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99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31.
高庆九  周小艳 《气象科学》2017,37(3):368-375
运用EOF分解、线性趋势分析、方差分析、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从均值、长期变化、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等方面对NCEP/NCAR(N1T)、NCEP/DOE(N2T)、ERA-Interim(ET)、JRA-25(JT)4种再分析资料集和194站观测资料集中1979—2012年我国冬季最低气温(WTMIN)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ET在再现观测冬季最低气温多年平均时最优;(2)除新疆北部和西南部以及东北北部有降低趋势外,我国大部分地区WTMIN有升高的趋势,N1T对观测温度长期变化趋势再现能力优于其他3种资料;(3)观测WTMIN在中国北方和高原地区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大于南方地区,四种再分析WTMIN对我国冬季最低气温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再现在不同区域各有所长,总体上以ET为优。(4)再分析资料在再现观测WTMIN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能力相当,以ET最优,尤其是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和新疆北部地区。N1T和N2T对东北地区观测冬季最低气温年际变化的再现能力较好,ET再现观测WTMIN在1990s之前,2005年之后的3~4 a变化周期特征时能力略优于其他3种资料。  相似文献   
32.
近50a江淮地区梅雨期水汽输送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8—2007年ERA再分析风场及气压场资料和APHRO高分辨率逐日降水资料,对近50 a来梅雨期水汽输送的时空特征及其与江淮地区降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各条水汽通道对江淮地区梅雨期降水强度及范围的影响程度均不同。梅雨期影响我国降水的水汽输送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并且水汽输送强弱年对应江淮地区降水强度也有明显差异。相关分析及合成差值的结果显示,西太平洋水汽输送贡献更大,且西太平洋水汽输送(东南通道)增强时,江淮地区降水增多。印度洋水汽输送的加强会减弱太平洋的水汽输送从而使得江淮少雨。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对降水的增强作用有所减弱而印度洋输送所导致降水强度减弱的范围则明显扩大。自1980年起,江淮降水出现缓慢增多的趋势与全球变暖所导致的东亚环流异常进而影响水汽输送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33.
采用1979—2013年中国192站逐日最低温度观测资料和NCEP/NCAR、NCEP/DOE、JRA-55、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及1979—2004年均一化资料,分别计算低温阈值并对比分析其气候态、年际和年代际变化、长期趋势等特征。结果表明:与观测结果相比,均一化资料阈值在东北、内蒙古西部和两广等地偏低,在青藏高原东侧、新疆北部和黄河中下游偏高,线性趋势则相反;再分析资料阈值在南方偏低、东北偏高,在东部的可信度高于西部;再分析资料能显示内蒙古中西部的降温趋势和青藏高原的增温趋势,但在数值和范围上有差异,且均低估了观测资料反映的华北地区的显著升温现象;再分析资料能体现观测资料阈值的全区一致性、东北与其他地区反相的空间分布及其年际变化特征,仅JRA-55和ERA-Interim可再现低温阈值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4.
南沙群岛海域物理海洋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八五”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综合科学考虑获得的水,气象,声学,光学等资料,应用国际上先进的微机数据库管理系统Foxpro2.5forWindows建立了适用于各有关专业特点所需要的专业数据库,并且设计和编制了专业数据库系统软件,此数据库系统具有直观性强,操作简便,灵活实用,安全性能等特点。  相似文献   
35.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北部地球物理调查(1)─—深反射地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是世界上研究陆一陆碰撞俯冲和壳幔作用的最佳地质场所之一.为了解超高压变质带岩石的形成、折返和相应的动力学过程,必须了解该区的地壳和浅地幔构造.本文介绍了该区北部的地质情况和进行深反射地震调查取得的成果,包括(1)在五莲─青岛断裂南侧超高压变质岩片向北倾斜,呈现叠复组构,反映岩片的折返;(2)根据地震资料推测在146Ma前后胶南地块的隆升一伸展构造内幕;(3)超高压变质岩片厚约12km,由于含有大量相辉岩透镜体,地震波速高达6.8─7.3km/s;(4)莫霍面附近有许多楔形反射体,反映陆一陆碰撞;(5)石门地区7km深处存在高波速的强反射体,可作为在该区进行大陆科学钻探的候选场址.  相似文献   
36.
古生物化石是鉴定地层时代,了解地层沉积环境和地壳演变、生物进化的重要实物资料。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期开展的我国第一轮地质大调查时,地质部为了顺利地开展这项工作,首先在北京地质部地质所成立了地层古生物室,并按古生物门类聘请苏联专家来华培养学生,地质所古生物人员最多时达七十多人,同时各  相似文献   
37.
为了研究北部湾的环流分布特征,使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北部湾冬,夏季三维流场流态分布。结果表明:北部湾冬季的正压,斜压流场均由一气旋性环流控制;夏季的正压流场由一反气旋性环流控制;斜压流场未形成明显的闭合环流;北部湾夏季海水斜压性对环流的贡献比冬季的大。  相似文献   
38.
GPS与测距仪短距离测量精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用于较短距离测量(几米到千米)的精度能够达到什么的量级,是工程测量者比较关注的问题。我们在一项特殊的工程中,同时使用GPS接收机和测距仪进行了距离测量,根据实测数据,分析GPS用于短距离测量所达到的精度。  相似文献   
39.
采用光纤布拉格光栅(FBG)技术监测路基动态变形,并结合数值模拟手段可以有效分析车辆荷载下路基的变形特性。本文对埋设FBG传感器的试验路段进行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基动态加载—卸载试验,监测其动态变形响应。结合现场实测数据,通过FLAC3D软件对路基在车辆荷载下动态变形响应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1.4 t车辆荷载作用下,弹性变形均是塑性变形的8倍左右,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获得的路基动态变形趋势一致,均以弹性变形为主、塑性变形较小;表明建模方法、参数选取及计算过程合理。在此基础上,利用经过校验的计算方法对不同车辆荷载下路基动态变形进行了多工况计算分析,分析中发现:路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同车辆荷载非线性关系显著:荷载增加4倍时,弹性变形增加约4倍、塑性变形增加4倍;车辆荷载增加9倍时,弹性变形增加约11倍、塑性变形增加约13倍。因此,应对重载车辆对路基的破坏作用给予足够关注。采用现场测试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可较为高效合理地分析路基动态变形响应,为道路工程防灾减灾及安全评价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0.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总被引:32,自引:8,他引:24  
探讨了以灾害样本为集值的基于信息扩散的模糊数学理论模型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利用西北五省区主要农作物旱灾面积资料,对西北农业旱灾进行风险评价实例分析,通过比较表明西北农业受旱指数,成灾指数发生灾损的概率风险估计值与实际农业旱灾较吻合,该方法对灾害样本少以及小区域范围的灾害风险评价也较适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