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将社会学研究思想扩充到自然科学研究,用个体行为的局部微观感应和认知来推演资源环境这一极具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综合性的全局宏观规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研究方向。利用社会问卷调查方法以及文献综述,结合已有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通过长江黄河源区案例分析,获得以下结论:(1)江河源区气候变暖,雪灾等灾害气候增加。(2)包括草地围栏、灭鼠、人工草地、定居畜棚建设等草地生态系统的人工正向干预不断增强,草地生态系统质量局部改善。(3)降水量变化增减不明显,但植被生长季节、尤其夏季干化趋势增强、水资源呈现减少的趋势。(4)气候变化构成了草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草地鼠害以及采挖虫草、不合理放牧等人类活动对草地退化的影响逐渐突显。对此,有以下启示:(1)江河源区气候变化已是基本事实,源区生态系统特有的脆弱性和敏感性,以及气候变化减缓空间有限性,凸显了适应科学研究和适应能力构建的战略性和迫切性。(2)尽管气候变化构成了源区草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但调整该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草地退化的减缓同等重要。(3)草地生态系统的人工正向干预是维护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手段,是较长时期内草地生态系统质量改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2.
气候变化脆弱性及其国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脆弱性一词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学科群体,由于各自学科研究传统和知识背景的差异,对脆弱性的理解和界定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依据近年来国外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总结和综述了气候变化脆弱性概念的基本要素、脆弱性因素的分类特征;梳理了国际研究在灾害与权利的关系、社会和生态的综合集成方面的主流和进展;分析了脆弱性研究在度量、实证和治理应用等方面的主要挑战和方向.  相似文献   
43.
山地生态系统人文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方一平 《山地学报》2001,19(1):75-80
回顾和评述了近二十多年来国外山地生态系统人文研究的相关领域。同时对比分析了我国与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层次、方法和观念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44.
攀西地区特色生物资源开发产业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宏观背景下,自20世纪后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40年间形成的原有产业布局,特别是工业布局近年来发生相当大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矿产资源等曾经是中外大多数国家工业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其地位和作用正在下降。就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而言,资源型产业的衰减趋势已经在我国出现。攀西地区特色生物资源的开发,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走出传统矿产资源开发陷阱效应的途径。攀西地区生物资源的产业化是区域协调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5.
在分析攀西地区地貌类型、水资源及其结构以及气候类型、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及空间特征基础上,从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布局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任务出发,对攀西地区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布局的层次结构、空间结构和空间组织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生物资源开发布局层次性体现在:时间上、技术上、资源开发类型上和产品开发深度上。攀西生物资源开发布局的空间结构模式可以概括为2个中心、5个增长极、5个节点,1条主轴、2条扩展轴、6大片区。空间组织系统在时间序列上,从2003-2008年、2009-2015年、2016-2020年3个阶段逐步提高攀西生物资源开发布局水平,推进攀西生物资源开发产业化的延伸能力、持续能力、集聚能力和扩散能力。从空间序列上以安宁河谷综合开发这一主轴为依托,重点开发资源特色鲜明、开发条件优越并对生物资源开发全局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和区域,以国家重点生物资源开发项目与区域布局为先导,逐步开拓与扩展,最终形成一个既突出重点又顾及全局,节点系统合理、网络关系紧密,有层次、有时序的巨型带状生物资源开发时空组织系统。  相似文献   
46.
保健食品是具有与生物防御、生物节律调整、防止疾病、恢复健康等有关的功能因素,经设计加工,对生物体有明显调整功能的食品。我国保健食品始于1980年,20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保健食品的生产和消费也迅速发展。截止2002年底,全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848家,当年具有批准文号的产品共1 474种。本文对保健食品的功能、区域、产品原料、所有制、产品剂型、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从产品功能看,主要集中于免疫调节功能、调节血脂、抗疲劳的产品,这3类产品共占全部保健食品市场的61.7%;从区域特征看,半数以上的企业仍集中在沿海地区;从保健食品原料分类看,以中草药原料为主,占44.5%;从所有制结构看,民营企业为主,已占全部保健食品企业的17.9%;从产品剂型结构看,胶囊剂(软/硬)是主打剂型,占56.4%;科技投入占当年产品销售收人的2.3%;全国仅有13.1%企业通过GMP和ISO体系认证。最后分别从中老年、中青年和青少年3个消费群提出了今后保健食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7.
选择处于南亚热带干热多日照生态型区(E1)的攀西和中亚热带润湿少日照生态型区(E2)成都龙泉作为代表点,对不同生态区的热量资源作比较,大五星枇杷在不同生态类型生物学特性调查和果实性状品质作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处于E1下的大五星枇杷长势旺,物候期早,花期长,果实外观内质优,熟期早。在E2型区枇杷长势中庸,物候期晚,花期短较集中,果实外观、内质稍次,成熟期较E1晚2-3个月。主要是由于E1和E2不同生态气候类型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48.
交通是旅游过程中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环节,认识旅游交通能源效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推动旅游低碳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旅游交通及相关数据,在测算不同类型旅游交通工具能源消耗系数的基础上,遵循"自上而下"原则构建新的研究方法,分析考察1994-2013年旅游交通的能源消耗、碳排放、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中国旅游交通能源消耗由178.21PJ增长至565.82PJ,年均增长率为6.27%,相应的CO_2排放由14.96×10~6 t增长至47.94×10~6 t,主要由旅游出游人次数快速增长和旅游出行距离增加引起;2)中国旅游交通能源服务效率由3.22×10~6人次PJ~(-1)提高至5.99×10~6人次PJ~(-1),能源生态效率由26.07 kg人次~(-1)提升至14.01 kg人次~(-1);3)单位交通能耗降低、规模效应、政策推动等成为能源效率提高的主导推动因素,但旅游出行方式变化、享受型交通工具的发展等阻碍了能源效率的提升。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中国旅游交通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49.
以江河源区为案例选取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及建立影响缓冲区探究牧民收入与交通发展水平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到达中心城市的通达便利程度与收入水平之间呈滞后性显著相关,即到达中心城市越便捷的县域牧民收入相对较高;(2)2005年路网密度与收入微弱负相关,2011年打破总体密度过低的限制,两者相关系数达0.471,呈显著正相关,路网总密度中高等级公路贡献越大,越能发挥公路对牧民收入的促进效应;(3)2005年县乡道与收入关联性最强,2011年省道成为影响牧民收入的最关键等级道路,但目前各等级道路均处于较低建设水平;(4)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即刻发挥对周边县域的辐射影响,距铁路距离与收入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并逐年增强,进一步建立缓冲区发现铁路300 km缓冲区以内县域收入明显高于300 km以外县域;(5)西宁机场300 km缓冲区内县域牧民收入明显高于其他县域,格尔木机场及玉树机场目前影响不显著,但未来潜力不可忽视,三大机场300 km缓冲区覆盖整个源区所有县域,最终带动牧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0.
引入生态学中的异质性概念,选择川西高原岷江上游作为研究区,采用变异系数、Theil指数和探索式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以乡镇作为研究单元,分析农民收入异质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岷江上游农民收入在2005—2010年呈现收敛趋势,县域内部乡镇间的农民收入差异是构成岷江上游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农民人均纯收入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高值和低值区,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南北两侧,低值区集中在中部地区,收入水平相似的乡镇呈现显著空间正相关分布格局。分析表明,地理位置、旅游资源赋存差异、交通通达条件以及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对岷江上游各乡镇的农民收入具有显著影响,是造成农民收入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禁止开发区所在的乡镇多为高收入乡镇,说明环境保护与农民增收之间可以相互促进,由此可以认为,充分利用政策和资源优势是欠开发山区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