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江河源区自然环境严酷, 生态系统脆弱. 近年来由于该区域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使之逐渐成为全社会所广泛关注的焦点地区. 根据采自青藏高原东北部黄河源区西顷山和阿尼玛卿山的祁连园柏树轮样芯, 重建了研究区过去近425 a来冬半年的最低温和近700 a来夏半年最高温. 1578~1940年的近400 a间研究区冬半年最低温度的波动较为平缓, 但是自1941年来以来有急剧的升温趋势. 夏半年最高温在20世纪末表现出明显的升温趋势. 近425 a来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变化存在非对称现象. 最高温和最低温在近425 a来的变化非常相似, 但最低温的变化比最高温的变化超前大约25 a左右. 如果在未来30 a内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变化保持过去近425 a来的相关趋势, 那么在未来30 a内, 最高温也将继续剧烈升温.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变暖趋势下,林火的频率和烈度都呈上升趋势,对林火进行准确的预警成为当前中国森林防火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当前全球最常用的火灾天气等级系统是加拿大森林火险天气指数系统(FWI),本研究介绍了其原理、基本结构、发展过程,着重介绍了FWI系统在世界范围内的校准及应用情况,对中国如何建立更适用于中国火灾特点的FWI系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福建屏南仙山泥炭沉积物中物理化学性质十分稳定的α-纤维素的提取及其碳同位素分析,重建了研究区距今1 400 a以来的气候演化历史。研究结果显示:仙山泥炭钻孔中α-纤维素δ13C值的变化范围为-26.6‰~-11.3‰,其大幅度的波动特征主要与区域降水控制的盆地沉积环境变化有关,当降水偏多时盆地积水形成类似湖泊的水下沉积环境,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来源于δ13C值偏重的沉水植物;反之则以δ13C值偏轻的沼泽植物为主。依据AMS14C测年的结果,距今1 400 a以来研究区经历了气候偏湿(AD 600~910年)-偏干(AD 910~1640年)-偏湿(AD 1640年至今)3个变化阶段。在数十年至百年时间尺度上,纤维素δ13C记录中出现的降水减少时期与太阳活动极小期(中世纪极小期、欧特极小期、沃夫极小期、史波勒极小期、蒙德极小期和道尔顿极小期)一一对应,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揭示太阳活动的减弱是控制研究区降水减少的主要因素,为预测区域降水变化趋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甘肃南部公元1824年以来降水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南部腊子口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进行树木年轮分析,首次建立了研究区1824~ 2011年标准化年表(STD),并与邻近的岷县气象站降水和温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该年表与上一年8月到当年7月的总降水(p8 c7)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达到0.644 (p<0.01).据此建立树轮指数与降水量之间的转换方程,该方程解释了实测期41.5%的降水(1952 ~2008年),并通过一系列稳定性检验,进而重建研究区1824~ 2011年间188年以来的降水.对重建结果进行11年滑动平均,结果表明,共出现3次极干旱期,分别为1900 ~1902年,1926~1930年和1997 ~2000年,尤以1997~ 2000年最为严重,极干旱期占到重建期的6.38%,而极湿润期只有1937年,仅占0.53%.与邻近区已有的研究对比后发现,1920s~ 1930s干旱事件在研究区以北区域更为严重.重建结果与赤道东太平洋、中太平洋平均海表温度(SST)呈显著负相关(p<0.1),说明研究区干旱变化与海温存在遥相关关系;多窗谱分析(MTM)结果表明降水存在2~3年和7年周期.ENSO事件时,东亚季风减弱,位于季风边缘区的甘肃南部地区出现干旱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