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于NRCA模型的辽宁省水资源利用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辽宁省14个城市1997—2006年相关数据,运用比较优势原理,采用NRCA模型,计算各城市水资源利用的规模优势指数和效益优势指数,进而加权合成各城市水资源利用的比较优势度。应用聚类分析法将14个城市进行分类,并对其进行时空分异分析,揭示了影响辽宁省各区域生产用水比较优势的驱动因素,即为自然条件、经济水平以及用水效率;影响生活用水比较优势的驱动因素为城市化率。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灌溉用水优势区域为辽西北区;林牧渔业用水优势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及牧草地发达区;工业用水优势区域为辽中南地区。研究成果可为辽宁省水资源科学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73.
辽宁省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协同发展是实现海陆统筹、推进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协同发展可以促进双方效率的不断提高和达到系统整体的最优资源配置。以协同学理论和加速遗传算法为基础,应用有序度模型和协同演化模型,采用辽宁省历史统计数据,开展辽宁省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的合作效应大于竞争效应,两个经济子系统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将辽宁沿海地区分为3个地区,定性分析了3个地区海陆协同基础条件的差异,最后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4.
地下水功能评价是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的延伸和拓展。从地下水系统的供给与需求方面入手,根据研究区的具体情况及获取资料状况,构建了地下水的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叠加分析对下辽河平原地下水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下辽河平原地下水资源功能强和较强区主要分布在苏家屯、新民-辽中平原区、辽浑河冲积扇区;生态功能强和较强区主要分布在太子河冲积扇、大小凌河冲积扇、南部滨海区及中部河谷平原部分地区;地质环境功能强和较强区主要分布于浑太河流域、大小凌河冲积扇及盘山营口一线等地,地下水综合功能强和较强区则主要位于苏家屯区、辽中及太子河冲积扇区。研究成果对于区内地下水功能的正常维持与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5.
基于WSBM模型的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海洋经济脆弱性内涵,结合“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和“暴露度-敏感性-应对能力”模型,从压力、敏感性、应对能力3个方面构建海洋经济脆弱性测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考虑了松弛变量权重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WSBM)对2000~2011年环渤海地区17个沿海城市海洋经济脆弱性进行测算,并利用核密度估计模型分析了海洋经济脆弱性的动态演变,结果基本显示了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脆弱性的分布格局。其中微度脆弱地区为天津市、大连市、东营市、烟台市;轻度脆弱地区为秦皇岛市、丹东市、盘锦市、葫芦岛市、威海市、日照市;中度脆弱地区为青岛市、潍坊市、滨州市;高度脆弱地区为唐山市、沧州市、锦州市、营口市。同时对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脆弱性空间分异规律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降低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脆弱性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6.
中国农作物绿水占用指数估算及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农作物生长消耗的绿水量入手,构造了农作物绿水占用指数,选取中国31个省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农作物绿水占用指数的计算,揭示中国各省区农业生态系统对绿水资源占用情况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农作物绿水占用指数高的地区以黄淮海平原为核心集中分布,低的地区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部。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中国1997~2007年农作物绿水占用指数的总体空间区域差异及时间演变趋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农作物绿水占用指数空间上存在着显著的集聚现象,但该现象逐年呈减弱趋势。结合局部自相关分析,对中国31个省区11年间的农作物绿水占用指数区域分异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探索,并对演变原因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77.
海岛经济与环境系统协调度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海岛作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生态系统,相对于陆地区域有其自身的特性。文章介绍了海岛的一些经济功能,结合海岛区域特色,建立了海岛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的指标体系、模型和计算方法。利用spss主成分分析结果选取主成分,利用主成分载荷进行指标权重赋值,对海岛经济与环境协调度进行评价,最后以辽宁省长海县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8.
应用灰色预测模型解决水文地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才志  王勇 《世界地质》1998,17(1):45-50
介绍了磷以预测模型在解决水文地质问题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针对灰色预测模型的适用条件,提出了波动时间序列均值化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不文地质问题的特点,提出用周围外延的方法修正残差。计算结果表明,结合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9.
山西省黄河流域内的地下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区内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为了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支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对研究区进行地下水系统分区;采用排泄法、均衡法等方法计算出各分系统内的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可采资源量,对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以1998年为现状评价年,评价了各系统内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潜力;根据经济发展态势,预测2010年、2030年的需水量,进行供需平衡分析;最后分析了用水对策.研究表明,令后研究区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水资源开发模式,积极开展开源节流措施,并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和水价政策的改革.  相似文献   
80.
下辽河平原地下水生态水位与可持续开发调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辽河平原是辽宁省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地区,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该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地下水资源在整个供水系统中一直占有65%左右的比例,但由于地下水开采所导致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也很严重,因此开展研究区内的地下水生态水位及其调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在研究区内降水入渗与蒸发规律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试验资料,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设置了两种情景下地下水生态水位标准,并在第二种情景里又分为考虑地下水调蓄功能与不考虑地下水调蓄功能两种方案;然后通过对地下水实际埋深与生态水位埋深的比较,结合相应的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出各种方案下满足地下水生态水位要求的地下水调控量;最后论述了研究区内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措施。研究成果对于区内地下水资源的科学开采与有效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