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46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6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对"绿洲"概念及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在绿洲的概念及分类这一问题上众多学者存在着分歧。本文提出了绿洲的概念、定义和分类意见。认为人类为某种目的在干旱、半干旱和旱寒气候区特有值被带中通过人为供水所建立的人工生物群落的地理综合景观区称为绿洲(Bostan、Oasis)。绿洲分布区应划定在干燥度(Ke=0.16∑t/r)大于1.5的地区(Ke=1.5~3.99为半干旱区;Ke≥4.00为干旱区,≥10℃的积温200~1600℃之间为旱寒区)  相似文献   
82.
关于现代蒸发测量的要求现今,使用以人工观测为基础的测量系统已日益困难,因为一方面观测员的补充更替不能保证,另一方面,观测员观测的资料含有主观误差,因而是不可信的。达就需要提出一个几乎能连续测量和并能测定蒸发强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3.
长城岭-凤凰山地区位于湘南多金属矿集区,找矿前景较好。通过Landsat-8遥感影像解译长城岭-凤凰山一带的线-环结构,发现长城岭"Ф"型构造特征;根据实测围岩蚀变光谱特征,选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比值+主成分分析法,基于landsat-8OLI数据提取了长城岭-凤凰山地区铁染、羟基及硅化蚀变异常信息,基于Worldview-Ⅱ数据提取背首-凤凰山地区铁染蚀变异常信息。经野外验证及多元地学信息对比证实蚀变提取结果的准确性,比值+主成分分析法具有更好的提取效果,高分辨率影像提取该区蚀变信息具有更高的精度,并圈定了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84.
在雪宝顶北麓的黄龙地区新发现的鲕状钙华包壳粒,是高寒区钙华形成环境中产出的一类典型陆相包覆颗粒构造。通过系统采样鲕状包壳粒沉积剖面,并借助常规显微镜、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等,揭示出鲕状钙华包壳粒的矿物组分、微观结构等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鲕状钙华包壳粒分为同心圆状、同心圆—放射状、薄壁同心圆状3种基本类型,包壳粒核部是由异地的钙华碎屑构成,外壳层是由泥晶与微亮晶方解石纹层围绕核部逐层形成的圈层构造;微观特征显示泥晶层无明显微生物成因发育特征。鲕状钙华包壳粒的微观形态与组构特征反映出壳体中的泥晶圈层可能形成于相对深的静水环境,亮晶圈层可能形成于浅水高能环境,鲕状钙华包壳粒的成因偏于鲕类而非核形石类。   相似文献   
85.
钙华是自然界重要的岩溶碳酸盐沉淀之一,其形成过程往往受到生命活动的影响,弄清钙华生物沉积作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钙华微岩相结构和地球化学特征的气候环境指示意义。本文以黄龙-九寨沟钙华形成为例,阐述黄龙-九寨沟现代钙华纳米结晶特征、纳米钙华的生长和集合体形态,分析模拟实验中生物有机质对钙华生长和形貌的调控原因,揭示了生物活动和代谢产物对纳米钙华成核、生长及钙华晶体形貌的调控两途径四阶段机制;为探究钙华成因、碳酸钙生长调控机制、钙华退化的因素及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钙华景观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86.
本文通过调查黄龙风景区水体的环境地质特征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并与黄石公园对比分析,探讨了两种特殊地理环境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及其对钙华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龙沟泉水属于地下冷泉,且景区内覆盖着大量植被,水体中有大量藻类和细菌;黄石公园猛犸象温泉区泉水属于地下热泉,植被覆盖率很低,泉水中微生物多为嗜热菌,藻类较少。黄龙与黄石钙华主要由方解石组成并且微生物参与了钙华的形成过程。微生物对钙华沉积的作用,主要分为模板作用、产物诱导作用和代谢调控作用,对比探讨了特殊地质环境下的微生物对钙华沉积的贡献,指出微生物沉积作用在钙华沉积过程中的重要性,可为黄龙钙华“黑化”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
88.
李红  塔娜 《热带地理》2022,42(12):2031-2041
以上海市郊区为案例地区,综合问卷调查和多源绿地数据,构建有序Logit模型分析高档、低档、近郊、远郊4类社区的社区内外绿地规模与结构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1)不同社区的绿地数量与结构存在显著差异。高低档社区内的绿地差异大于近远郊社区;近郊社区的周边绿地数量优于远郊社区,但公园绿地可达性更差。2)提高社区内乔木和灌木比例、增加社区周边公园绿地可达性对心理健康有正向影响。3)低档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受到社区内植被覆盖和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显著影响,而高档社区居民对绿地空间的作用不敏感。4)近郊社区居民受到周边绿地规模和社区内植被覆盖的影响,而远郊社区绿地率和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对居民心理健康有显著作用。最后,提出对于低档和近郊社区首先需要关注社区内的绿地规划,对于高档和远郊社区应注重社区内外的绿地平衡的建议。  相似文献   
89.
四川盆地晚震旦世古海洋环境恢复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四川盆地灯影组3个采样点69组碳氧同位素样品测试分析,在充分论证样品有效性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碳氧同位素特征展开分析,进而探讨对应的古海洋环境及地质学意义.四川盆地灯影组白云岩δ13C值分布在-2.85‰~4.44‰,平均值为1.8‰;δ18O值为-9.02‰~-1.90‰,平均值为-5.42‰,碳氧同位素整体变化趋势与中国扬子地台其他区域基本相同.古海洋环境恢复表明,震旦纪灯影期研究区整体处于海相环境;灯影期海水温度主要介于15~30C之间,属温暖或炎热的亚热带气候;海平面共经历了缓慢海进、低位振荡海退、高位振荡海退、短暂海进、持续海退、振荡海退六个阶段.在海平面升降、气候变化、构造运动以及火山活动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灯影组白云岩δ13C值共出现4次负漂移(N1~N4)和2次正漂移(P1~P2);受古海洋环境的影响,盆地沉积了特征明显的灯二段葡萄状藻云岩、灯三段暗色碎屑岩以及灯四段富藻云岩.  相似文献   
90.
针对自然降尘进行的物相、成分分析表明该降尘的物相组成非常复杂,以石英、方解石、钠长石、白云石、云母为主要物相成分。为探讨降尘中矿物在有机酸中的溶解情况,进一步揭示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本文以西宁降尘为研究对象,并选择柠檬酸为代表有机酸,分别用XRD、FTIR及ICP-AES等方法对柠檬酸处理前后降尘的残余固体及反应上清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尘中方解石在经柠檬酸作用10 min后完全溶解,白云石在16 h内基本溶解完全,根据红外分析结果,Si—O、Al—O结构未发生明显破坏。然而,溶出元素结果显示,Al、Si的溶出量随着溶解时间的增长而缓慢增加,说明柠檬酸对Si—O四面体及Al—O八面体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作用。通过分析降尘中3种难溶矿物在相同条件下的溶解速率可以得出,在整个溶解过程中,钠长石的溶解速率高于绢云母,而石英的溶解速率在不同的溶解时间有着较大的差异。根据3种纯矿的溶解速率推断三者的溶解顺序,钠长石明显先于云母溶解,石英的溶解先后顺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降尘及纯矿在柠檬酸中溶解过程中不同时刻的元素溶出比例及矿物溶出速率可以得出除石英外4种主要矿物的溶解顺序为:方解石,白云石,钠长石,绢云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