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3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334篇
测绘学   118篇
大气科学   157篇
地球物理   175篇
地质学   624篇
海洋学   236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13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在调研山东省土地综合整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建立土地综合整治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基于3S技术、ArcGIS软件平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构建土地综合整治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想,有利于提升山东省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2.
针对波浪破碎试验中气泡区速度与水体速度无法同时测量的难题,基于实验室条件,搭建了粒子图像测速(PIV)和气泡图像测速(BIV)系统,采用声学多普勒测速仪(ADV)对PIV测量精度和不同场景下BIV测量精度进行了细致的验证,并设计多种试验方案以期实现BIV与PIV的同步耦合测量。试验结果表明,7W激光+后置灯的优化照明方案,其耦合测量的气泡区速度代表参数与标准BIV照明方案的结果误差小于5%,且耦合测量的气泡区下方水质点的速度曲线与标准PIV测量结果吻合,表明该改进方案满足PIV与BIV耦合测量的条件。本文实现的PIV与BIV耦合测量有利于优化测量和分析工作,减小破碎波浪重复生成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度,为大范围波浪破碎速度场的快速测量提供了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3.
全域综合整治背景下的宅基地复垦项目审查是保证复垦项目合法性合规性的有效手段,针对当前宅基地复垦项目审查效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遥感影像的农村宅基地复垦项目立项真实性审查方法。首先以重庆市农村宅基地复垦项目为例,建立宅基地复垦项目立项真实性审查模型,利用改进的U-Net模型准确提取建筑物,然后与复垦红线叠加实现复垦项目真实性的智能审查。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审查复垦项目真实性,对优化土地结构、促进土地流转、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全域综合整治背景下宅基地复垦项目真实性审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4.
建筑密度是城市规划布局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提高建筑密度的获取效率,本文提出一种结合珞珈一号数据和OSM数据的估算城市建筑密度的方法。基于珞珈一号数据,文中以固定大小的网格为单位采样分析了昆明市呈贡区灯光强度和建筑密度的拟合关系;基于OSM数据,利用GIS提取分析、数学分析等方法去除道路灯光对估算结果的影响。然后利用非线性拟合模型估算了昆明市呈贡区的建筑密度,得到其空间分布情况;并验证分析了估算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昆明市呈贡区的建筑密度与夜间灯光强度有较高的相关性,可以结合珞珈一号夜光影像数据和OSM道路数据估算城区的建筑密度。  相似文献   
125.
太原城市下垫面扩张对边界层特征影响的个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夜间灯光数据获取最新的城市地表分布,并利用高分辨率数值模式对2013年8月14~16日太原区域的一次高温过程进行研究,探讨城市下垫面扩张对大气边界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对模式中地表参数修正后,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太原主城区和高速公路沿线小规模建筑群的扩张,有效改善了模式的预报性能,显著提高对近地面气温、地表温度的预报能力。城市下垫面的扩张,使城区夜间升温明显,热岛强度增强。与1992年的城市化状况相比,晴空天气条件下,2012年太原城区夜间气温上升5℃,热岛强度升高2~3℃。城市下垫面扩张,改变了地表能量分配关系,使得地表感热传输明显加强,潜热通量明显减弱,城市冠层作用下的储热能力增强。边界层内部湍流交换、水汽输送等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城市地表水汽输送减弱,边界层水汽含量减少,2~4 km高度的水汽含量增加,湍流动能的影响高度增高,湍流混合加剧;14:00,城区边界层高度抬高了800 m,城市上空混合层加深,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26.
我国海岸潟湖卫星遥感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参照Landsat-5TM和HJ-1CCD遥感影像,依据实地踏勘资料及解译经验,分析各种海岸潟湖地貌学成因和发育演变阶段,提出基于潟湖地貌学成因的遥感分类方法。并将我国海岸潟湖划分为滨外坝型、沙坝型、沙嘴型、湾顶坝型、连岛坝型和河口型共6种地貌类型。建立基于发育演变阶段的潟湖遥感分类标准,将海岸潟湖分为青壮年期、老年期和死亡期共3个发育演变过程;结合潟湖在影像中的特征,以近红外、红、绿波段组合后的假彩色影像为例,从色彩、纹理、地物邻接关系等方面建立不同潟湖类型的遥感解译标志;根据所建立的遥感解译标志,对山东省53个海岸潟湖进行遥感分类验证,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27.
莱州湾东岸三山岛段砂质海岸沉积物运移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三山岛岸段冬夏重复的地形测量和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研究了其地貌特征与地形变化规律、沉积物类型、粒度特征、运移趋势,并探讨了沉积物运移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该岸段可根据1985黄海高程-1.2m(低潮水位)和-6.5m(闭合深度)平面划分为海滩、水下岸坡和浅海陆架三个地貌单元,各地貌单元表层沉积物分布规律与地形变化特征区别显著。其中水下岸坡和浅海陆架地貌单元主要受潮流作用,海滩地貌单元主要受波浪作用。在西向落潮流和西南向潮余流的作用下,水下岸坡地貌单元发育一个中等规模潮流通道-沙脊沉积系统。表层沉积物以向西运移的趋势为主,少数滞留于西部潮流沙脊处,与地形"东侵西淤"的变化规律相符,这些西向运移的沉积物最终离开研究区,补给莱州浅滩。  相似文献   
128.
基于因子分析对2012~2013年海河流域pH、DO、COD、BOD5、氨态氮和总石油烃等6项水质指标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并对其中四项指标进行水污染综合指数评估,旨在对海河水质进行较为系统的评价。结果显示,BJ1和HB2两个站位水质属于Ⅳ类标准,其余各站位均为Ⅴ类;各站位综合评价结果得到海河流域指数为1.44,说明海河流域处于污染状态,其污染程度超过该流域功能区的标准。因子分析发现,COD、DO和NH3-N之间差异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显示,除pH和BOD5外,其余指标都在0.70以上;COD、DO、NH3-N和TPH的贡献率较高,其中总石油烃的贡献率为100%,因此可以认为该海域的污染类型属于有机污染,且石油烃污染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9.
基于SWAN的冰雹探测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冰雹短时临近预报的准确性,首先介绍了WSR-88D冰雹算法原理,提出了在SWAN中使用垂直高度阈值进行改造的方法,通过和PUP产品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其次,针对业务中出现的冰雹尺寸计算值过大问题,通过与有冰雹尺寸记录的实例进行比较,使用最佳的幂函数拟合进行了修正。最后,对业务中常见的由超折射引起的虚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设定风暴中心附近的反射率垂直梯度阈值3,可以消除大部分的超折射。对于由冰雹产生的阈值3的风暴,继续使用二维风暴个数7的阈值进行识别,可以减少误判率,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0.
在查明京广高铁郑州段区域内的自然地理、地质背景及沿线两侧各2 km范围内地下水开采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地面沉降发育的基本状况,分析了京广高铁郑州段区域内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和重要影响因素,并针对地面沉降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为保证京广高铁的正常、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