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因积劳过度而中风卧床,多年受病疴折磨的朱震达先生不幸仙逝的噩耗传来,深感震惊和痛惜。作者追忆在中国科学院工作的一二十年间有幸在先生的领导下开展沙漠研究,朝夕过从,受其指导和帮助,获益良多;同时也深对他执着的事业心,一生为沙漠事业奋争,为创建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建立和发展中国沙漠科学所倾注的心血和作出的巨大贡献,致足钦佩。今试书短文,以表敬佩先生之心,并缅怀其诱掖之情。  相似文献   
32.
粤东沿海“老红砂”成因再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根据作者对粤东沿海“老红砂”进行的野外调查和粒度、重矿、化学全量、石英沙粒表面结构的电镜扫描分析等多项室内分析资料,以及~(14)C测年数据,用比较沉积学的方法,讨论了粤东“老红砂”的成因和形成的年龄,认为老红砂乃风成,并经受长期的风化淋溶作用,形成年代应早于8000年,属晚冰期低海面时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33.
吴正 《海岸工程》1989,8(4):1-9
本文研究了近岸带内由于波浪破碎引起的沿岸流问题的数值解法,推导了适用于一维对流扩散方程的点点精确的 Petrov—Galerkin 有限元一般公式及其对权函数形式的要求,给出了四种权函数的初等表达式,得到了一种对沿岸流问题行之有效的计算格式。两个算例与传统格式相比较,都证实了这种格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4.
王为  吴正 《地理研究》1999,18(4):382-390
华南全新世海岸沙丘岩和海滩岩同是热带、亚热带海岸线附近的胶结的岩石,其沉积儿构造极为相似,很容易混淆。人工神经网络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可以处理模糊的,非线性的、含有噪声的数据,为海滩岩和沙丘岩的识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用华南海岸风成砂和海滩砂的粒度参数作为训练样本,华南海岸全新世沙丘岩和海滩碉的粒度参数作为测试样本,经过训练的B-P网络能够根据海滩砂和海岸沙丘砂的粒度参数来区分大部分的  相似文献   
35.
浙江普陀山岛老红砂的成因与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环  吴正 《地理科学》2005,25(6):716-719
作者根据野外实地考察,描述了浙江普陀山岛老红砂的性状,通过样品的采集及室内分析,从老红砂的沉积结构、石英砂颗粒表面微结构特征、微量元素等揭示了老红砂属于古风砂沉积。通过与中国华南地区老红砂的比较分析,结合老红砂的年代测定数据以及普陀山岛的地理环境特征等,揭示了该地的古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36.
王为  吴正 《热带地理》2006,26(3):239-242
粒度特征是沉积物的基本特征之一.计算沉积物粒度参数的方法主要有矩法和图解法两种,其中图解法必须通过手工作图求累积曲线,是一项相当繁杂的劳动,不利于计算大量样品.文中提出的方法将图解求沉积物样品的累积曲线百分位数的过程转化为不等区间的一维函数内插值问题,然后利用通用程序MATLAB的函数功能求解百分位数和计算粒度参数.计算结果和验算表明MATLAB计算相当可靠,完全可以代替手工作图.该方法原理简单,使任何懂或不懂编程的沉积分析人员,都能在计算机的帮助下无须作图用图解法计算样品的粒度参数,既能使粒度分析从繁杂  相似文献   
37.
该文利用温州地区8个站40 a(1971—2012年)的观测数据,对温州地区雷暴日数的年际变化、月变化、日变化和空间分布等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温州年雷暴日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年雷暴日数逐渐减少。温州各个月都有可能发生雷暴,主要发生在3—9月,雷暴日数最多的月份为7—8月;雷暴日数最少的月份为1月。平均初终日一般在2月底至3月初开始,到10月份结束,初终日间隔平均为233 d。日变化来看,温州地区雷暴多发生在13—次日02时,03—08时发生雷暴的次数最少,日变化有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17时和02时。空间分布呈从平原到内陆、从岛屿到山区,雷暴日数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8.
由于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可在一定区域内向大量用户同时提供精确可靠的实时差分定位信息,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介绍了渠道纵横断面测量中的CORS测量方法、常规RTK测量方法和全站仪测量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结合一个基于CORS的渠道纵横断面测量实例,进行了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对类似的测量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9.
吴正  胡友健  敖敏思  于宪煜  郑广 《地理空间信息》2012,10(6):56-58,78,4,3
由于天线本身的特性及机械加工等原因,GPS卫星和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与其几何中心不重合,从而产生相位中心偏差。某些类型的天线该偏差甚至可达数cm,直接影响高精度GPS测量的精确可靠性[1]。讨论了GAMIT软件在高精度GPS数据处理中进行天线相位中心改正的原理、方法和策略,结合美国IGS观测站及南加州区域站观测数据,对改正方法及策略进行了实验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对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和卫星天线相位中心采用模型改正,而卫星天线相位中心偏移不改正,所得到的基线解算结果较好[2];地面接收机天线方位角的变化对U方向的基线解算结果有较大影响,在高精度GPS测量中,必须进行天线方位角的变化改正。  相似文献   
40.
吴正 《热带地理》2007,27(2):F0003
中国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山岳冰川最发达的国家,冰川总面积约59 406 km2,冰储量5 590 km3,除了南极大陆和格陵兰两大冰盖外,中国冰川数量仅次于加拿大、俄罗斯和美国,在亚洲遥居首位。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若从G·Merzbacher(1905,1916)对天山博格达山和汗腾格里山汇四周的冰川报道算起,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但是,对我国冰川研究事业起决定性作用的是1959年中国科学院在兰州建立了专门的冰川研究机构之后的事,它在施雅风先生主持下,与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所、生产部门合作,开展了对中国西部高山冰川的广泛科学考察,并逐渐扩展研究领域至冰川学的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