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37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中国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演变: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综合分析了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研究的新进展,着重对湖泊沉积记录与亚洲古季风变迁、青藏高原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湖泊响应等方面进行了扼要综述,指出今后研究的方向是:湖泊沉积环境指标与气候要素关系的定量研究、高分辨率环境演化时间序列与空间分异规律、现代湖泊沉积动态过程与环境、中国第四纪湖泊数据库与全球变化研究、科学交叉及与其它地质记录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2.
近2000年来云南洱海沉积记录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云南洱海湖泊岩心沉积物进行了多环境指标的分析,建立了近2000a来云南洱海流域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序列:气候演化具有暖干、冷湿交替的组合特点,不同于东亚季风区黄土沉积记录的冷干-暖湿气候组合特征。一些特征气候阶段如中世纪温暖期、小冰期气候特征在洱海湖泊沉积记录中均有反映。洱海湖泊沉积记录的暖干、冷湿气候交替变化规律反映了西南季风影响下的气候演化特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83.
博鳌旅游度假区地貌景观演变与岸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傅鳌亚洲论坛为契机迅速发展的位于万泉河河口地区的海南傅鳌旅游度假区,在海内外事有较高的知名度和旅游吸引力。旅游度假区内地貌景观的多样性特征显著,集丘陵山地、海洋、泻湖洼地、岛屿、河道、沙坝、河口海岸等地貌景观为一体,万泉河河口地区长期以来保持优美的自然景观,具有很好的旅游开发前景。博螯旅游度假区以泻湖-沙坝、河口岛屿-潮汐汊道为主的沉积地貌体系,发育于全新世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现代地貌格局约在3000aBP形成。河口海岸和江心洲地貌稳定性问题成为海南岛博鳌旅游度假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其中口门附近的稳定性最差,玉带滩北段的海岸侵蚀比较明显,万泉河主河道南岸的侵蚀比较严重,沙美内海的淤积则不断加强。结合区域地貌特征,提出解决岸坡稳定性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84.
根据江苏沿海不同年限围垦区土壤剖面有机碳稳定同位素(δ13C)与粒度资料,研究了不同年限围垦区土壤粒度特征变化情况与有机质来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气候和母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土壤δ13C和粒度特征主要受围垦年限和人类活动干扰影响。随着围垦年限的增加,土壤平均粒径显著降低,表现为DT7(33.93μm,林地,已围垦近60 a)DT1(46.10μm,农用地,已围垦16 a)DT6[48.21μm,盐蒿(Suaeda salsa)滩,已围垦2 a]。其中,DT6、DT7(30 cm以下)、DT1剖面粒度记录均具有自下向上逐渐变细的特点,粗颗粒组分逐渐减少,反映了粉砂淤泥质海岸围垦前原始潮滩沉积物的自然演化特点,DT7剖面30 cm以上逐渐变粗则可能主要由于已围垦近60 a里表层堆积了大量枯枝落叶所致。人类活动干扰在沉积记录中也较明显,DT6盐蒿滩剖面δ13C值总体上表现为海洋自生有机碳,主要反映原始沉积母质特征。DT1农用地剖面0~40 cm耕作层由于受开垦、翻耕、除草、施肥等各种人类活动干扰较大,各粒度组成及粒度参数均开始出现显著变化,这在表层迅速变轻的δ13C值也有所反映。DT7林地剖面尽管受人类干扰相对较小,但由于受到表层堆积的大量枯枝落叶等凋落物的影响,各粒度组成及参数在上部均也表现出明显变化,特别是表层0~10 cmδ13C值已呈明显的陆源性。δ13C值所表现出的陆源和海洋自生有机碳特征与根据经验公式计算的结果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5.
根据洱海湖泊沉积物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元素、磁化率记录,近8ka来西南季风区洱海古气候演化可以分为9个阶段,气候变化以暖干-冷湿交替为主,暖干气候阶段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西南地区的频率增加,夏季印度季风路径偏向西亚、中亚和青藏高原西部,包括洱海在内在云南高原气候暖干明显;冷湿气候阶段,副热带高压偏弱向东撤退,印度季风路径移向中国西南地区,降水增加,造成气候冷湿.湖泊沉积物记录的洱海流域人类耕作农业历史最早出现在5ka BP左右.  相似文献   
86.
谢丽  张振克 《地理科学》2015,35(3):380-386
基于圆陀角附近潮滩YY孔岩芯重金属(Co、Cr、Cu、Mn、Ni、V、Zn)富集系数和人为贡献率、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讨论了圆陀角附近潮滩重金属来源及污染。结果表明,重金属Co、V平均含量显著高于背景值。除Cr 是自然来源外,其它6 种重金属受自然和人为来源的影响,且以自然来源为主。7 种重金属总体无污染,仅Co、Cu、V和Zn在岩芯132 cm处出现无污染至中度污染。7 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属轻微水平。值得关注的是,1997 年之后,重金属Co、Cr、Mn、V、Zn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均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7.
苏北废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范围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梳理现有研究成果,目前对1128-1855年废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范围的划分可总结为三类主要观点:① 外缘位于废黄河口外近岸、远岸斜坡带之间的宽缓平台(水深范围:-15~-25 m)之上;② 外缘位于废黄河口外远岸斜坡带(水深范围:-25~-45 m)之外;③ 外缘可达-45 m等深线之外,且废黄河三角洲由一个近岸/远岸复合楔形沉积体构成。综合分析废黄河水下三角洲海域海底地形地貌、浅部地层沉积特征与14C年代、浅层声学地层等资料数据表明,1128-1855年废黄河水下三角洲的延伸范围应该超过现今-20 m等深线,但未越过远岸斜坡带;远岸斜坡带发育的厚层楔形体不大可能是废黄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层,其确切成因、物源与年代等问题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为准确圈定1128-1855年废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范围,需要对完整覆盖本区的高质量浅层地震剖面进行解译分析,在其三大地形单元(近岸、远岸斜坡带及其之间宽缓平台)内补充钻孔分析,并参考1875年以来各期海图资料来进行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88.
云南洱海流域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记录分析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根据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指标变化,对云南洱海地区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响应进行了系统的讨论。洱海湖泊沉积物记录显示,湖泊沉积物磁化洱海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特别是耕作农业的出现有显著响应;沉积物元素Fe、Al含量的变化也与流域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表水土流失有密切联系。沉积物色素的变化则指标湖泊富人为营养化的历史。湖泊沉积物磁化率、元素、色素指标的变化是不湖泊流域人类活动的有效指标并具有重要的科学考古学意义。  相似文献   
89.
全新世大暖期云南洱海环境演化的湖泊沉积记录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根据高分辨率湖泊沉积的有机碳稳定同位素记录、硅藻等环境指标分析结果,将洱海全新世大暖期(8.1-3.0KaB.P)的环境演化为7个阶段,环境变化序列以温(暖)湿 -暖(温)干为主,其中存在的明显冷干(湿)事件,冷事件出现在7.2KaB.P、5.3KaB.P和3.7KaB.P。全新世大暖期洱海湖面波动与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一致性。洱海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演化主要受亚洲季风强弱转换和时空迁移的影响,冷事件与亚  相似文献   
90.
淡水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差异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对现有淡水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进行了分类比较,通过对各种基准不同污染物的基准低值、基准高值以及灰色区域的对比分析,探讨现有基准间存在的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现有各基准低值和高值问分别存在2倍到15倍,4倍到29倍的较大差异,各基准均存在较大的灰色区域.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影响污染物生物有效性因素的复杂性,以及基准建立方法的不确定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