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质学   2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正式评审鉴定的广西境内饮用天然矿泉水有20多处,它们主要分布于厂西的东部地区。这些矿泉水,按其形成的地质条件,构造条件及水质特点可划分四个大类:构造断裂深循环类型、活动断裂构造蚀变带深循环类型,火山岩构造裂隙水类型、花岗岩风化层裂隙孔隙水类型。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成因条件,不同的水循环条件及不同的水质特点。  相似文献   
22.
黑河流域地处干旱的甘(甘肃)蒙(内蒙古)西部,是这一带最大、全国第二大内陆水系。黑河水源于祁连山,山区岩石风化后,地表与地下径流携带大量可溶性盐类(主要为NaHCO3、Na2CO3)向黑河灌区汇集,使得该片土地盐分含量不断增加,土壤理、化性质遭到破坏。人类在生产及生活中的不合理活动也加剧了盐碱化的发生。此为盲目毁草开荒,过度放牧、樵柴及采草,导致草原严重退化。特别是草原开荒将地下的盐碱翻至地表,不利于植物生长。植被大量减少又促进地表的蒸发作用,将盐碱带至地表,从而加剧了土壤盐碱化。在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盐碱化土地及碱斑面积不断增加,出现了连片的碱斑和不毛之地。在盐碱化土地的治理与恢复中,应坚持因地制宜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根据盐碱化程度、特征及当地的经济、社会状况,选择切实可行的措施。黑河灌区修复改良盐碱土的可行性措施大致可归纳为4个方面.即农业技术措施、水利工程措施、生物改良措施及化学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23.
刘金荣  梁耀成 《中国岩溶》2005,24(3):249-249,254
最近在桂林第一机床厂宿舍西缘山坡上,又发现了第三纪堆积物,堆积物时代为第三纪中新世. 该堆积物为褐灰色含砂岩砾石粘土及偶夹灰岩块石粘土,厚约10.5m.呈水平状,层理清楚,粘性大,似淤积成因.从该粘土取的三个孢子花粉样,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科学技术服务中心张勇、黄宝风鉴定分析,共有孢经子花粉142粒(表1).  相似文献   
24.
中、晚三叠世是桂林热带岩溶、岩溶洞穴强烈发育的一个重要时期。早休罗世,气候条件仍然有利,热带岩溶继承发育,但因碳酸盐岩被晚三叠世内陆湖盆堆积物覆盖,一定程度上减低了热带岩溶发育的强度。中侏罗世至白垩世,气候干旱炎热,降雨王少,“三水”活动不强烈,岩溶、岩溶洞穴不发育。晚白垩世,广泛发育内陆湖盆,岩溶作用有一定改善,但因仍处于干旱、炎热环境,湖水浅,堆积迅速,不利于大型洞穴的形成。第三纪是本区热带岩溶、岩溶洞穴强烈继承发育时期。除了利用、改造以前形成的洞穴之外,相应地发育了一些新洞穴。古漓江在此时期形成并强烈深切,地下岩溶相应强烈发育。第四纪以来,主要是反复利用、改造以前形成的岩溶洞穴,使之发育得更加复杂、完善。  相似文献   
25.
刘金荣 《广西地质》1997,10(3):29-36
文章以桂林三叠世时的古地理及古气候条件,晚三叠世内陆湖盆地及堆积物和残留物征进行了描述,探讨了中晚三叠世桂林热带岩溶发育的程度,认为中晚三叠世是桂林热带岩溶极为强烈发育时期,也是岩溶洞穴强烈发育的一个时期,从此奠定了桂林热带岩溶地貌轮廓雏形,迄后的地质历史中,其热带岩溶基本上是在此基础上的继承发育。  相似文献   
26.
历史上漓江(桂江)水系名称的变化浅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漓江从战国时期就有记载一直至今。历史上漓江(桂江)曾分别被称丽水、(丽水)、离水、漓水。从这些称谓中可看出,2000多年以前古人就认为漓江是一条非常美丽神奇的水系,这与今天人们对它的评价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7.
漓江洪涝灾害及枯季缺水问题的治理意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金荣  马登盛  施杰 《中国岩溶》1999,18(2):159-168
总结了历史上800多年漓江洪涝灾害情况和1936~ 1998年60多年有观测的记录资料,认为漓江洪涝灾害加剧的原因主要是上游水源林的破坏和对青狮潭水库调洪管理不尽科学;而枯季缺水,既有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自然因素的原因,也有过量索取漓江水、上游水源林破坏、漓江补水工程的副作用、水资源浪费等人为的影响,而且以人为因素为主。要解决漓江洪涝灾害及枯季缺水,在技术措施方面,应改变现行的桂林城市供水方案,即供水由漓江改用青狮潭水库,并在漓江上游修建川江和斧子口水库,实施生物工程等; 在政府行为措施方面,宜尽快建立漓江流域资源和环境的管理机构,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严加保护、合理开发。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基本消除漓江洪涝灾害而达百年一遇,漓江枯季水量也可望达40~ 50m3 /s,从而基本解决枯季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28.
桂林盆地岩溶发育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是我国著名的岩溶地区,其研究工作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解放后开展了大规模的勘探和研究.本文的目的就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地貌和地质工作的丰富资料,探讨桂林岩溶发育的历史.工作中得到地理所地图室清绘组的帮助,谨致谢意.  相似文献   
29.
桂林市座落在热带岩溶峰林地貌中,不仅自然风景优美,而且历史文化悠久.现在人们一提起桂林,就自然而然地想到漓江、七星岩、灵渠等名胜古迹.那么, "桂林"名称源自何时?桂林政区历史上又都有过什么样的变化?作为一个桂林人或来桂林观光的游人,如果对此不能略知一二,那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相似文献   
30.
文章对桂林三叠世时的古地理及古气候条件、晚三叠世内陆湖盆的发育及堆积物和残留特征进行了描述,探讨了中晚三叠世桂林热带岩溶发育的程度。认为中晚三叠世是桂林热带岩溶极为强烈发育时期,也是岩溶洞穴强烈发育的一个时期,从此奠定了桂林热带岩溶地貌轮廓雏形。迄后的地质历史中,其热带岩溶基本上是在此基础上的继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