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引起江苏连云港工厂化养殖半滑舌鳎大量死亡的病原鳗利斯顿氏菌,进行了基于溶血素和金属蛋白酶两种基因的双重PCR检测.根据鳗利斯顿氏菌溶血素基因和金属蛋白酶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在同一PCR反应体系中,鳗利斯顿氏菌可同时扩增出上述2种基因片段,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493 bp和248bp,两对引物对5种其他水产动物病...  相似文献   
22.
Bacteria-infected turbots Scophthalmus maximus with septicaemia were examined between 2001 and 2004 in aspects of the conditions of disease occurrence, clinical syndromes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The phenotypic informa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was studied, including morphology,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ol% G C of the DNA. In addition, representative strains (S010623-1, LH031120-1) were selected for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by partial 16S rRNA gene sequenc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solates (LH031120-1 to LH031120-6, HT040308-1 to HT040308-6, HT040620-1 to HT040620-6) from three farms were identified as Edwardsiella tarda. The isolates (S010610-1 to S010610-10, S010623-1 to S010623-20) from one farm were identified as Listonella anguillarum. We conducted studies on the pathogenicity of isolates by artificial infection, and revealed all infected groups in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The septicaemia infected turbot showed a syndrom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naturally infected fish. Antibiotic sensitivity showed that of 37 antimicrobial agents, E. tarda was sensitive to 27 agents, and L. anguillarum was sensitive to 21 agents.  相似文献   
23.
马兰和普若岗日冰芯记录的微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兰和普若岗日冰芯记录了气候环境变化对中低纬度地区微生物群落分布和矿物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组成以细菌为主.进一步的16S(18S)rDNA序列分析表明,嗜细胞菌-黄杆菌属和衣藻属是冰芯微生物的优势地方菌群.微生物群落密度与矿物含量有密切的对应关系,较多的微生物群落一般出现在矿物含量较高的冰层中.但是,在个别具有很多矿物微粒的样品中却没有出现预期很多的微生物.马兰冰芯研究还揭示了寒冷期微生物群落密度大和暖期微生物群落密度小的反相关关系.与暖期W1中发生的一次较大的降温突变相对应,在L1中微生物数量也出现一个峰值.该研究为利用冰芯记录重建古气候环境变化提供了另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4.
针对硬岩应力松弛特性及岩爆研究的不足,开展了低、中、高载荷下的循环加卸载直墙拱形巷(隧)道应力松弛过程试验,得出了应力松弛规律,建立了应力松弛模型,探讨了应力松弛机制。结果表明:在低载荷下的循环加卸载直墙拱形巷(隧)道应力松弛过程均呈现出迅速衰减、逐渐衰减和稳定3个演化阶段,应力松弛规律一致,但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应力松弛时间放缓,应力衰减损失程度在降低;低载荷下的应力松弛过程是巷(隧)道围岩拉应力和压应力同时衰减的过程,内部没有损伤产生,整体未产生破裂;在中等载荷下的循环加卸载直墙拱形巷(隧)道围岩应力松弛过程同样呈现出迅速衰减、逐渐衰减和稳定3个演化阶段,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总体上呈现应力松弛时间放缓的趋势,最终同样表现为巷(隧)道围岩拉应力和压应力同时衰减的过程;与低载荷下相比,中等载荷下的应力松弛过程变慢,内部有损伤产生,但后续循环未导致围岩破坏;在高载荷下的直墙拱形巷(隧)道围岩呈现拉应力持续增加和压应力持续减小的过程,巷(隧)道持续损伤破裂,侧帮产生层爆,最终形成V型爆坑,整体呈现两次明显爆裂破坏;采用分数阶微积分理论来描述循环加卸载情况下的应力松弛过程,建立了分数阶模型即应...  相似文献   
25.
极地深层冰川微生物研究的现状与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极地冰芯的研究对于揭示过去环境的变化规律和预测未来气候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科学家在此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跨入了国际领先行列。冰芯微生物的研究在国外近年来才刚刚开始 ,并且日益受到重视。南北极和低纬度地区高山冰川深层冰芯中封藏着几千年甚至几十万年的微生物 ,对它们的研究将为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过去环境的变迁、生物基因的进化甚至生命起源的研究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6.
中华绒螯蟹病原鳗利斯顿氏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2004年3月-2005年7月对抚仙湖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鱼类33种,隶属于13科30属,其中土著鱼类14种,特有鱼类4种.渔获物种类主要为:太湖新银鱼、云南倒刺鲃、抚仙鲇、黄颡鱼和鲫等.抚仙湖鱼类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鱇浪白鱼等土著鱼类资源严重衰竭.与1995年相比,11种土著鱼类未采到,其他鱼类增加5种.  相似文献   
27.
采用调查统计、剖检病变、病原分离鉴定与人工感染健康鱼致病作用试验的方法,对自然发生的养殖牙鲆细菌败血感染症病例,进行了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等方面的检验,同时取病(死)牙鲆的肝、腹水、腐烂肌肉组织为材料进行细菌分离,对分离于10尾鱼20株纯培养菌的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出来的两种细菌,一种是弧菌属(Vibrio Pacini 1854)细菌的一个新种(sp.nov.)并定名为牙鲆弧菌(Vibrio olivaceus sp.nov.);另一种是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Kluyver and van Niel 1936)的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等表明该两种分离菌为相应感染症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28.
三疣梭子蟹病原副溶血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养殖病死三疣梭子蟹肝胰脏及心脏血淋巴液中分离到大量优势生长的细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分离菌对三疣梭子蟹有较强的致病性;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胞外酶及溶血素活性等表型生物学性状及16S rRNA和gyrB两种基因的分子鉴定。菌株(JGX080708-1)所扩增的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1453bp(GenBank登录号:FJ824663),所扩增的gyrB基因序列长度为1191bp(GenBank登录号:GQ372985);两种基因序列在NCBI通过blast检索,结果均与弧菌属细菌的基因序列自然聚类;根据分离菌的表型及分子特征,判定分离菌为弧菌属(Vibrio Pacini1954)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Fujino et al1951)Sakazaki Nakamura and Takizawa1963]。分离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供试49种抗菌药物中的安曲南等42种药物高度敏感,对林可霉素敏感,对青霉素G等6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29.
对鱼源4种病原弧菌(鳗弧菌、哈氏弧菌、鱼肠道弧菌、秦皇岛弧菌)进行了对常用抗菌类药物的耐药性测定,结果表明,鳗弧菌对青霉素G、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6种常用药物耐药;哈氏弧菌对青霉素G、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杆菌肽等4种常用药物耐药;鱼肠道弧菌对苯唑青霉素和杆菌肽等2种耐药;秦皇岛弧菌对青霉素G、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克林霉素、杆菌肽等5种耐药.根据已知的弧菌外膜蛋白OmpK序列设计1对简并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从4种病原弧菌总DNA中均扩增外膜蛋白OmpK的基因片断,结果鳗弧菌、哈氏弧菌、秦皇岛弧菌及鱼肠道弧菌均扩增得到约800bp DNA片段,但鱼肠道弧菌扩增的片段较模糊.  相似文献   
30.
从一起呈败血症感染病例的养殖牙鲆 ( Paralichthys olivaceus L.Temminck et Schlegel ) 肝、腹水及腐烂组织中检出了一种相应的病原菌,取 10 株该病原菌的纯培养菌做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理化特性及代表菌株 16S rRNA 基因序列测定等,表明为弧菌属 ( Vibrio Pacini 1854 ) 细菌的一个新种 ( sp. nov. ) 并定名为牙鲆弧菌 ( Vibrio olivaceus sp.nov. ).同时,对该菌进行了人工感染的致病作用及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检验,结果显示对牙鲆具有较强的致病作用,对供试的 37 种抗菌类药物在不同菌株间的敏感及耐药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