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5 毫秒
31.
利用山西省沁水县气象观测站1961年-2000年40a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沁水40a的气温和降水趋势变化。结果表明:沁水县近40a年平均气温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冬季升温显著;降水总体为波动中明显减少的趋势,夏季降水呈递减趋势,而春、秋和冬季则呈现增-减-增-减的波动趋势。夏季的降水增减决定着沁水降水的变化倾向。降水量异常偏多和偏少年份主要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  相似文献   
32.
2008年6月25日辉县市强冰雹事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常规天气图资料、新一代雷达产品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6月25日豫北辉县市发生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低层的风切变和冷空气的入侵是造成此次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因素,涡度、垂直螺旋度、假相当位温和雷达回波以及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的分布特征,对强对流的发生、发展以及产生区域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3.
本文在西昌、姑咱等台地倾斜1988年趋势性异常的基础上,首先深入讨论了1989年4月16日巴塘6.7级地震前地倾斜的短临异常特征:固体潮观测曲线畸变、曲线转折甚至打破年变、矢量打结、日变加速、r 值变化等。其次运用姑咱台石英伸缩仪震前应变固体潮突跳,比较好地预报了主震以后几次6级以上地震。最后运用契氏拟合方法处理了姑咱、康定、汶川、西昌、渡口、重庆等6个台站1988年6月—1989年5月地倾斜资料,利用残差曲线,找出异常时段;姑咱台长水管仪6—8月 r 值系统偏离2%;结合趋势异常,预示四川及其邻区在巴塘震群型地震后异常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34.
采用凝胶层析技术从泥蚶血细胞裂解物中纯化得到两种血红蛋白Tg-HbⅡ(异源四聚体)和TgHbⅠ(同源二聚体),回收率分别为48.15%和24.91%。胰蛋白酶酶解Tg-HbⅡ,酶解液经反相C-18色谱柱分离纯化得7种血红蛋白源多肽F1~F7。通过琼脂扩散法检测酶解多肽抑菌活性,结果发现7种多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恶臭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坚强芽孢杆菌均无抑菌作用,但多肽F2~F7对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和哈维氏弧菌具有明显抗菌活性,且多肽F2~F7对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和哈维氏弧菌的MIC值在0.012~0.200mg/mL范围内。荧光显微镜观察酶解多肽杀菌效果发现多肽杀菌迅速,5min内弧菌细胞几乎全部死亡。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正常的和经抗菌肽处理后的溶藻弧菌和哈维氏弧菌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对照组正常细胞内部结构完整,而经抗菌肽处理过的细胞其细胞壁完整,但因缺乏细胞内容物支持导致局部区域内陷,细胞质膜明显收缩,细胞内物质外流形成许多空泡从而导致细胞死亡。研究结果表明血红蛋白源抗菌肽对泥蚶致病菌弧菌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其通过破坏细胞内部结构而起到杀菌作用,这些发现为血红蛋白抗菌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5.
介绍一个可用于多路信号自动测量系统或自动切换系统的高隔离射频多路转换开关的设计与制作。开关制式为双刀16掷;控制采取本地(利用本机面板控制)和遥控(IEEE—488标准接口)两种方式工作频率范围为DC~100MHz;路与路之间的串扰,隔离度优于120dB(5MHz)[1]。  相似文献   
36.
南海北部古韩江物源的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珠江和韩江是南海北部陆源物质的两个重要供给来源,南海北部陆丰-韩江地区自古近纪以来即接受两者的沉积。通过稀土元素配分特征及判别分析发现,在始新世,研究区沉积物稀土元素配分形式多样,不同地区差异明显,显示出在始新世沉积时,研究区尚不具备大的物源供给,基本以近源为主。在渐新世,韩江源区和珠江源区基本形成,但是古韩江对陆丰-韩江地区相对影响较大,主要影响研究区东部及中部的广大地区,而珠江则主要影响研究区西北及西部地区。到早中新世,韩江物源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一直影响到研究区西南部地区,并有部分物质到达研究区西部。但是,从中中新世开始,韩江物源逐步退缩,使西南地区受珠江和韩江来源沉积物的共同影响,而探井Lf14则主要受珠江的影响。到晚中新世,韩江和珠江来源沉积物均发生减弱,本地区主要接受浅海泥灰质沉积。研究区除了接受韩江和珠江带来的陆源碎屑沉积外,从渐新世开始,一直持续到早中新世均受到东沙隆起区的基性火山活动的影响,对研究区南部Lf7和Lf14探井影响较大。由于受火山活动的影响,使该地区沉积物的稀土元素Eu出现较多的正异常。  相似文献   
37.
地质科学100年的发展折射了20世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曲折过程,地质学科的演化反映了工业化对矿产资源的依存度和社会进步对地质学科布局的深刻影响。通过对20世纪100年世界地质科学论文的统计、分析和综合,从计量的角度获得了反映地质科学及其各学科发展和演化的轨迹,包括:①见证了地质科学的发展动力从“供给驱动型”向“需求驱动型”的转变;②记录了工业化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对地质科学发展和演变的影响;③反映了过去100年重大历史事件对地质科学发展的影响;④体现了技术进步是地质科学发展的革命性推动力;⑤揭示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地质科学发展的差距。运用学术论文定量分析地质科学长周期发展规律,用数据反映地质学科的百年兴衰,是研究地质科学发展战略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38.
泥蚶血红蛋白的制备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凝胶层析技术从泥蚶血细胞裂解物中分离纯化得到两种血红蛋白,回收率为74.3%,并通过Tricine-SDS-PAGE和质谱技术鉴定为Tg-HbⅠ(同源二聚体)和Tg-HbⅡ(异源四聚体)。分别通过琼脂扩散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其抗菌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发现,两种Tg-Hb对大肠杆菌和恶臭假单胞杆菌均有抗菌活性,Tg-HbⅡ对于恶臭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值分别为0.063mg/mL和0.13mg/mL,Tg-HbⅠ对两种菌的MIC均为0.048mg/mL;两种Tg-Hb均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能催化愈创木酚、邻苯二酚、对苯二酚、苯酚、左旋多巴等多种酚类物质。在Tg-Hb中添加GSH后,两种Tg-Hb均不再对恶臭假单胞杆菌具有抗菌活性。可见,两种Tg-Hb对恶臭假单胞杆菌等的抗菌活性均是通过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39.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统计量,使用计算机,计算了河北北部和南部地下水观测资料,对关联度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0.
用南京、射阳的常规探空资料建立了估算折射率结构常数Cn2和湍能耗散率ε垂直变化理论模式。结果表明:用该理论模式计算的ε值与用天气脉冲多普勒雷达探测的速度谱宽σr2再估算得到的ε值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