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67篇
  免费   2279篇
  国内免费   3210篇
测绘学   1055篇
大气科学   3234篇
地球物理   2730篇
地质学   5515篇
海洋学   1988篇
天文学   427篇
综合类   1141篇
自然地理   1466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566篇
  2021年   652篇
  2020年   530篇
  2019年   648篇
  2018年   633篇
  2017年   619篇
  2016年   691篇
  2015年   684篇
  2014年   712篇
  2013年   834篇
  2012年   718篇
  2011年   792篇
  2010年   756篇
  2009年   769篇
  2008年   655篇
  2007年   623篇
  2006年   572篇
  2005年   531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354篇
  2002年   341篇
  2001年   374篇
  2000年   400篇
  1999年   530篇
  1998年   375篇
  1997年   382篇
  1996年   357篇
  1995年   330篇
  1994年   267篇
  1993年   235篇
  1992年   190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122篇
  1988年   108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8篇
  1976年   6篇
  1973年   7篇
  195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用 A(b)指数判断图象以后有无主震,其效果颇好。A(b)指数能将有主震 M_L≥5.0与有主震 M_L≤4.7(或无主震)区别开来。再加地震活动的范围、强度资料的配合,能判断主震的大小。此方法的资料自检准确率陆地达96%,震例检验的准确率也高。这样的判断,对用图象作地震预报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酒西盆地、酒东盆地第三系磁性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运用磁性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对酒西盆地、酒东盆地第三系进行了划分对比,部分修正了前人的划分方案,在此基础上对两盆地第三纪各时期沉降速率进行了估算和比较,并对它们的构造运动特征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993.
新疆构造运动期序及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新疆地域辽阔,地质构造运动复杂,特征各异。前人曾对新疆构造运动的划分及命名做了大量工作,但多有不一致,有些构造运动的划分或命名依据不足,因此失去了应有的代表性。现根据实际资料,对新疆地质构造运动重新归纳和认识,提出新疆境内构造运动可划分为11期32幕(次),其中前寒武纪6期、古生代2期17幕(次),中新生代3期9幕(次)  相似文献   
994.
过量酸性铬蓝K隐色光度法测定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典文 《岩矿测试》1993,12(2):93-95
在pH 4.0的微酸性介质中,酸性铬蓝K同Cu~(2+)形成稳定的红色络合物,用H_2O_2为隐色剂可以隐去过量显色剂的颜色,消除高色度背景的影响。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摩尔吸光系数为1.6×10~4L·mol~(-1)·cm~(-1),Cu量在0~1.4μg/ml范围服从比尔定律。方法已应用于测定矿样中的Cu。  相似文献   
995.
本文依据C.M.Criss和J.W.Cobble的“离子熵对应原理”,对1978年D.Langmuir给出的铀物种形成常温热力学数据进行了高温值的处理,得出了一套较全面而系统的高温热力学参数,以供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996.
分别论述了在空间域与频率域中由重力资料反演三维密度分布的理论及其实现的方法,并提出了一种简便、实用的频率域三维密度反演算法。  相似文献   
997.
矿震及其前兆初探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车用太  宁挺文 《中国地震》1993,9(4):334-340
本文通过对山东霜矿的矿震(冲击地压)发生条件、时空分布与某些征兆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利用矿震及其前兆观测探索天然地震前兆与预报方法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998.
999.
顺托果勒低隆及邻区加里东中期运动面的结构特征、区域分布规律及其构造性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运用钻井资料分析、地震资料解释等对研究区加里东中期运动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加里东中期3个幕次的构造运动导致3个运动面的形成:Ⅰ幕运动面由塔中地区的O3l/前O3l角度不整合面、顺托果勒到塔北地区的O3q/O2yj平行不整合面组成,Ⅱ幕运动面为O3s (或O3qr)与下伏碳酸盐岩构成的同构造沉积超覆型角度不整合面,Ⅲ幕运动面为S/O角度不整合面,在隆起区存在显著的构造削截特征。2)3个运动面的结构特征和差异分布规律具有明确的构造指示意义:Ⅰ幕、Ⅲ幕运动面属于典型的构造成因不整合面,形成于周缘洋盆关闭、陆块碰撞造山时期;Ⅱ幕运动面的形成则受到早期构造格局、全球海平面上升及盆地南缘碰撞造山作用的综合控制。3)顺北、顺南地区地震剖面中存在沿鹰四段顶面以下顺层规律分布的“串珠”反射,推测属于准同生岩溶洞穴。  相似文献   
1000.
位于南海北缘的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作为我国海洋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本文利用钻井地热测量数据分析了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现今地温场及岩石圈热结构特征,通过古温标反演和拉张盆地模型正演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揭示了白云凹陷新生代以来的热史,总结了不同地热地质条件对油气生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大地热流分布特征具有北低南高的特点,同时具有“热幔冷壳”的特征。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始新世以来经历了两期拉张过程,第一期(47.8~33.9 Ma)拉张自始新世发生,拉张强度较大,凹陷中心基底热流快速上升至~82 mW/m2;第二期(23~13.8 Ma)拉张发生于中新世,此次拉张在白云凹陷南部更强烈,白云凹陷主体在 13.8 Ma达到最高古基底热流,此后进入热沉降阶段,基底热流值一直缓慢下降。磷灰石裂变径迹、磷灰石(U-Th)/He及锆石(U-Th)/He联合反演给出了最高古地温在13.8 Ma附近达到,后期温度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