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2篇
海洋学   1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1.
客观定量地确定沉积动力环境分区是理解区域沉积动力过程的重要基础。本文以黄河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数据为基础,运用模糊c均值聚类(FCM)等方法对该区域的沉积动力环境进行了分类、识别、分区及制图表达。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沉积动力环境可分为3个类别,分别代表了冲刷、冲淤混合和淤积3类不同形式的沉积动力环境。各类别沉积动力环境的隶属度分布图具有指示其在不同空间位置处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及其优势分布区的作用,而由模糊隶属度值生成的沉积动力环境分区图也与研究区域实际的沉积动力空间格局有着较高的吻合度,表明制图结果是合理和有效的。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三角洲滨海区地貌演变趋势分析和海岸防护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无法高效进行建筑物室内建模的问题,选择苏州工业园区测绘地理信息大楼为试验对象,利用徕卡Pegasus Backpack获取点云数据,运用Revit快速创建大楼BIM,并运用3DMax和Photoshop为模型赋予纹理,最后通过Unity3D实现大楼室内场景的漫游设计.结果表明,背包式激光扫描技术...  相似文献   
13.
GIS专业任务驱动型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是探究式教学模式下的一种教学方法,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实验课程由于课程自身的特点更注重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操作、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非常适合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在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目前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思想,设计了对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实验教学采取"任务驱动...  相似文献   
14.
利用车载LiDAR点云数据提取城市道路边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高精地图产业的兴起,精确提取道路边界点云数据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首先将车载LiDAR扫描系统获取的城市道路数据根据采集轨迹进行分段,对每一段路段点云进行滤波处理;然后通过分析点云的高程与平面信息,采用点云分割算法分离路面与非路面点云,再对处理后的路面点云进行投影;最后运用边界特征估计提取算法获取道路边界点云。通过对两种典型路段进行试验分析表明,该方法用于提取城市道路边界点云效果较好,精确性与稳健性高,对今后道路边界线的提取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付程  彭俊 《海洋科学》2015,39(6):122-128
以废黄河三角洲表层粒度分析数据为基础,探讨了对数比转换和kriging插值相结合方法在沉积物粒级组分空间预测和底质类型制图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基于沉积物粒级组分原始数据的kriging预测方法难以保证各组分预测结果的非负和定和要求,因而预测结果的可信度低;而对数比转换kriging方法不但满足非负和定和要求,而且还有着更优的组分预测结果和较高的底质类型制图精度。新方法对于开展定量化的沉积物粒级组分预测和底质类型制图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数比转换与系统聚类方法应用于北黎湾沉积环境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沉积物粒度组分的沉积环境分区是理解区域沉积动力过程的重要基础。利用海南岛西部北黎湾海域采集的18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运用对数比转换方法处理沉积物组分数据,并分别对处理前后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对数比转换方法可获得更优的沉积物聚类效果;基于沉积物的聚类结果可将研究区域划分为4个沉积物环境亚区,即残积沉积区、砂质沉积区、混合沉积区和泥质沉积区。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北黎湾演变的沉积动力过程和开发利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数字城市与空间信息科学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空间信息科学的形成与基本概念,讨论了空间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分析了空间信息科学与数字城市的关系,展望了数字城市在网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海水养殖池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和生物酶活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连云港市对虾养殖池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Tessier连续萃取法,研究了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Cd、Cr、As、Mn)的赋存形态和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重金属Cu和Zn以有机-硫化物结合态为主要的赋存形态,Pb以铁锰氧化物态为主要的赋存形态,Cd以可交换态(平均33.47%)和碳酸盐结合态(平均31.16%)为主要存在形态,Cr和As主要以残渣态存在,Mn的铁锰氧化物态比例最高。脲酶的活性范围为0.45—8.96mg/(g·24h),碱性磷酸酶活性范围为2.45—6.69mg/(g·24h),过氧化氢酶活性范围为0.14—2.36m L/(g·min),转化酶活性范围为0.45—10.45mg/(g·24h)。脲酶活性与Cd、As的可交换态、Cd的碳酸盐结合态、Cu、As的铁锰氧化物态、Zn、Pb、Cd、Mn的有机硫化物态之间显著相关;碱性磷酸酶活性与Zn、Cd的铁锰氧化物态显著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Cd的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及残渣态、Cu、Cd、As的铁锰氧化物态、Zn、Pb、Cd、Mn的有机硫结合态之间显著相关;转化酶活性与Cu、Cd、As的可交换态、Cd的碳酸盐结合态、Cu、Cd、As的铁锰氧化物态、Zn、Pb、Cd、Mn的有机硫化物态、Cd、As的残渣态之间显著相关。酶活性可以用来指示海水养殖池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安徽南部盆地紫色岩系上土壤的发生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顾也萍  刘付程 《地理科学》2004,24(3):298-304
在安徽南部采集不同地质年代、不同层位紫色沉积岩发育的6个土壤剖面,研究其发生特性和成土特点。结果显示,紫色沉积岩发育的土壤,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母岩的特点,化学风化作用微弱。大多数土壤的粉粒/粘粒比值都在1.3以上,土壤B层粘粒硅铝率均大于3.7,游离铁含量(16~29)g/kg,土壤发育程度明显低于同地区的花岗岩风化物发育的湿润淋溶土。大多数土壤盐基饱和度>50%,2个土壤剖面盐基饱和度<30%,而且铝饱和度较高为60%~90%。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大气污染形成机制不明、大气成分复杂等问题,该文提出了用多重分形技术提取大气成分信息方法。该文采用MOD04 L2气溶胶产品数据和多重分形技术研究华北地区的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多重分形特征,选用C-A方法进行霾的识别和分离。结果表明,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异常值可将研究区域划分为雾霾浓度不同的3个类别区域。研究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南部普遍高于北部地区,河北南部的光学厚度较大且集中,其他区域相对较小,整体上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