各层地温升高、冻结深度减小、冻结期缩短,尤其在多年冻土区及其临近的高纬度季节冻土区更为显著。相对于下层土壤,地表升温最大。伊春地表升温趋势达到1.16 ℃?(10a)-1,40~320 cm土层升温趋势为0.60 ℃?(10a)-1左右,冻结深度减小、冻结期缩短趋势分别达到 23 cm?(10a)-1、8 d?(10a)-1,大幅升温不利于多年冻土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