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74篇
地质学   175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41.
为了便于四川省局和地区气象台站值班人员对实时资料的监控和各级管理部门的工作,作者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NET 2003开发环境,结合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开发了一个B/S模式的省信息中心实时资料监控统计平台.本文主要对该平台的实现过程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2.
利用美国NCAR非静力平衡模式MM5V3,模拟了新疆准噶尔盆地冬季局地小气候效应,再现了山谷风环流和冬季“冷湖效应”。模拟结果与现有理论及观测事实基本一致。模拟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冬季大面积被积雪覆盖,下垫面反照率大,因此山谷风环流同黑河地区相比较弱,但“冷湖效应”显著,逆温特征明显,最强可达10℃。  相似文献   
143.
144.
利用甘南高原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气候资料和生态观测资料及统计资料,分析研究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草原湿地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甘南高原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存在6~7a、15a的周期振荡特征。甘南高原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气温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大于全国增温速度。1980年之后持续偏暖,草地年干燥指数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变化是草原生态退化的自然诱发因素,而超载过牧、滥采滥挖、人为破坏、生物链失衡等环境蠕变是造成生态退化的人为因素,二者共同作用导致黄河首曲草原湿地水资源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退化。  相似文献   
145.
 利用在甘肃省酒泉金塔地区开展的“绿洲沙漠能量和水分循环观测试验(JTEX)”获得的2005年5—7月的补充观测资料,分析了在不同土壤湿度和天气背景条件下的夏季绿洲农田土壤温、湿场特征。结果表明:一般来说,对于5—40 cm深度的土壤,随着深度的增加其湿度也随之增加。5 cm、10 cm的土壤湿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且在中午时最为湿润;20 cm土壤湿度的日变化幅度小于上两层,变化趋势却与5 cm的相反;40 cm土壤湿度的日变化不明显。晴天浅层的土壤湿度日变化大于阴天。晴天个例中,土壤湿度较大时,5 cm土壤在白天比10 cm的湿润;当土壤较为干燥时,全天浅层土壤湿度都小于较深层的。各层土壤温度在一个中心值周围分布, 40 cm深度以上土壤温度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土壤温度的极值出现时间滞后于地表温度,离地面的距离越大,峰值出现的时间比地表温度滞后的越长,且变化幅度越小。晴天的土壤湿度越小,浅层土壤湿度日变化幅度就越大,各层土壤温度也就越高。土壤深层基本不受天气情况的影响,但受灌溉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6.
147.
黄骅坳陷孔西潜山带奥陶系油藏的油源与成藏期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3年和1997年黄骅坳陷孔西潜山带孔古3井、7井先后从中奥陶统峰峰组获得工业性油流,标志华北地区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突破性进展。据该区烃源岩评价和油源对比分析,中奥陶统峰峰组下段、上马家沟组二段为主要油源层段;烃源岩生烃高峰大致出现在相当于镜质组反射率 R。值1.0%~1.6%范围内,表现出碳酸盐岩生烃的迟滞效应。孔西潜山带处于主要油源层段的相对高丰度地带和有效生烃高峰的范围内,利于油气的生成和保存。孔古3井、7井奥陶系原油均属低凝重质油,原油的链烷烃、环烷烃和碳稳定同位素组成8”C值,明显有别干第三系陆相原油和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油源的原油及其烃源岩。原油气相色谱指纹、流体包裹体及储集层固体沥青等均显示出孔古3井油藏具有两次充注成藏的历史:早期充注发生于石炭纪—二叠纪期间,晚期充注为主要成藏期,发生于早第三纪早期。  相似文献   
148.
合肥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综合地质、物探及钻井等资料,通过对合肥盆地的构造演化分析,认为合肥盆地是大别造山带和郯庐断裂带共同作用产生的中新生代残留盆地。受两大构造体系的共同作用,合肥盆地在印支期形成了盆地的基底,中新生代的演化大体可划分为以下5个时期:J1~J2坳陷盆地发育期;J3再生前陆盆地发育期;K1走滑盆地发育期;K2—E断陷盆地发育期;N—Q盆地消亡期。其中,在盆地发育早期受大别造山带影响较大,郯庐断裂作用较小;在盆地发育的中后期,郯庐断裂的影响逐渐成为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49.
济阳坳陷三合村洼陷古近系发育稠油,但其成因机制尚不明确,制约了该区稠油的勘探与开发。通过42个稠油样品的物性、族组成以及地球化学分析,结合烃源岩生排烃史以及原油运聚特征,探讨了三合村洼陷古近系稠油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渤南洼陷沙四段烃源岩具备低熟油的生烃条件;古近纪东营组沉积末期,沙四段膏盐湖相烃源岩进入低成熟演化阶段,咸化还原环境的早期生烃作用促使其生成低熟油;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造成原油密度、黏度、硫含量增大,这些原油通过古近系与前第三系之间的不整合输导层近距离运移至三合村洼陷古近系沙三段地层圈闭中聚集成藏,由于埋藏较浅,后期遭受轻微生物降解作用而进一步稠化。综上所述,三合村洼陷古近系稠油为低熟油经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生物降解作用稠变而成,属于原生蚀变型稠油。  相似文献   
150.
权力奥 《北京测绘》2021,35(3):369-371
移动背包扫描技术和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是目前不动产测绘项目中逐步运用的新技术,本文根据两种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技术优势,比较两种技术在农村不动产测绘中的应用效果.并在移动背包扫描技术流程中,合理布设控制点,纠正背包扫描重复轨迹,提高点云数据的精度.通过实验,分别从精度、效率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实验表明了两种技术在不动产测绘领域各有优劣,为合理选择哪种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