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97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242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1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南宁市麒麟山风景区的景观特色表现为山形和麒麟称之外表美,洞穴景观奇特称之内界美,交通便利,满山花果飘香,旧邑粒村村民热心办旅游,热情好客称之旅游环境美。该景观开发对发展旅游业,促进科研,教学,加速南宁旅游城的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呈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扶持。  相似文献   
612.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预测的统计模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邱扬  傅伯杰  王军  陈利顶 《地理研究》2001,20(6):739-751
在6个土层和10次土壤含水量测定的基础上,利用土地利用与地形等6类20个环境因子变量,建立了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预测的6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提出了5类13个指标对模型进行了评价与比较。研究表明,各模型组之间的差异较大,以直接回归模型组为最优,PCA线性转换回归模型组次之,DCA非线性转换回归模型组最差。在每一组内,模型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以变量全部入选模型稍优于变量逐步筛选模型。6种模型中,通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性最好、预测精度最高,但模型结构最为复杂、需要的环境因子最多;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不仅拟合性和无偏性方面很好,而且结构最为简单、需要的环境变量最少,因而为最优模型  相似文献   
613.
基于最新岸线水深数据,建立了霞关海域浪-潮-流耦合模型,模型经12次台风过程验证,模拟与实测较为一致。从6个影响苍南较严重的台风中,经比选确定1323号台风"菲特"为极限台风。基于极限台风,以22.5 km为单位平移形成18条路径,分10个强度等级,以极限台风风场驱动耦合模型计算了霞关渔港的风暴潮和海浪场,分析地形、风向和海流因素对渔港海域潮位和波高分布的影响。结合实测岸线高程,以最高潮位和波高组合估算各级台风下的漫堤情况,分段对渔港岸线防台等级进行评估,按照就低不就高的原则,确定霞关渔港岸线防台等级为11级。  相似文献   
614.
基于遥感调查数据集定量分析了1990—2015年中国黄土高原地区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口粮绝对安全最小耕地保障面积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黄土高原耕地面积从1990年的192 529.65 km2至2015年的182 688.50 km2,净减少了9 841.14 km2,幅度达5.11%,其中2000—2010年的减幅最大,净减少8 483.00 km2;较大的耕地动态变化图斑主要分布于中部和西部区域,细碎的变化图斑广泛分布;耕地地类转出面积(31 875.82 km2)大于转入面积(21 815.25 km2),耕地面积的增加主要由草地和林地转化而来,主要分布在灌溉农业区和东南部平原区,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草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中部沟壑区的雨养农业区。此外,该时期耕地转化为建筑用地和交通用地等人工表面的面积逐渐增加,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低海拔平原地区;黄土高原口粮绝对安全所需最小耕地保障面积呈明显减少特征(从1990年的70 913.37 km2下降到2015年的33 981.64 km2),占该区耕地总面积比例呈明显缩减态势(从1990年的36.83%缩减到2015年的18.60%),目前耕地总量的净减少未对口粮绝对安全的耕地保障数量造成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15.
以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地区--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的13个红树林区为研究对象,对沉积物中硫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中国红树林地区沉积物中硫含量为0.009%~0.809%,平均含量为0.214%,远高于非红树林生长地区沉积物中硫的平均含量.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四省区红树林沉积物中硫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4%、0.19%、0.20%、0.18%.13个地区含硫量高低顺序为:三亚、东寨港、云霄、钦州、俄湾、姚家屿、高桥、山口、大冠沙、北仑河口、福田、洛阳桥、浮宫.各个不同红树林地区沉积物中的硫含量差异显著.硫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盐度显著正相关,与pH值显著负相关.土壤粒度组成以及铁含量对土壤中全硫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