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52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74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386篇
海洋学   7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1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31.
综合地质普查勘探方法能够更为快速、经济、有效地查明所调查地区内的矿产分布及地质情况,因此它受到广大地质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并正在被迅速地推广。本文所论述的分散流(卽水系金属量测量)与水化学找矿方法是综合地质普查工作中广泛使用的化探方法,特别是在1:200,000—1:25,000比例尺的普查阶段更为常用。  相似文献   
732.
733.
海洋钻井隔水管的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规则波浪与随机波浪以及海流作用下的海洋钻井隔水管进行了动力分析,建立力学模型,推导有限元动力方程,计算非线性时间域历程响应与线性化频率域最大响应,并对这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此外还讨论了若干影响因素,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理论分析正确,计算精度足够,本文所提供的动力分析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可供海洋有关部门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734.
为准确的恢复原型盆地剥蚀量,提出在波动分析法约束下,恢复原型盆地剥蚀量的新思路。即通过波动分析法界定剥蚀的区域和厚度范围,再精确计算原型盆地剥蚀量。并以惠民凹陷新生代为例,首先运用波动分析原理,得出反映凹陷形成与发展的主周期波为57,27和7.5Ma,根据7.5Ma的周期波反映凹陷内不同沉积期间断面的剥蚀情况,来确定区域的剥蚀范围。然后根据惠民凹陷的地质特点及资料情况,采用沉积速率法、镜质体反射率差值法、地层对比法等来恢复局部地层的剥蚀量。在波动分析法的约束下,参考地质沉积史和构造演化分析的结果,综合加权平均得到最终的地层剥蚀厚度,以确保计算结果精确。研究结果表明:受波动旋回的影响,沙四段和孔店组地层普遍存在剥蚀,剥蚀厚度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凹陷边缘或靠近隆起区,剥蚀量最小的区域是阳信洼陷,说明该区沙四上亚段和孔二段烃源岩没有遭受破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735.
孙淑媛  蔡水源 《台湾海峡》1989,8(2):172-177
本文介绍了海水中ng/L含量获氏剂的GC分析方法:即树脂柱的预处理和样品中获氏剂的富集、提取黄铜矿;样品提取液的脱水、净化、分离和GC测定;获氏剂的确证试验;方法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736.
洋陆转换过程中俯冲-碰撞(增生)-后碰撞各阶段具有不同岩浆作用,其中板片俯冲和岩石圈拆沉-减薄机制尤其受到关注。东昆仑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是秦祁昆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早古生代经历了原特提斯洋陆转化过程。笔者通过对东昆仑东段都兰地区古生代花岗岩进行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研究,认为浪木日中志留世(429±4 Ma)花岗岩形成于洋壳俯冲阶段,具有埃达克质岛弧岩浆属性,与热俯冲机制下的洋壳部分熔融有关;希望沟与哈日扎早泥盆世(416~403 Ma)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阶段,分别显示I型和A型花岗岩特征,与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和岩石圈减薄作用有关。综合区域古生代花岗岩地球化学资料表明,东昆仑东西段岩浆岩差异可能是洋脊俯冲所致。  相似文献   
737.
陈海霞  赵兵  陈陵康 《地质通报》2009,28(4):493-500
对蒲江县熊坡背斜一带出露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进行了实测和系统采样分析。根据古生物化石组合的特征将其划分为2个生物组合带:即Weiyuanella rhomboidallis-Permophorus emeiensis双壳组合带和Zamites jiangxieensis-Clathropteris植物组合带,结合岩性特征及层位对比, 认为该区仅出露有须家河组五段和六段。沉积相分析表明,须家河组的沉积环境为辫状河三角洲,并细分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证实须家河组与上覆中侏罗统新田沟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缺失下侏罗统  相似文献   
738.
大荔县为地方性氟中毒病高发区,主要因长期饮用氟含量高的地下水所致。通过分析大荔县269件地下水样品中氟含量,查明地下水氟含量为0.01~11.8mg/L,均值为1.91mg/L,氟含量高于1.0mg/L的水样样本达70.6%。调查分析发现,大荔县地下水氟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北高南低的特征,富集最严重的区域出现在渭河二、三级阶地的东端,高氟地下水区域占到全区总面积的63%。大荔县丰富的氟源、特定的地形地貌、干燥的气候环境以及缓慢的地下水力更替过程是造成地下水中氟富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39.
华北板块南部豫西褶皱冲断带构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文勇  夏斌  康继武 《地质科学》2005,40(3):328-336
豫西褶皱冲断带是华北板块南部具有特色的北西向延展的巨型褶皱冲断带的一部分。构造地球化学研究揭示了该带具如下规律性。1)各种化学成份(SiO2、Al2O3、Fe2O3、MgO、CaO、FeO、灼失量以及TiO2、K2O和Na2O等)呈现有规律的递增、递减或峰值变化,说明南、北支冲断带均是在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压性断裂,而且处于演化阶段的晚期。2)从外围原岩到断裂带中心,Fe2O3的含量逐渐增高,FeO的含量逐渐降低,说明南、北支冲断带经历了封闭性还原环境系统到相对开放性氧化环境系统的过程。3)动热变质强度在南、北支冲断带存在差异:南支强烈,导致新生应力矿物的形成,为断裂的远距离相对逆冲运动增添了塑性润滑层;北支相对较弱,新生应力矿物稀少,反应了逆冲强度较弱。  相似文献   
740.
新疆三大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新疆三大盆地总面积为73.8×104km2,均属多类型叠加复合型盆地,经历了古生代和中、新生代两大旋回和6个演化阶段,具多个不同类型的不整合,构造样式丰富多彩。油气分布主要受控于古隆起、古斜坡、区域不整合和各类低序次扭动构造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