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76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71.
基于约束条件横波速度反演和流体替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辽东湾地区一组在地层条件和不同流体相态下(气饱和与水饱和)实验室测定的岩石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及密度等数据,讨论Gassmann方程在横波速度反演和流体替代方面的应用效果,指出岩石骨架剪切模量和体积模量估算精度是影响纵波、横波速度预测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提出基于约束条件横波速度反演和流体替代方法,速度预测精度的改善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72.
基于F-K偏移和反偏移的地震道插值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野外采集的地震数据经常存在空道或者坏道的情况,为了满足地震数据处理精度的要求,就必须首先进行插值.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震数据插值方法:F-K偏移和反偏移插值法,该方法是通过F-K偏移和反偏移的串联使用来实现的.与其他的插值方法相比,这种插值方法的优点在于计算速度快,没有经过近似处理,精度高.F-K偏移/反偏移能够实现道插值的原理和Kirchhoff偏移/反偏移插值方法类似,也是由于数据是有限带宽的原因引起的.通过对模型的试算,可以看到F-K偏移和反偏移插值方法有着比较好的插值效果,是一种高效、准确、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3.
深水崎岖海底地震数据成像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深水崎岖海底地震数据深部成像困难的问题,讨论了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域保幅偏移的基本理论,利用数值模型验证了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域保幅偏移算法的保持振幅特性,给出了该方法与非保幅偏移方法对于复杂构造成像精度的对比,证明了保幅偏移方法可以提高复杂构造的成像精度.本文还将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域保幅偏移算法应用到实际资料的处理中,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消除崎岖海底对深部地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本文利用天然地震P波走时残差进行了中国南北构造带(22.0°N~44.0°N,97°E~107.5°E)上地幔和地壳的三维速度成像研究。天然地震数据由中国地震台网和国际地震中心(ISC)提供。在反演方法模型参数化过程中,网格间的速度由插值函数表示,允许出现速度间断面。由于应用了LSQR算法,极大地降低了计算量和计算机内存量。因此,确保了算法的稳定性。针对解的分辨率评价,本文提出了一种非线性问题线性解的评价方法,并将LSQR算法及本文解的评价方法用于中国南北带岩石三维地震波速度结构的成像研究。  相似文献   
75.
最小二乘偏移通过最小化观测地震数据与地下反射率模型的反向传播数据残差来揭示地下介质的岩性和构造,相比常规成像方法具有更好的保幅性和空间分辨率。引人正则化约束项可以有效提高最小二乘偏移的稳定性。常用的正则化项基于二范数,其在提供稳定性的同时使偏移结果变得"光滑"。然而在勘探地球物理中,基于速度和密度的地下反射结构在深度方向一般为不连续存在,表现为较稀疏的反射率值。因此,本研究通过引人基于范数的稀疏约束正则化项,并应用基于迭代软阈值和迭代硬阈值混合算法进行求解,以获取超高分辨率稀疏的反射率值。我们使用复杂的数值模型进行测试,并研究其在不同子波主频和噪音强度下的适应性。结果显示,相比于基于范数和范数约束的正则化项,基于范数约束的最小二乘偏移可以有效提高反演结果的稀疏度,获得接近理论"脉冲"型的反射率轴;在不同子波主频和噪音强度下,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本方法也可以进一步用于地下结构的解释工作。  相似文献   
76.
在油田水力压裂微地震事件定位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有效微地震事件的时空分布、震级大小、地震矩、震源半径、应力降和b值等地震学参数进行综合研究,并结合研究区域的地质背景和测井资料对水力压裂诱发的裂缝网络进行几何形态分析和应力解释.本文提出的微地震综合分析解释方法可对压裂后储层物性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对储层改造效果进行预测,对油田的水力压裂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7.
VTI介质长偏移距非双曲动校正公式优化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规Alkhalifah动校正公式精度低,不能精确描述各向异性介质长偏移距地震反射同相轴的时距关系.本文以提高VTI介质长偏移距地震资料动校正公式的精度为目标,在分析VTI介质常规动校正方程的基础上,根据误差最小原理建立优化校正系数图版,实现对常规动校正公式大偏移距误差的修正,建立最优化校正Alkhalifah动校正方程,实现了对VTI介质长偏移距地震资料常规动校正方程的改进.之后由Fomel群速度公式导出高精度VTI模型长偏移距时距函数,提出了高精度VTI介质长偏移距地震资料动校正方程.将以上的动校正方程用于各向异性参数反演,模型计算表明最优化校正Alkhalifah动校正方程的反演精度是常规长偏移距动校正方程反演精度的2~4倍,高精度动校正方程的反演精度是常规动校正方程反演精度的2~8倍.  相似文献   
78.
逆时偏移计算中的边界处理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地震资料的处理中,逆时偏移方法可以实现复杂构造高精度成像,但计算量和存储量两大问题影响了该方法的实际应用.逆时偏移算法中的边界处理方式的优化可以大大减少存储量,本文讨论了记录波场边界信息的吸收边界和随机边界这两种方法的计算效率和成像效果,提出了吸收边界中只记录边界范围内未衰减单层波场的方法并通过数值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选择了不同的边界策略应用于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记录单层波场边界信息的吸收边界的成像效果同传统存储波场历史的方式几乎无差别,但要额外存储每个时刻的波场边界信息;随机边界不需要额外存储波场信息,但会带来边界漫反射影响和计算区域的增加;记录单层波场边界可以明显减少存储量,并且不影响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79.
地震勘探是寻找油气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复杂构造地区,地震偏移成像成为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中最重要的一环.由于叠前时间偏移尤其是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适应性强、计算效率高、成本低的自身特点,该方法在油气勘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该方法的成像精确性的研究有着重大的科研和工业价值.本文利用弯曲射线方法计算走时,加入保幅权函数,结合去假频技术、MPI并行技术,以SEG三维盐丘模型和某区域三维实际资料为研究对象,实现三维保幅弯曲射线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将该方法偏移结果与传统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偏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优越性:第一,引入了弯曲射线计算走时,实现了弯曲射线叠前时间偏移,提高了成像的精确性;第二,引入了保幅权函数,实现了保幅叠前时间偏移,提高偏移结果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80.
水力压裂储层改造技术是页岩气开发的关键技术手段.大量高压流体注入页岩储层会显著改变岩石的纵横波速度、岩石力学参数及其各向异性特征.文章在伪三轴应力加载条件下对龙马溪组页岩开展了差异化的水力压裂岩石物理实验,对比了应力加载方式和水-岩物理化学反应对于页岩纵横波速度和岩石力学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干燥页岩样品,各向同性应力加载可以增大其纵横波速度和杨氏模量,并减弱对应的各向异性特征,而差应力加载可以提高杨氏模量的各向异性特征,并使页岩垂直沉积层理方向上的抗压强度下降速率加快.另一方面,水力压裂引发的水-岩物理化学反应能够"软化"页岩样品,降低其杨氏模量.这一"软化"作用对页岩纵横波速度的影响较小,而使Thomsen参数、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的各向异性特征显著下降.此外,页岩样品泊松比之间的负线性关系也由于压裂流体对页岩的"软化"作用失去了对于应力加载的敏感性.研究结果可以为龙马溪组页岩岩石力学性质研究提供良好的借鉴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