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北京城郊化空间特征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34  
城郊化是大都市生命周期中的重要阶段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进入了典型的城郊化过程。根据1985-2000年遥感影像和1992-2000年2000多个土地开发样本资料,在GIS的支持下,通过对比北京80-90年代城郊化空间特征,概括出城市用地5种扩展方式和廊道效应作用下的波浪式扩展过程。在模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带来的巨大投资规模,预测北京大都市城郊化的3个圈层、8个扇面和6条廊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宗跃光 《地理学报》2005,60(3):418-424
针对大都市区城市化快速发展中, 景观替代具有区域相关性和时序变化的基本特点, 以美国华盛顿-巴尔的摩地区200年都市化发展史为例, 以逻辑斯蒂增长模型为基础, 引进2种景观类型的空间增长模型。研究表明, 华盛顿-巴尔的摩都市区的增长具有明显的30~40年周期性, 分为3个大周期和6个半周期。在有限空间容量下, 本区采用大面积发展城市森林的手段, 缓解城市空间扩展与环境恶化的矛盾。运用竞争系数0.1和0.2条件下的增长模型对这一过程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13.
宗跃光  王蓉  汪成刚  王红扬  张雷 《地理研究》2007,26(6):1117-1127
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合理利用我国有限土地资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研究的特色是以大连城市化区为例在归纳GIS方法应用的基础上,将目前国内广泛采用的单纯权重叠加法推广到加权的潜力—限制性分析法。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把评价要素分为生态潜力和生态限制性两大类,通过取大原则和成对明智比较法分别确定权重,从而更加科学确定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等级。结果表明,大连可做高强度开发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850.46 km2,约占总面积的6.28%;可在指导下进行适度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为1835.97 km2,占总市域面积的13.56%;而不宜作为建设用地的土地(不适宜和中低适宜区)面积为10851.92km2,约占总市域面积的80.16%,即城市建设用地的影响范围应该控制在区域的20%土地利用类型中,另外80%的土地不适宜进行城市建设的开发。根据上述结果,全区规划分为优化建设区、重点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并提出用地分区发展管制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张晓瑞  宗跃光 《地理科学》2010,30(5):728-734
通过分析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关于区域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原则要求,将关键自然资本不能减少的强可持续发展生态阈值理论与区域综合生态价值观相结合,受经典力学定律启发,构建了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承载力-潜力-压力-阻力"模型,提出了计算区域空间开发所受合力的方法,得到了区域主体功能区的综合划分指数,根据规划空间单元综合划分指数的大小实现4类主体功能区地划分,解决了目前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开发类和保护类的阈值确定这一技术难点。以京津地区为实证,根据对未来发展决策导向的预期,应用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模型和方法实现了京津地区4类主体功能区地划分,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法的北京地区非典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宗跃光  王莉  曲秀丽 《地理研究》2004,23(6):825-832
采用专门研究不确定性变化规律的蒙特卡罗 (MonteCarlo)模拟法结合GIS ,研究北京地区非典时空变化的基本特征。北京非典时间变化的影响度指数结果表明 ,海淀区(10 6 6 6 6 7)、朝阳区 (6 6 92 31)、东城区 (5 974 36 )、西城区 (4 1794 9)和通州区 (3 6 410 3)等 5个地区占北京地区非典影响率的 72 8% ,其中海淀区就占了 2 5 % ,远郊区县的影响几乎为零。非典整体频数 /次数特征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偏正态分布 ,因此前期及时对公众预警并切断传染途径是预防体系的首要环节。非典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圈层结构 ,并且具有西北-东南走向 ,因此非典的空间防御体系应该沿核心区向外设立几道防御圈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