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4篇
地质学   1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着重分析2012年度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地区基金项目及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连续资助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情况,2011年度在研及结题项目的进展情况,申请过程及结题报告中暴露的问题;介绍了2011—2012年地理学学科"研究方向"、"关键词"编制及试用情况。  相似文献   
22.
杨仲元  卢松 《地理科学》2013,(7):806-814
基于交通优势度模型,选取2001年、2005年以及2009年等3个时间截点,运用交通优势度等分析方法研究皖南旅游区交通优势格局的空间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交通改善对皖南旅游区空间结构的变化影响。结果发现皖南旅游区交通优势水平逐渐提高,交通发展重心逐渐向南转移,交通格局由"单极"逐渐向"双极"形态转变;在交通水平提升的基础上,旅游地空间格局逐渐优化,景区间通达时间逐渐缩短,客源市场结构也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23.
21世纪以来,中国主题公园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产品创新能力和游客体验水平提升成为主题公园的核心竞争力和经营管理的关键。以芜湖市方特梦幻王国新推出的夜场产品为研究案例,在大量实地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探讨了主题公园夜场旅游产品的游客满意度,结果表明:(1)该主题公园夜场旅游产品游客表现出年龄轻、学历高,学生多、收入水平不高等特征,多以本省为主、散客自助游为主。(2)游客满意度感知可分为4个维度,即整体体验满意度、服务满意度、设施满意度、项目满意度,每个维度均处于较好的满意水平,其中以设施满意度为最高。游客总体满意度较高,具有很高的重游意愿。(3)重要性-绩效性分析表明,游客满意度得分均低于其感知重要性,服务构成了供给方的短板;不同群体游客对夜场满意度的感知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体特征上。本研究对中国其他主题公园经营管理、城市夜间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4.
安徽省交通发展对旅游业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是旅游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原因之一。安徽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紧靠长三角,正积极发展旅游业,融入长三角广阔旅游市场。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近年来安徽交通运输业与旅游发展关系,结合分析安徽旅游交通限制性条件,提出相应发展建议和对策,即要转变观念,完善铁路网络,快速发展高铁,提高公路等级和密度,发展航空事业,支撑各具特色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实施成片开发战略,使交通规划与长三角实现全方位对接,建立旅游通道,全面拓展省内外中长距离旅游客源市场,促进全省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5.
黄山市自驾车入游流旅行空间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卢松  吉慧  蔡云峰 《地理研究》2013,32(1):179-190
以安徽黄山市为研究案例,分析了自驾车入游流空间行为。结果表明:①自驾车入游客源市场结构表现出近域性明显、东向发展特征显著、集中于4小时交通圈等特征,其中安徽省和长三角地区客源占据了绝对比重,达到76.6%。②自驾车旅游空间使用曲线具有较为典型的Boltzman曲线特点,即随距离增加,旅游人数不断增长,在400 km处达到最高峰,随着距离的进一步增加,旅游人数出现快速下降趋势,其引力场主要集中在600 km范围以内。③自驾车入游流空间流动行为特征表现为:高速公路构成黄山市自驾车旅游交通线路流量的骨架,自驾车在区域内形成了较为显著的集聚中心,交通流量区域空间分布明显不均衡,景区空间相互作用影响自驾车旅游者的空间流动行为。④黄山市自驾车旅行空间模式主要表现为直游式为主(64%),没有完全的环形线路模式。  相似文献   
26.
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二战后,随着世界大众化旅游的逐步普及,现代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旅游地在旅游高峰期变得拥挤起来,景区超载、旅游污染等现象日益加剧。因此,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也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文章对国内外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指出国内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要比国外起步迟,但由于我国旅游发展道路和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旅游环境容量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加强我国旅游环境容量研究显得格外紧迫和必要。  相似文献   
27.
28.
D环芳构化8,14-断藿烷的形成、演化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芳烃馏份中D环芳构化8,14-断藿烷和苯并藿烷随深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作为有机质成熟度的新参数:D环芳构化8,14-断藿烷/(D环芳构化8,14-断藿烷+苯并藿烷)。该参数随深度增加几乎成线性增大,较以往的生物标志物参数更能指示生油岩生油的全过程。引起该参数随深度增大的原因不是两类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而是他们在形成和消失的时间及速度上存在着差异。辽河西部凹陷下第三系生油门限、生油高峰期该参数值分别为0.3、0.5。  相似文献   
29.
介绍了基于国产全站仪和PDA的隧道断面测量系统的组成及特点,结合工程案例总结了地铁隧道断面测量的方法,对相关技术人员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0.
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态度研究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主题之一.古村落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旅游地,开展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研究对于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显得尤其重要与紧迫.本文选择世界文化遗产西递为研究案例,进行旅游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历时性分析,结果显示:1)随着时间的推进,社区居民从个体层面对旅游业的依赖日益加强.2)随着旅游事业的不断推进,居民更加重视和认识到旅游所带来的社会文化效应和环境效应.这反映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关注符合人们一般认知规律:由形式转向本质,由经济转向文化,由物质转向精神.3)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时间变化涉及个体、景区、政府等诸多因素影响.本文较为系统地揭示了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时间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