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康建成  温家洪 《极地研究》1997,9(2):134-144
由极地冰芯记录、中纬黄土记录和沉海沉积记录的对比可得,15万年以来全球变化的基本框架为:末间冰期,从距今14万年开始到约12.5万年达鼎盛,可分为五个阶段,即冰芯中三次高温期夹两次低温期;黄土中三层古土壤夹两层黄土;深海海积中三次高海面夹两次低海面。末次冰期,距今8万年到1万年,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晚冰段和中间的间冰段。早、晚冰段盛期气候寒冷程度相当,但晚冰段最低温持续期更长,造成海面比早期更低。  相似文献   
92.
中山站至内陆330公里冰川学剖面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1997年南极夏季期间,中国组织实施了首次南极内陆冰盖冰川学考察,深入冰盖内陆330km,作为中山站至南极内陆最高点DomeA大剖面研究计划的开始。计划将对冰盖物质平衡、200年以来环境演化过程、冰雪/气交换过程等科学问题开展观测研究。本次考察进行了物质平衡、地貌、气象、雪坑地层观测,采集了表层、雪坑、冰雪芯样品。  相似文献   
93.
94.
南极伊利莎白公主地50 m雪芯雪冰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1996/1997年度中国首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获得的50 m雪芯雪冰化学资料, 对南极伊利莎白公主地250 a来的雪冰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3种海盐离子(Cl -, Na+ 和Mg2+)的变化趋势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 除个别年份出现高值外, 变化均较为平缓, 总体上呈现出略微上升趋势;Ca2+和K+的变化更为平缓, 总体变化趋势很不明显; 变化最为剧烈的是NO-3, NH+4和SO2-4, NO-3和NH+4的变化趋势极为相似, 除变化幅度大外, 总体变化趋势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 SO2-4最为明显的变化特征是记录了过去250 a来的16次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95.
十五万年来临夏黄土粒度变化的气候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成黄土沉积的粒度变化受控于风力强度及大气环流,具有气候学意义。根据临夏北塬黄土剖面的粒度资料,结合沉积物的年代测定,研究了粒度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恃征,表明临夏黄土自150ka以来,粒度参数反映的气候变化经历了8个主要阶段,完全可以与南极东方站冰岩芯温度记录及深海氧同位素阶段对比。但气候阶段的始末在时间上有一些差异。可能反映不同气候区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同,而粒度参数与全球海面变化却非常一致;海面的升降及温度变化也控制和影响着大陆环流系统。最后,从粒度变化讨论了冰期、间冰期影响中国大陆环流系统的变化。  相似文献   
96.
渤海和北极海冰组构及晶体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渤海一年冰的组构和晶体结构表现出的冰的非连续生长速率使得冰层底部具有气泡含量不同的许多分层;静水生长的灰冰具有典型的粒状冰和柱状冰;融化-重冻结冰和重叠冰具有特定的晶体结构.位于北冰洋72°24.037'N,153°33.994'W,长2.2m的冰心样为三年冰,并且发现其内有一种新的晶体类型,定义为碎屑凝聚冰.由位于北冰洋74°58.614'N,160°31.830'W,长4.86m的冰心样的晶体结构分析发现它过去为冰脊,后经融化-冻结改造形成冰丘的证据.  相似文献   
97.
在分析南极乔治王岛冰帽大冰穹顶部降水和成冰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冰芯上部层物理特征参数确定的5个年层及其附近气象站相应的降水记录,结合多年降水资料将大冰穹45m冰芯划分为15个年层.应用此年层剖面,证实了微粒含量的两个异常峰值分别对应于1987年Deception岛和1980年的SealNunataks两次火山喷发.乔治王岛冰帽属于温性冰帽,大、小冰穹冰芯阴阳离子受沉积后融水渗浸淋溶作用的影响.对冰芯阴阳离子的淋溶次序分析显示,大冰穹为SO42->Mg2+>Ca2+>K+>Cl->Na+>NO3->Br-,而小冰穹为Mg2+>Ca2+>SO42->K+>Cl->Br->Na+.  相似文献   
98.
中国首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获得的50m冰芯的雪冰化学资料研究表明:南极伊利莎白公主地海盐离子浓度季节变化特征明显,为冰芯定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伊利莎白公主地雪冰中Cl-、Na+和Mg2+等海盐离子浓度与南极冰盖其它地方相当,而Ca2+含量异常的高,可能与局地较强的陆地源有关。近150年来,伊利莎白公主地海盐离子浓度具有明显升高的趋势,可能是整个南半球100多年来升温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
康建成 《极地研究》2005,17(1):86-91
2004年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秋季年会于12月在美国旧金山市召开,这是地球科学界的一次盛会。本文介绍了会议的情况,综述了其中冰冻圈科学研究方面的部分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100.
Snow samples collected from a 50 m firn core and two snow pits along the route of the 1996/1997 Chinese First Antarctic Inland Traverse Expedition in Princess Elizabeth Land, East Antarctica, have been analyzed for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oxygen isotope ratio.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 and flux of major ions and accumulation rate can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concentrations of major ions in the atmosphere in the study region is big enough so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ions do not vary with snow accumulation rate, that is to say, the concentrations of major chemical species are independent of snow accumulation rate. 2) The results of analyzing the depositional styles of major chemical species suggest that wet deposition dominates the major ions flux. In addition, there is no apparent correlation between nssSO 2- 4 fluctuations and isotope profile. This would indicate the short-term climatic effect of volcanism is not evident 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