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82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循环冻融条件下安山岩和花岗岩的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青藏铁路块石护坡路基处于青藏高原特殊的气候条件,对用于青藏铁路护坡的两种主要岩石(花岗岩和安山岩)进行循环冻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岩石在经历了数次冻融循环后都出现了微细裂纹;声波监测表明,超声波速同冻融循环周期呈指数下降关系,显示了冻融循环对岩石风化的影响以及循环后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变化的趋势.结果说明,花岗岩的冻融...  相似文献   
32.
陈乾  刘波  刘华  陈尚品  张子厚  孙希钰 《测绘》2023,(6):254-259
针对ORB-SLAM3构建的稀疏地图不能直观展现室内环境问题,同时验证ORB-SLAM3中惯性RGB-D相对于RGB-D稠密地图构建的优势以及回环检测环节对于惯性RGB-D稠密地图构建的影响,本文探讨了一种基于ORB-SLAM3的惯性RGB-D稠密地图构建方法。该方法在分析ORB-SLAM3惯性RGB-D模式工作的基础上,增加了稠密建图模块,通过稠密点云构建、体素滤波、稠密点云回环更新等步骤,最终得到能够直观反映周围环境的稠密地图。通过实验验证,本文探讨的ORB-SLAM3的惯性RGB-D稠密地图构建方法是有效可行的,惯性RGB-D模式能够有效解决相机运动中特征跟踪容易丢失问题;稠密点云回环更新能够消除IMU初始不稳定运行导致点云模型杂乱问题。在实地采集的数据集下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ORB-SLAM3的惯性RGB-D稠密地图相比于RGB-D稠密地图,在特征线段测量方面精度提升68%,在角度测量方面精度提升91%,表现出更高的精度和地图构建能力。  相似文献   
33.
介绍刘华一教授运用青蒿治疗脾胃病湿热证的经验。刘教授灵活运用青蒿治疗脾胃病中的湿热证,如运用青蒿配金铃子散治疗胃脘痛、运用青蒿加半夏泻心汤治疗痞满、运用青蒿加黄芩治疗便秘等,均取得良好的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34.
用三氧化铬-硫酸溶剂对黑色页岩铼-锇定年方法初探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讨论了铼-锇同位素稀释法测定黑色页岩年龄的溶样方式,比较了王水和不同温度下CrO3-H2SO4的Carius管溶样技术,通过改进流程将铼空白控制在10pg之内,并结合高灵敏度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手段,初步研究建立了一种用CrO3-H2SO4溶剂准确测定黑色页岩年龄的方法。  相似文献   
35.
渤南洼陷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藏期流体压力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华  蒋有录  卢浩  刘雅利  景琛 《地球科学》2016,41(8):1384-1394
渤南洼陷油气资源丰富,成藏过程复杂,但其油气成藏时期的动力条件尚不明确.利用流体包裹体显微荧光、均一温度和冰点测试技术,恢复了渤南洼陷主力储层油气成藏期次及其对应的地层压力.研究区沙三段烃类包裹体发黄白色和黄绿色荧光,均一温度为80~130 ℃,为明化镇中后期至今一期成藏;沙四段烃类包裹体灰黄色、黄绿、蓝绿色3种荧光,存在70~80 ℃和90~130 ℃两个温度区间,对应着东营期、明化镇初期至今两期油气充注,且以晚期充注为主.油气运聚时期普遍发育异常高压,第一期成藏时压力系数相对较低;第二期随着烃源岩生烃量的增加,异常压力持续增大、超压范围不断扩展,压力系数高达1.80,为大规模的油气运移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条件,并控制了洼陷区油气的聚集与宏观分布.   相似文献   
36.
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选取对青藏高原工程走廊多年冻土分布影响较大、在GIS技术支持下较容易量化的坡向因子,结合走廊内2000—2010年29个钻孔点的地温监测数据,建立了年均地温与坡向、纬度和高程的关系模型。根据高原冻土工程地温分带指标,制作了工程走廊内符合实际的冻土分布图,由面积统计结果知:多年冻土区占整个区域的94.06%,其中,低温稳定带占多年冻土区面积的15.94%,主要分布在风火山和可可西里的高山基岩区;低温基本稳定带占16.97%,主要分布在风火山及可可西里丘陵地带;高温不稳定带占48%,主要分布于可可西里和北麓河盆地东缘;高温极不稳地带占19.09%,主要分布于北麓河盆地和楚玛尔河高平原。  相似文献   
37.
网络虚拟教室是在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理念指导下产生,与以往的远程培训相比,在培训方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非常适用于远程英语培训,弥补了以前远程英语培训的不足,也为其他各类远程培训探索出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8.
1概况 按照2007年1月“中国-越南气象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第8次会议会谈纪要”议题5.4“教育与培训”的要求(即中方人员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赴越南举办两期短期培训课程,每次一周),从2008年10月开始,在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与越南自然资源环境部(MONRE)等有关方面积极联系沟通,针对越南对于灾害性天气预测的需求,策划了“多尺度天气灾害的预测理论及应用国际培训班”,并聘请了相关授课专家组团出访,  相似文献   
39.
对比加权评分法在边坡治理方案优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  姚进  王振福 《陕西地质》2010,28(1):104-109
通过对量化指标和定性指标的评分,用对比法确定各因素权值,用加权评分法对各方案进行优选,得出最优方案。以实例分析了该方法的应用,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简易可行,减少了目标的客观权重与实际情况之间的误差。  相似文献   
40.
通过研究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逆冲断裂带三叠系-侏罗系构造层序、沉积相及断裂特征,认为三叠纪-侏罗纪时期是在二叠纪前陆盆地完全消亡、洋壳俯冲彻底结束后发育的板内挤压陆内坳陷盆地,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湖泊沉积体系,其中扇体发育代表了最典型的沉积特征,反映了构造活动的期次和强度,具有"构造指相性",从下至上划分为三叠系亚构造层序、侏罗系八道湾组-西山窑组亚构造层序和侏罗纪头屯河组-齐古组亚构造层序。分析表明三叠纪-侏罗纪扇体叠置迁移的总体趋势为:T1b-J1b期在扇体总体由盆内向盆缘退缩的背景下,呈现并夹杂两个短期内由盆缘向盆内再盆缘的进退波动变化(T1b-T2k1期、T3b2-J1b1期),即三叠纪-侏罗纪扇体的沉积展布具后退式夹短暂推进式叠置迁移特点。相应地,三叠纪-侏罗纪以形成近东西向和东西向断裂为主,并从盆地内向山前方向依次后展式发育,其间夹杂短暂的前展式发育特征,构造活动强度逐渐由南向北、由西向东迁移。因此,绝大多数同生断裂控制了扇体的沉积边界和分布,部分控制了其厚度和发育方向,扇体的迁移与控扇断裂的活动迁移具有很好的吻合性,断裂活动是控制乌夏地区沉积的主要因素。最终建立了三叠纪-侏罗纪构造控扇响应模式,并划分为三个发育阶段:早三叠世坳陷初期旱地扇发育阶段、中晚三叠世坳陷鼎盛期湿地扇发育阶段、扇三角洲发育阶段和侏罗纪的坳陷填充期陆上平原发育阶段,从早至晚,气候经历了一个由干旱到潮湿,由潮湿变干旱再到潮湿的旋回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