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77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162.
矿带和构造体系奥弗琴尼柯夫首次指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区域性规律,即接触交代矿床呈南北向的狭长带分布,而且其中大多数产于两个主要带中;这两个带从东、西两面各以“绿岩”复向斜(塔吉尔-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坳陷)为界.在以后的著作中,上述情况得到进一步明确:次一级的折皱构造(复向斜和复背斜)的限定,在乌拉尔总体上确定是区域性的成矿控制构造.以上构造连接带(图1、2)的特点是:深成断裂发育,火山活动强烈,并有似玄武岩成因的基性、超基性岩及花岗岩类等火成岩侵入.一些研究者还确定,接触交代矿床在成因上与中古生代火山旋回的花岗岩类、辉长岩类及正长岩  相似文献   
163.
目前银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部门和新技术中.以前银仅用作装饰品和制造硬币.1945年银的需要量和开采量大致相等,从那以后银的需要量比其生产量增长速度要快.1965年资本主义国家银的需要量为2万吨,而开采量仅7100吨,出现最大的不协调.同年,美国大量缩减了制造硬币的用银,从而使其用量在1966年降至12762吨(其中工业用银11088吨).到1968年银的需要量增至14115吨,开采量约7200吨.据美国估计,到1985年资本主义国家银的总用量将达到22500  相似文献   
164.
165.
作者研究一个金矿床的结果表明,如果利用不同金属矿物中杂质元素的含量资料,而不是一般化探样品的分析结果来确定地球化学分带,则分带的衬度将可以大大提高. 矿田内出露晚侏罗世花岗岩、太古代变质岩和下侏罗统火山沉积岩.区内已发现了走向长度较大,但厚度较小,倾角陡的北东向矿带,以及厚度较大,但走向长度较小的近南北向矿带.矿床属于金-硫  相似文献   
166.
本刊讯春风拂面,新绿初绽。3月12日,河南省春季义务植树活动在省、市、县三级联动举行。据统计,全省28万余人次参加植树,种植215万棵、3.78万亩。河南省自然资源厅90余名干部职工在郑州市惠济区花园口镇黄河生态廊道参加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为生态强省建设增绿添彩。在省会郑州植树主现场,“建设生态强省,共创美好家园”的标语牌格外醒目,在指定区域,大家热情高涨、干劲十足,挥锹铲土、扶正苗木、踏土夯苗、提水浇灌……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相似文献   
167.
对斯木科斑状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测年结果显示,该岩体年龄为(144±0.85)Ma,为晚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斯木科斑状正长花岗岩为准铝质-过铝质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丰度总量较高,轻稀土富集且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La_N/Yb_N=3.15~6.63)],表现为"右倾型"的稀土配分模式,岩石具有轻度的负Eu异常(δEu=0.54~0.66);微量元素以相对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相对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为特征。斯木科斑状正长花岗岩具有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来源于地壳中火山岩的部分熔融。对Nb-Y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及构造环境讨论,结合其所具有的I型花岗岩的特征,斯木科斑状正长花岗岩应为伸展构造体制下的产物,形成于造山后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68.
庞亚瑾  程惠红  董培育  石耀霖 《地震》2019,39(3):127-137
天山地区为典型地震活跃区, 为定量分析该构造活跃区强震对周边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的影响, 本文基于地震位错理论和岩石圈分层模型计算了天山北部近期发生的2012年伊犁和2017年精河两次M6.6地震对周围地壳形变和应力的影响。 计算结果显示伊犁地震和精河M6.6地震引起震中附近地表同震位移达数厘米, 地表同震应变量级约为10-7; 对比天山北部地区年平均构造形变特征, M6.6强震释放了震中附近近十年的构造主压应变积累; 地震引起震中附近(80 km内)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大于1 kPa, 而距震中较远区域活动断层上库仑应力变化微弱。 结合天山北部现今地壳变形特征及区域地震分布, 初步推测两次M6.6地震的发生对震后余震有显著的触发作用, 而对区域后续微震活动的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169.
本文选取自2004年8月至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前,紫坪铺库区发生的2.1<ML<4.0的65次小震,分别计算了历次地震在汶川地震震源处产生的应力扰动量,随后根据不同机构给出的汶川地震震源机制解求取震源区的静态库仑应力改变量,讨论了紫坪铺库区小震与汶川地震的关系.在不同计算参数下,小震震群在汶川震源处产生的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