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通过常规测井曲线小波变换来评价裂缝参数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本文针对火山岩裂缝储层,对常规测井曲线做coif5、bior4.4和db5基小波的小波变换,通过变换后的分解信号与成像测井裂缝密度的对比研究,寻找出与裂缝密度相匹配的基小波,再将常规测井曲线在这个基小波下的分解信号与曲线变化率法相结合建立裂缝指示曲线来识别裂缝发育段,最后通过裂缝指示曲线与成像测井的裂缝密度之间的量化关系来比较准确的评价裂缝密度。将裂缝指示曲线法在松辽盆地南部进行了应用,通过裂缝指示曲线求取的裂缝密度与成像测井的裂缝密度之间的相对误差为0.53。  相似文献   
32.
城市平面控制网,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工作,对城市的日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控制网的精度好坏,投影带与投影面选择,对于以后测量成果的利用,对于城市的日后发展,都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本文只从实际出发,对城市控制网系统的选择及对精度的影响作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33.
本文应用地质、地震和测井信息,研究了惠西火山岩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论述了惠西第三纪火山岩岩类和岩相,阐明了火山岩的岩石与电性关系、地震反射结构及第三纪火山岩的发育和分布。讨论了火山活动在油气藏形成中的四种作用,认为火山活动对油气的形成主要不是破坏作用,反而是一种有利因素,它有利于有机物质的堆积和向烃类转化。火山岩可以作为储油层和盖层,可以起同沉积背斜作用。提出了火山岩油气藏形成的先决条件、重要因素及其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4.
介绍了太原市地震局等开发的地下水位实时监测系统软件的功能、平台界面以及通讯软件,数据分析处理的特点、方法等,认为该系统软件具有在线实时监测等特点,可提高监测效率,较适宜于地方地震监测台网应用.  相似文献   
35.
张晓峰 《地下水》2019,(3):222-223
城市河道是城市水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主要影响因素及区域内基层民众安居乐业的主要支撑。以锦州市河道基本概况为例,分析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项目实施现状,探究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从河道保护、资金投入增加、先进技术应用等方面对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进行对策措施分析。以期为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效率提升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36.
藏南白垩纪缺氧与富氧沉积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藏南Cenomanian-Turonian界线缺氧沉积和Santonian-Campanian富氧沉积的稀土元素特征,重点探讨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变化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缺氧事件层ΣREE增加30%,Ce和Eu含量分别增加40%和114%;富氧沉积层ΣREE明显增加,其中以Eu含量增加107%最为明显,Ce增幅最小,表现为相对亏损。缺氧沉积稀土元素分布型式为Ce和Eu富集的右倾型,富氧沉积分布型式以Ce亏损和Eu富集为特征。Ce异常显示缺氧事件期间为稳定而持续的低溶解氧还原条件,而富氧事件由古海洋瞬间的氧化事件和逐渐趋于正常状态的氧化条件两个阶段组成。  相似文献   
37.
本文着重探讨了作业流程这一数字地籍测量的核心内容 ,给出了作业流程框图 ,并就地籍测量的精度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破除了人们漫无目的地提高仪器精度的片面观念 ,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真正能提高和控制外业测量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38.
太湖底泥水华蓝藻复苏的模拟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本实验采集太湖梅梁湾底泥及上覆水,在保持底泥表面完整的前提下在实验室中建立湖泊生态系统模拟装置,探索太湖底泥中蓝藻种群的复苏规律经60d光照升温培养,显微观察蓝藻复苏细胞,测定底泥和上覆水中的色素含量.结果表明,在室内模拟条件下,太湖底泥蓝藻复苏初始时主要以2-8个细胞的小群体存在,其细胞直径为7.2-7.8μm,大于夏季的藻群体中的细胞直径(4.8-6μm).底泥蓝藻的复苏过程与环境温度变化密切相关.蓝藻在水体温度达到14℃时开始少量进入水柱中,在环境温度升至18-20℃之间时大量进入水中,为水华形成提供了种源.底泥蓝藻的最佳复苏温度(18-20℃)高于非蓝藻的复苏温度(14-18℃),高温对蓝藻复苏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39.
FeatureOne软件地物符号库主要是基于国标符号建立的,有一定数量的军用符号是没有或与军标不相符的。本文运用实例详细介绍了在FeatureOne软件中创建点状符号、线状符号和面状符号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核电厂温排水环境影响评价及减缓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电厂温升范围预测、法规适应性分析、热影响生态效应研究及热污染影响评价等方面,对我国拟建核电厂的温排水环境影响现状、评价方法及相关研究内容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温排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不足,从完善相关法规要求、加强热污染影响基础研究和考虑热影响叠加效应等角度给出研究者和管理人员所应关注的内容,并提出了可减缓热污染影响的余热利用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