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 毫秒
41.
42.
本文基于2010年MODIS卫星遥感数据,研究了黄河口海域海表温度(SST)的季节性变化,分析了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口羽状流向海扩展的时空变化,揭示了黄河口羽状流对调水调沙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海表温度主要受太阳辐射和临近大陆气候的影响,夏季秋季高,春季冬季低,四个季节羽状流扩散范围都较小。调水调沙期间,羽状流向海传输方向发生摆动,由北向逐渐向东偏转至正东方向,最后又转为北向。随着径流量的增加,羽状流扩散范围和传输距离也迅速增大,传输距离与径流量呈较好的对数线性关系。此外,潮汐变化也会影响羽状流的传输方向和输运距离。  相似文献   
43.
本文利用中国东部陆架海不同季节的航次观测数据与HYCOM模式数据,分析了HYCOM模式输出的水体温盐数据在中国东部陆架海的适用性,并探讨了中国东部陆架海表底层温盐锋面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细颗粒沉积物输运和沉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陆架海表、底层温度锋(盐度锋)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不考虑冲绳海槽以东的海域),但底层锋面的强度和锋区范围明显大于表层。锋面的位置很好的体现了海区流系的基本格局。表、底层温度锋面基本处于几大水团的交界处,说明表、底层温度锋面的分布与研究区环流和水团配置情况密切相关。而表、底层盐度锋面的分布则与研究区入海径流、沿岸流以及暖流等的分布密切相关。此外,对比锋面与中国东部陆架各泥质沉积区的位置可以发现,研究区温盐锋面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对于泥质沉积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4.
翡翠的白色次生物通常与褐色次生物共存,说明两者形成于相同的表生环境,即氧化环境。白色次生物既可以白沙皮的形式出现,也可以白色絮状物或白斑的形式存在于翡翠的裂隙及其附近颗粒之间。白色次生物在翡翠中以细小粘土矿物等的集合体形式分布于硬玉颗粒的边缘和裂隙中,以交代结构为主,充填结构为辅。结合红外光谱分析和电子探针测试可知,翡翠中的白色次生变化产物以高岭石或高岭石质为主,另外含有不常见的副钡长石和氟硅钙钠石,说明白色次生物的矿物组成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45.
黄河口湿地时空变化过程及其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76—2020年Landsat卫星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开展研究工作,结合黄河水沙资料、河口沉积动力机制研究及人类活动影响,研究了黄河口湿地植被时空变化过程,对比揭示了清8汊(行水)和清水沟(废弃)不同流路湿地演化的差异,探讨黄河口湿地植被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黄河口湿地在发育过程中呈现了显著的阶段性和空...  相似文献   
46.
北京城市公园土壤铅含量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54,自引:5,他引:49  
通过对北京市市区 30个典型公园的土壤取样调查 ,测定了表层土壤中铅的含量 ,并以欧盟“土壤环境质量建议标准”对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北京市区已有部分公园存在铅污染问题 ,其表土的铅含量平均值为 66 2mg/kg ,变幅为 2 5~ 2 0 7mg/kg,污染指数为0 5~4 1。用增长曲线拟合的结果表明 ,土壤铅含量随着公园建园时间的延长呈不断增加的趋势 ,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土壤铅含量的增加较快。历史悠久且距离市中心较近的公园土壤铅含量明显偏高 ;对于大多数开放历史较短且相对偏僻的公园而言 ,表土一般都未见明显的铅污染。  相似文献   
47.
我国南方持续性暴雨成因的TBB场分析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江吉喜  范梅珠  吴晓 《气象》1998,24(11):26-31
运用GMS红外云顶亮温(TBB),分析了1998年6月我国南方地区大范围持续性暴雨的成因。结果指出:它是由北方较强冷空气经华北一带源源不断南下,与较弱的西南季风在江南至华南一带汇合而形成,其中冷空气频繁南下是最主要原因;TBB旬平均和距平场,定量而又直接地展示了产生强降水云系的强度、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48.
地球大气透过率及辐射率计算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晓 《应用气象学报》1998,9(1):124-128
文章介绍了一种比较简单实用的地球大气的光谱透过率和到达大气层顶的红外辐射率的计算模型,光谱波长从4 μm到∞ μm,吸收气体H2O、CO2、O3的吸收计算采用Elsasser带模式及其经验参数,H2O的连续吸收公式是美国LOWTRAN-6计算程序的水汽连续吸收经验公式。透过率的计算结果与LOWTRAN计算结果相一致。以这种透过率简化模型为基础,建立了辐射传递正演计算模型,开发了相应软件,并用于卫星遥感射出长波辐射的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49.
本文介绍一种根据NOAA卫星AVHRR多光谱通道数据在三维数据空间r1-r2-r3的分布特性确定观测点下垫面类型的方法。下垫面类型分为云、植被、冰/雪、裸土、水五类,分类范围在10°—60°N、75°—150°E。从处理的结果与实时卫星云图对照来看,该方法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50.
基于MODIS云宏微观特性的卫星云分类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MODIS云光学厚度、云粒子有效半径、云顶高度、云相态等产品,以及表征6种云类的云光学厚度、云粒子有效半径、云顶高度、云相态的特征值,采用最小距离分类法和多阈值判识法相结合,对卫星观测像元的云进行分类,包括层云、层积云、积云、积雨云、雨层云、高积云/高层云、卷云以及卷云伴随高积云或高层云的多层云、卷云伴随层云或层积云的多层云、高积云或高层云伴随层积云或层云的多层云10类。2008年、2013年卫星分类结果与地面站云类观测对比,达到60%的一致性;将相同时间的地面小时降水量与分类结果叠加显示,出现降水处多为雨层云或积雨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