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卡拉麦里断裂带造山期活动规律及其对造山过程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造山带内东准噶尔地区北西西—南东东走向的大型卡拉麦里断裂带,为野马泉岛弧与哈尔里克岛弧之间的拼贴边界,沿卡拉麦里蛇绿岩带南缘出现。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与室内构造分析表明,这一倾向北北东的断裂带在造山期分别经历了脆—韧性右行走滑剪切和脆性逆冲活动。其脆—韧性剪切带在较软弱的板岩、砂板岩及浅变质凝灰岩内造成了密集的面理化带及张裂脉,而在泥灰岩内形成了糜棱岩。该剪切带的形成温度为250~300℃,与该区前二叠纪海相火山—碎屑岩的低级区域变质作用同时发生。该断裂带的第二期脆性逆冲活动主要表现上盘向南的逆冲,叠加的逆冲断层一方面沿着早期陡立的剪切带面理发育,另一方面以较缓的产状切割剪切带。各类地质现象指示,其脆—韧性右行走滑活动发生于晚石炭世中期,是野马泉岛弧与哈尔里克岛弧斜向碰撞的结果,并指示早期卡拉麦里洋盆向北俯冲。该断裂带的第二期逆冲活动发生于中二叠世,出现在该区后造山伸展之后,属于陆内变形,应为中亚造山带区域上一次中二叠世碰撞活动导致的。  相似文献   
102.
地震剖面解释及沉积相研究证实塔里木东部轮东-古城地区、罗西地区寒武纪--中奥陶世沉积期发育两个近南北向展布的台地边缘相带。轮东--古城坡折带属缓坡型台地前缘坡折带,坡折带位置自寒武纪至中奥陶世逐渐向东迁移。罗西坡折带属台地边缘陡崖型坡折带,寒武纪--中奥陶世呈多期坡折垂向叠加特征。成藏条件分析表明:轮东--古城坡折带具有良好的寒武系古油藏及奥陶系原油裂解气的勘探前景,而罗西坡折带保存条件好的地区有望获得寒武系古油藏的勘探突破。  相似文献   
103.
匝道中线外一点高程CASIO编程解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互通立交匝道和山区高速公路的特点及其现有路面横向设计的不足,推导出匝道中线外一点的高程算法并用CASIO进行编程。  相似文献   
104.
宋才见  李谭伟  叶颖颖  姚伟  曾芳 《中国地质》2020,47(4):998-1009
千里山岩体是南岭地区与锡钨等矿产成矿关系密切的重要岩体,研究其空间特征与控矿作用,对于深部地质填图以及深部找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比例尺重力资料,确定了千里山岩体的隐伏边界;通过对千里山岩体进行二维、三维模拟反演,揭示了千里山岩体与王仙岭岩体的连接关系和空间形态特征以及与围岩的接触关系。推断认为:千里山岩体与王仙岭岩体在深部相连,呈大岩基产出,并受到深大断裂控制;两岩体三维形态整体表现为气球膨胀式轮廓。结合地质资料,探讨了千里山岩体与成矿的关系,分析认为深部岩基和构造为矿床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热源及上升通道。  相似文献   
105.
羟基杀灭船舶压载水微小生物中试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羟基处理压载水技术,使用羟基处理设备和管道作为模拟船舶排放压载水的管道。研究了羟基对海产小球藻、游仆虫和异养细菌的杀灭效果,说明羟基能有效杀灭压载水中的微小生物;并模拟船舶排放压载水过程中排放地的海水对处理后压载水的稀释作用,稀释后的水样经过96h的培养,没有发现微小生物复活的情况,证明了羟基杀灭船舶压载水微小生物在长度为4m(接触时间为2s)的接触管道内已经完成。并研究了羟基处理压载水技术对水质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羟基有效杀灭船舶压载水微小生物的同时能改善压载水水质。  相似文献   
106.
刘晓明  罗周全  杨承祥  张保  鹿浩 《岩土力学》2007,28(Z1):521-526
准确掌握采空区的三维形态和空间位置是进行采空区稳定性数值模拟的关键。介绍了空区三维激光探测系统(cavity monitoring system,CMS)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及探测方法。结合冬瓜山铜矿采空区的实际情况,在采用CMS准确探测采空区的基础上,应用Surpac建立采空区三维模型和矿区地学三维模型,提出采用数据转换的耦合模式将Surpac与Phase2耦合构建数值计算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对采空区的围岩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将CMS,Surpac和Phase2三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可为岩土工程的稳定性数字模拟研究提供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7.
吕鹏  庞巍  杨广庆  张保俭  赵玉 《岩土力学》2006,27(Z2):171-175
为适应坝内水位升高变化及提高防洪标准、对堤坝进行加宽改造,新加宽部分会引发堤坝的工后不均匀沉降和地基侧向位移、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加宽宽度、地基处理、土工格栅性能及铺设方式对加宽堤坝工程性能的影响。由计算结果可见通过上述方法可提高加宽堤坝的稳定性、减小工后沉降和侧向位移。相应结论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8.
109.
在地处四川西部高原山区的四川里伍铜矿外围上海底铜矿区处开展物探工作方法寻找铜矿.早期运用甚低频电磁法、高精度磁测、小极距激电中梯及充电法梯度观测工作,未达到找矿目的.这里根据工作场地的地形情况及地质情况,改变工作方法和技术手段,采用大功率直流激电中梯、激电测深及充电电位观测工作,获得了具有较好找矿意义的激电异常及充电电位异常,并在获得的异常处经验证已揭露出多个铜矿体,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10.
卢如平  徐三见 《地球》2011,(12):106-107
台州府城墙始筑于东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年),扩建干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古城墙虽然规模不大,但西南两面沿江而筑,北面侬山就势,逶迤曲折,雄险壮观,是中国现代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墙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