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伴随着全球变化和区域旱涝加剧,明晰最佳表达时间尺度,开展精细化旱涝演变监测和过程识别、支撑业务化精准预警是当前有效应对旱涝灾害的迫切需求。针对广西旱涝并存且频繁交替现象,采用距平改进的加权平均降水指数(IWAP)分析了区域日、候、旬、月、季尺度1961—2017年气象干湿演变监测的尺度效应; 并结合游程理论和极端事件强度-过程检测方法(EID)对典型干旱、湿润事件过程进行识别。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越小(如日、候),IWAP对广西大气干湿快速频繁交替波动和空间格局变化监测效果越好; (2)日与候尺度IWAP对广西干湿面积变化监测具有强正相关一致性,其他尺度间的相关性普遍较弱,季尺度结果存在较显著的累加抵消现象,数值明显小于其他尺度; (3)各时间尺度IWAP对广西总干旱、总湿润事件频次监测差异小于各尺度间同等级干湿事件的频次差异,日与候、旬与月尺度分别表达了广西干湿事件相近的演变模态和强度分布; (4)文中方法对广西干湿演变过程及起讫时间识别效果良好,且日尺度能更好地揭示骤发性干旱和突发极端降雨湿润现象。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源降雨的广西季节性干湿演变特征与未来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高时空分辨率的APHRODITE和TRMM降雨数据,采用降水量距平百分率、DEOF及R/S分析等方法,对近65年来广西季节性气象干湿演变的频率、范围、强度、时空分异及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广西年湿润和年干旱频率均呈现从桂东南向桂西北逐渐递减的分布特征,而年内不同季节的湿润和干旱频率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湿润与干旱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在年、季尺度上均呈交替出现且增减波动的变化特征,但各自的变化差异显著。(2)广西干湿演变存在不同年、季周期的交替强弱振荡,其空间特征主要表现为年、冬季的东南-西北相反型,春季的全区一致型,夏季的南北相反型,秋季的东西相反型。(3)广西未来降雨量的增强趋势在年、夏季显著;而在春、秋、冬季节总体一般或略呈减弱趋势。上述研究成果可作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广西干湿演变预警与水旱灾害防治的重要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溜石坡是中巴公路北部地区发育的一类特殊高寒高山冰川地带的边坡地质灾害类型,时常造成中巴公路淤积与交通中
断。溜石坡在形态、沉积结构与生成环境等方面与分布在中国川藏公路沿线典型的溜砂坡存在显著不同,由此二者在颗粒组成与
粒度分布等方面表现出典型差异。通过实地考察、样本测试及理论分析,研究表明其溜石坡具有分布在干旱、半干旱高寒高山冰
川地带,发育在泥岩、板岩及石灰岩分布区及崩积层存在“二元结构”等典型特征;分析了溜石坡形成需要的4个阶段:物源区岩块
脱落、风化残积、淋溶固结及蠕动前移,初步提出了深部固砂、重力式挡石墙、明硐(或棚硐)及落石台等溜石坡防治对策,这些方法
将为对其进一步公路灾害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桂东南容县花岗岩残积土滑坡灾害频发。为明确残积土粒度组成以便揭示滑坡形成机制,文中基于花岗岩残积土的土工试验数据和详查资料,利用分形理论揭示四个深度(0~30 cm、30~50 cm、50~70 cm、滑动面(1~3 m))土体粒度分形特征与颗粒含量、物理性质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花岗岩残积土主要由细砾(粒径2~5 mm)和砂粒(粒径0.075~2 mm)组成,粒度分布在无标度区间[0.075,5]内具有一重分形特征;(2)残积土平均分形维数由大即小依次是:D_(50-70)(2.7244)D_(滑动面)(2.6910)D_(0-30)(2.6893)D_(30-50)(2.6480);(3)分形维数与粉砂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正相关性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与细砾和粗砂含量呈负相关性,即分形维数越大,粉砂含量越高,而细砾和粗砂含量越低;(4)D_(30-50)、D_(滑动面)与渗透系数、干密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山的Ghulkin冰川是距离中国-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最近的典型冰川之一,其冰川的进退变化影响着喀喇昆仑公路改建工程的线路设计与工程施工.为了追溯Ghulkin冰川的活动历史和查明近期进退变化,对过去200 a的相关文献和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并开展了2008-2011年野外定点观测,总结与分析了Ghulkin冰川冰舌的活动历史与近期变化.研究表明:Ghulkin冰川在1885-1980年近百年间经历了3次前进和3次后退,在此期间冰川波动了625 m;1913-1925年冰川处于显著的前进状态,1966-1978年冰川有小段距离的前进;2008-2011年K676+660处泥石流沟道逐年抬升,2011年南坡冰川融水由K676+660改道至K676+450;2010年的南坡冰舌较1994年后退了300余米,2011年的南坡冰舌较2010年后退了15.066 m,可见在2010-2011年期间冰川处于局部短期后退状态. 中巴公路冰川泥石流等灾害不但受区域气候的影响,而且还受冰川变化的影响.未来气候变暖将会导致冰川的强烈消融和后退,冰川融水携带大量冰碛体,形成大型的冰川泥石流,对公路的安全运营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8.
19.
中巴公路沿线溜石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介绍柏正平教授论治慢性咽炎的临证经验。柏教授认为慢性咽炎的病位在咽,与肺脾肾关系密切,发病亦有虚实之分,病机以肝郁脾虚、肺胃实热、肺肾阴虚为主,治以疏肝健脾、清泄肺胃、补肺益肾为法,其在临证治疗中以先辨病、后辨证、病证结合为原则,再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病程轻重不同,运用自创咽炎经验方清咽汤加减治之,效如桴鼓。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