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地表高程监测在滨海蓝碳碳收支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鹭真 《海洋与湖沼》2022,53(2):261-268
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是滨海蓝碳的重要组成,其沉积物碳埋藏远高于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重要的碳库.沉积物碳埋藏速率(carbon accumulation rate,CAR)是衡量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关键指标,其定量测量方法是蓝碳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文章系统阐述了国内外常用的CAR测定方法,重点综...  相似文献   
102.
103.
岩浆型Ni—Cu—PGE(platinum group elements,铂族元素)硫化物矿床是重要的铜镍矿床类型,探讨该类型矿床产出环境,成矿作用,矿床成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该类型矿床时空分布规律,矿床成矿过程,成矿理论,勘查技术等方面入手,搜集大量资料,综述该类型矿床在成岩成矿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矿床形态、成矿理论和成矿判别标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岩浆型Ni—Cu—PGE硫化物矿床在容矿岩石、成矿作用方式或主要金属组份、成矿构造环境等特点具有不同分类方式,并且硫化物(矿层)的分布都具有重力分异的特点;在时空分布规律方面国外Ni—Cu—PGE硫化物矿床主要形成时间是在中元古代以前,而中国主要形成时间是在中元古代以后;其中早古生代晚期(390~430 Ma)的该类矿床目前仅发现于中国,以夏日哈木超大型矿床为代表;成矿模式存在"岩浆通道成矿"和"小岩体成大矿"之争,二者在成矿位置、岩浆上侵方式、外来地壳硫的加入存在差异;依据全岩m/f与Mg~#比值判定岩体含矿性,结合铂族比值、磁铁矿的(Ni+Cr)/(Si+Mg)比值、磁铁矿Ti含量等可作为该类型矿床勘查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4.
鱼卡金矿成矿流体的包裹体以富液相的气液两相(不同的CO2和H2O比)包裹体为主,属于中深层成矿环境的中低温造山型金矿。在综合分析鱼卡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从成矿流体包裹体的运移角度出发,通过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参数变化以及流体包裹体面分析认为矿体的形成和空间分布受流体输导系统的控制;鱼卡金矿成矿流体总体从南东向北西运移,局部发生侧向运移,流体中心具有高温多期的特征;钻探施工证实矿体具有向南东侧伏的情况,成矿流体中心位于矿区南东部,即表明基于成矿流体包裹体研究指导金矿床的勘探工作有效。  相似文献   
105.
随着当前海洋开发利用热潮的到来,海洋社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维护我国海洋安全关系到我国长治久安。文章首先对海洋社会安全进行定义,然后选取渔民保障、海洋社会公平、海洋社会法制、海洋社会公共安全4个角度对当前海洋社会安全进行剖析,并提出进一步维护海洋社会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6.
南海开发与中国东中西产业转移的大致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海在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开发、对外贸易、海域安全等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21世纪必须在我国实施沿海开放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南海开发开放战略,并将南海海洋产业发展战略与我国东中西部产业转移作为国家发展战略通盘考虑,这关系到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与空间.  相似文献   
107.
108.
南中国海周边国家和地区产业协作系统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1世纪亚太地区经济协作中,南中国海周边国家和地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域。该区域由于地缘、历史等因素,面临着许多挑战与机遇。构建该区域的产业协作系统可以达到搁置争端、共同开发、共同繁荣的最佳目标。 南中国海周边国家和地区产业协作系统,指的是包括中国大陆之广西、广东(主要是湛江──雷州半岛地区)、海南和邻近之香港、澳门、台湾、西南诸省区,以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新加坡、越南、柬埔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之间,在共同的经济区域基础之上,循序渐进地发展起来的一种符合经济、科技全球化要求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体系。本文旨在抛砖引玉,求教于学术界同仁。  相似文献   
109.
在与外交部建立密切协调沟通机制、以我国外交部的政策方针为引导的基础上,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效益、统一领导"的原则,可设立"南沙涉外渔业纠纷危机应对指挥部",下设"南沙涉外渔业纠纷危机应对事务委员办公室"和"南沙涉外渔业纠纷危机应对专家顾问团"两个职责分明的常规机构,以此构建南沙涉外渔业纠纷应急组织体系,预防并降低南沙海域内突发涉外渔业纠纷可能对南沙捕捞业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