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91篇
海洋学   44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辐射模式对红外冷却率计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广玉  曲燕妮 《大气科学》1986,10(4):391-401
本文以一种精度可与逐线积分相比拟的新的红外透过率模式为基准,系统地研究了不同辐射模式以及不同光谱资料对大气红外冷却率计算的影响.结果发现:光谱资料的不同对大气平流层红外冷却率的影响大于对对流层和地面的影响.同时,我们还发现:比辐射率模式在CO_2和O_3长波冷却率的计算中带来较大的误差;使用CG近似的各种带模式方法都程度不同地带来误差;当用压力换算因子来处理大气非均匀路径时,不但应当对不同气体采用不同的n值,而且在不同的高度范围,同一气体的n值亦应不同.最后,我们表明了当用透过率相乘定律来处理重迭吸收带时,只有那些宽度小于15cm~(-1)的窄带模式才能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2.
一、引言暴雨通常产生于深厚对流云(Wilson和Kessler,1963)。一般说来,深厚对流云中的上升气流比浅薄的对流云要强得多,因此,其中可能存在较大的凝结速率。而且通常认为,深厚对流云中的冰晶过程(Ludlarn,1952)及凝结——并合过程(Bowen,1950)有利于降水的产生。然而,浅薄的对流云在某些场合下也会产生暴雨,发生这种情况是由于浅薄的对流  相似文献   
133.
134.
0 引言 球状石墨是一种罕见的天然石墨.日本北海道广尾郡广尾町音调津有镍铁硫化物矿床,为一基性岩浆岩成因矿床[2-4],其中存在石墨矿体.音调津矿山产出块状、球状和脉状等类型的石墨[2].块状和脉状石墨矿受地质构造,沿断层和剪切带分布.球状石墨与镍铁硫化物矿紧密共生,主要出现在辉长岩体中[2-4].本文采用体视显微镜、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观察分析了日本北海道日高带音调津天然形成的球状石墨.  相似文献   
135.
本文在详细介绍时间序列预测原理、基本模型及预测步骤的基础上,选取新田长江大桥锚碇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基坑位移和危岩裂缝变形实测数据,运用时间序列法建立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对施工过程中的基坑位移和危岩裂缝变形趋势进行预测,并将模型预测数据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ARMA模型可以通过差分算法很好地解决数据不稳定性问题,在预测周期较短时预测精度较高;随着预测周期的增加,ARMA模型的预测精度有所降低,其原因是由于随着预报步长的增加,预报所依赖的历史数据在减少;在建立ARMA模型时,定期加入新的数据,可以避免预测周期过长导致预测精度降低。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今后类似工程的监测预报研究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6.
根据“实验2”号调查船1987年4月在南海南部进行的多道反射地震测量结果,结合前人发表的资料,对分布于曾母盆地中的三套构造层的地震相变化、沉积、构造特征及时代属性作了分析研究。文中还探讨了古新世以来该区的构造运动与古地理环境演变。  相似文献   
137.
南海中央盆地热流值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戡原  陈雪 《海洋学报》1981,3(3):434-459
近年来,美国和日本的一些科学家公布了在南海中央盆地海底测得的36个热流值。本文结合我们所作的部分地球物理成果对这些热流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南海中央盆地热流值的分布特点有三:1.盆地中部热流值高,边缘较低,海沟(马尼拉海沟)与海槽(巴拉望海槽)处最低;2.热流的最高值(3.63HFU)出现在中央盆地西缘断裂的东侧,沿此北东向大断裂(属岩石圈断裂)的走向,集中出现大于2.5HFU的高值,此种高热流值与大断裂相伴随的现象反映了盆地高热流值与大断裂密切有关;3.盆地中大于2HFU的等值线成北东南西向展布,与构造线的方向一致,但在西沙群岛与中沙群岛的北缘,沿北西西方向,于北纬16°30'附近,序在一稍低的热流带,热流值在1.8—1.99HFU之间。此低热流带将盆地热流值分成两个区。此带以北为北区,以南为南区。北区热流值在1.9—2.46HFU之间;南区热流值较高,为2.11—3.63HFU之间。北区热流等值线为北东偏东方向展布,南区为北东向。为了进一步了解南海热流值的特点,对照了日本海、西菲律宾海、东菲律宾PareceVela海、苏禄海、苏拉威西海等西太洋边缘海的热流值与构造的关系。总的看来,与南海中央盆地类似,这些海盆的热流值大致都为中部高边缘低,最高值大多沿大断裂带或板块扩张轴的延伸方向分布。  相似文献   
138.
利用1997—2015年吉林省春夏期(4—7月)逐日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以气温、气压、相对湿度、水汽压、风速为协变量,建立各站点逐日降水量的基于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elf-Organizing Maps,SOM)的统计预测模型;分析吉林省春夏期的主要天气模态,研究逐日降水和天气模态之间的关系,并基于此关系提出逐日降水量的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结果表明:SOM对天气模态的分型质量较好,邻近天气模态的累积概率分布较相似,距离较远的天气模态累计概率分布差异较大。各天气模态下无降水的概率与日降水量区间宽度的相关系数为-0. 94,显著性水平小于0. 01。基于降水量累积概率分布,20种天气模态被划分成4类,并与降水易发程度和逐日降水量完全对应。在此基础上,对吉林省24个站点逐日降水量进行蒙特卡罗模拟,并进行预测性能分析。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 SE)的中位数分别为3. 12 mm和6. 13 mm,SBrier和Ssig分别为0. 06和0. 51,站点的逐日降水量预测性能整体较好。MAE和RMSE分布呈现东南大西北小,去除降水自然变异差异的影响,所有站点的误差都较小; SBrier和Ssig没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9.
魏家钨矿床位于湘南西部铜山岭地区,是近年来在南岭成矿带西端新发现的一超大型矽卡岩型钨矿床。矿体主要产于祥林铺花岗岩与其围岩的接触带内,其形成与祥林铺花岗岩密切相关。为厘清其成岩成矿时代,本文对魏家钨矿区的花岗斑岩和石英斑岩进行了锆石LA-MC-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矿区花岗斑岩侵位时间为(157.8±0.9)Ma(MSWD=1.06),石英斑岩侵位时间为(158.3±1.4)Ma(MSWD=0.2)。矿区内花岗斑岩与石英斑岩侵位时间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两者可能是同一岩浆演化至不同阶段的产物,矿区内花岗质岩浆活动与钨多金属成矿作用时限约为158 Ma,为南岭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160~150 Ma)的组成部分。另外,花岗斑岩中捕获有少量加里东期的岩浆锆石(435 Ma),指示该区曾发生加里东期岩浆活动,这与华南地区广泛存在的加里东期构造岩浆活动事件吻合。魏家钨矿成岩成矿时代的厘定对于在南岭成矿带西端寻找晚侏罗世钨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0.
边家大院铅锌银矿床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属于大兴安岭主峰锡、铅、锌、铜成矿带。通过对边家大院矿区中花岗斑岩和辉石闪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钠长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花岗斑岩与辉石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8.2±0.8)Ma、(137.4±0.7)Ma,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辉石闪长岩SiO2含量为50.99%~52.89%,CaO含量为7.47%~7.51%,MgO含量为3.64%~4.68%,全碱Na2O+K2O含量为4.91%~5.36%,位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与钙碱性系列交界线上;花岗斑岩具有晶洞构造、镜下鉴定显示长石全部为碱性长石,新鲜无矿化的花岗斑岩高硅(SiO2=70.34%~74.49%)、富碱(Na2O+K2O=4.83%~9.42%)、A/CNK值为1.13~2.40,属于过铝质花岗岩、贫钙(CaO=0.16%~1.04%),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稀土元素配分图显示轻稀土富集,具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12~0.32),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P、Ti和过渡元素Sr、Ba等,钠长石An(0.03~4.64)远小于10,显示无矿化花岗斑岩具有高演化的A2型造山后碱长花岗岩特征,推断花岗斑岩岩浆来源于地壳,形成于张性环境中。结合地质特征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边家大院花岗斑岩为成矿地质体,矿区西部深处仍有较大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