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3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1.
12.
正初一时,学生学习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古代史。到初二时,学生开始学习中国地理。所有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地点和时间,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历史事件往往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历史和中国地理之间,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轰轰烈烈的重大历史活动中,隐含着许多地理知识的应用,隐含着许多有趣的地理问题和谜团。将初一历史课本素材在初二和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巧妙应用,进行实例探究  相似文献   
13.
膦酸酯是新近发现的一类生物可利用磷,其广泛存在于水生生态系统,是水体有机磷库的重要组成,构成水体磷氧化还原循环的关键环节。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蓝藻藻株被证实参与膦酸酯的生物利用与合成,有助于阐明其适应低磷环境的机制,促进了对蓝藻磷策略与水体磷循环的全面理解,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与此同时,蓝藻对膦酸酯的利用性状,使得膦酸酯作为环境污染物与蓝藻磷源的双重作用开始显现,这会对水体浮游生物竞争格局的研究产生深远影响;而蓝藻的甲基膦酸代谢也被认为是水体好氧甲烷发生的来源之一。本文回顾了蓝藻膦酸酯利用与合成的研究历史,对目前蓝藻膦酸酯代谢过程生态风险与生态意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并对这一领域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4.
正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oxic cyanobacteria(ICTC-10)was successfully held during 23–28 Oct.2016.We were so glad to see much progress made on toxic cyanobacteria and cyanotoxins during past years,and the ICTC does provide a global forum for a wide-ranging communication and discussion of key issues related to cyanobacterial blooms and cyanotoxins.  相似文献   
15.
抚仙湖、洱海、滇池浮游藻类功能群1960s以来演变特征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董静  李根保  宋立荣 《湖泊科学》2014,26(5):735-742
作为主要的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反映了生态环境的变化.依据浮游植物的形态、生理、生态特点而定义的浮游藻类功能群对藻类的耐受性和敏感性进行了描述,因而浮游藻类功能群的组成是生境特征的良好指示者.对1960s至今抚仙湖、洱海、滇池3个高原湖泊的浮游藻类组成进行分析,并首次将功能群理论运用到这3个湖泊.结果表明,3个湖泊的浮游藻类优势功能群组成在近50~60年间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抚仙湖的浮游藻类优势功能群演变过程为C、X2、Lo、F、P(1960s)-H1、C、P(1980s)-P、C、T(1990s)-T(2000年以后);洱海的浮游藻类优势功能群演变过程为J、Lo、MP、C、H1(1960s)-C、H1(1980s)-C、H1(1990s)-C、H1、M(2000年以后);滇池的浮游藻类优势功能群演变过程为J、N、P、MP、Lo(1960s)-J、P、MP、M(1980s)-J、M(1990s)-M(2000年以后).抚仙湖、洱海、滇池水体内的藻类功能群演替趋势特征,即耐低温物种的减少以及喜营养物种的增加,表明3个高原湖泊在近几十年可能受到了气候变暖和营养程度增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滇池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对低氮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分离的滇池北部海埂湾春季蓝藻水华时期的两株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进行研究,探讨了滇池水华束丝藻在低浓度硝酸盐下的生长特征,以及无氮条件下藻丝异形胞的诱导分化过程与固氮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两株水华束丝藻在各浓度硝酸盐中均能够生长,并且生物量能够增加到较高水平.硝态氮浓度高时水华束丝藻的生物量也较高,但是硝酸盐浓度超过0.5 mg/L时,各组生物量无显著性差异.无氮BG-11培养基培养条件下,水华束丝藻可以快速分化形成异形胞,含有异形胞的藻丝比例在3 d以后即可达50%左右,最高可以达72%,之后开始下降,但是仍能维持较高比例.水华束丝藻在无氮条件下通过异形胞固定的氮元素从第7 d开始逐渐增加,在生长43 d后,培养基中增加的氮浓度接近30 mg/L.  相似文献   
17.
“五一”黄金假期到了,盼望已久的初一学生正计划着如何外出旅游。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敏感地认识到这是学生增长地理知识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18.
1996年第15号台风于9月9日在湛江市吴川沿海地区登陆,造成我省珠江口以西沿海地区的湛江、茂名、阳江市损失惨重。由于台风的破坏力超过了设施的防御标准和人们的认识水平,造成严重的灾害损失,为历史罕见。比较历次灾情,这是建国以来台风灾害最大的一次。对9615号台风灾害,总结经验教训,对今后的抗洪抢险工作有所裨益。纵观损失原因,客观因素是主要的,主观因素也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对台风灾害损失的原因,作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灾措施。  相似文献   
19.
宋立荣 《地理教学》2010,(21):28-29
初二地理教学内容主要为中国地理。初二学生在进行地理学习的同时,也在学习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在轰轰烈烈的重大历史活动中,隐含着许多地理知识的应用。将这些历史素材在同期的地理教学中巧妙应用,进行实例探究分析,教学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0.
李杰  欧丹云  宋立荣 《湖泊科学》2008,20(5):549-555
研究了四种胁迫条件下微囊藻衰亡过程以及衰亡过程中生长生理与抗氧化酶系统的变化以及胁迫30d后转入正常培养后的微囊藻的生长变化过程.将对数生长期的微囊藻分别转入氮饥饿、磷饥饿、黑暗及10℃低温等胁迫条件下培养,测定光密度OD680、叶绿索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黑暗和低温条件下,微囊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但黑暗条件下25d后微囊藻衰亡,低温条件下仅需7d;与物理因子引起的胁迫相比.在营养胁迫条件下,微囊藻在胁迫前期均表现出生长趋势.N饥饿条件下叶绿素a含量从开始胁迫后即下降,P饥饿20d后叶绿素a含量以0.1mg/(L·d)急剧下降,在四种胁迫条件中下降速率最高,表明微囊藻对P的耐受能力最差.根据实验结果,在长期没有外来P源供给而内部又无可得P源的水体中、或者水温急剧下降到1012以下时,微囊藻水华可能会快速衰亡,相应的应急措施应准备到位,以尽量减轻水体微囊藻水华衰亡带来的损失.SOD与CAT活性的上升与叶绿素a含量的下降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以尝试将两者结合预测微囊藻水华的衰亡.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初步探讨了四种环境因子对微囊藻消亡的贡献,比较了SOD与CAT活性与叶绿素a含量下降的相关性,为微囊藻水华衰亡预测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