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5篇
  免费   509篇
  国内免费   674篇
测绘学   302篇
大气科学   172篇
地球物理   440篇
地质学   1317篇
海洋学   296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68篇
自然地理   23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水对名义无水矿物变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固体地球中,水虽微量,但对众多地质过程(例如,岩石部分熔融与火山喷发、地震活动等)和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电导率、滞弹性、地震波性质、相变动力学等)影响重大。更为重要的是,水能通过影响矿物的变形机制来控制岩石的流变强度,进而制约着地球动力学的过程。名义无水矿物(NAMs:Nominal anhydrous minerals)即为分子式中不含氢的矿物,其晶格的容水量远小于正常含水矿物(如,角闪石,蛇纹石等)的容水量,但由于NAMs在固体地球中体积比例甚大,仅上地幔的橄榄石中所能溶解的水可能比全部地表水还多。因此了解水对NAMs(尤其是分别作为地壳和上地幔主要组成矿物的石英和橄榄石)变形的影响对于精确地构建岩石圈强度剖面和深刻理解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过程至关重要。本文将系统地回顾水对NAMs变形的影响,首先通过回顾水在固体地球内部的存在形式提出了NAMs是固体地球中的重要水库,接着阐述了NAMs中水的存在形式、溶解机制、溶解度影响因素及扩散动力学,最后着重论证了水致弱化在石英和富镁石榴石中最强,然后依次是单斜辉石、长石、橄榄石,瓦德利石和林伍徳石。  相似文献   
992.
本文以喀什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ETM遥感影像数据,提取研究区遥感地质信息,主要是断裂构造和环形构造。通过分析区内遥感地质特征,圈定成矿有利部位,为进一步找矿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3.
郭安臣  王彦  祝爽  邵学君 《吉林地质》2013,(4):18-19,30
笔者2012年在班戈西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依据桑日PM5号剖面中岩石组合特征及笔石化石将原德吾卡下组划分为上下二段。下段主要为笔石粉砂岩相。上段主要为中层生物碎屑粉晶灰岩与灰绿、黄绿、黄褐色薄层粉砂岩互层。在下段笔石粉砂岩层位中获得的笔石化石,经鉴定种属为Monograptus sp,时代为早志留世。  相似文献   
994.
董家铁矿床位于磐石—双阳金多金属成矿带的中南部,是吉林省较重要的铁矿成矿区之一。本文系统介绍了董家铁矿床的区域地质概况、地质特征、矿石类型、矿床的物探特征,估算了铁矿石资源储量。确定了该铁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95.
主要讨论了福建尤溪县沉积-改造型矿床的地质特征,总结出3种矿床模式:梅仙式层状铅锌(银)多金属矿床、肖坂式脆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和龙门场式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结合元素特征,论述其构造演化特征和成矿机理,提出了尤溪县沉积-改造型矿床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96.
张广才岭造山过程的重构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邵济安  李永飞  唐克东 《岩石学报》2013,29(9):2959-2970
前人的研究确认了"黑龙江群"是一套包括蓝片岩在内的构造混杂岩,同时发现张广才岭的下地壳内存在有俯冲的洋壳板片。本文拟通过对张广才岭的地层-建造、岩浆作用以及变形-变质作用的研究,反演与俯冲事件相关的造山过程。从东到西横穿造山带的地质调查揭示:沉积岩相与厚度、火山岩的组合和花岗岩系列、变质程度及变形强度的时空分布明显地受到俯冲-碰撞造山作用的控制。造山带可以分成4个构造岩相带,显示了构造混杂岩带的水平增生作用和陆缘弧岩浆带的垂向增生作用。通过年代学的初步研究,表明本区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弧岩浆作用发生在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初,而高压蓝片岩及中-高压的硬绿泥石石榴石片岩的变质作用与挤压剪切变形发生在早、中侏罗世,后者与此时佳木斯地块持续向北西的挤压作用有关。通过区域构造的对比研究,显示张广才岭和北美西部中生代时期造山作用有某些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997.
对西藏那曲孔玛盆地第四系湖相沉积地层中的孢粉进行了分析,该套湖相沉积物记录了早更新世晚期((108.7±11.0)×103 a)-中更新世((13.8±1.4)×103 a)时期该地区的植被与环境演化过程.1.087~0.778Ma时期,气候温凉而干旱,呈现出暗针叶林植被景观;0.778~0.531Ma时期,气候总体偏暖,属山地暖温带暗针叶林气候环境,气候存在2次由温暖湿润-寒冷干旱的变化过程;0.531~0.262Ma时期,气候稳定,呈针阔叶混交林植被景观,气候以温暖湿润为主;0.198Ma~更晚(小于0.13Ma)时期,云杉属逐渐取代单/双束松属,成为最主要成分,铁杉含量明显增加,气候总体向寒冷方向发展,气候存在寒冷干旱-寒冷湿润-干旱偏暖的变化过程,属山地寒温带暗针叶林特征,气候总体持续变冷.  相似文献   
998.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引起大范围流体观测同震和震后显著响应, 本文通过对流体观测数据进行分析, 确定了此次地震显著近场流体观测变化的台站。 基于汶川8.0级地震永久形变引起的孔隙压力变化理论计算, 讨论近场流体观测同震和震后变化的物理机制。 为探讨强震引起的同震和震后流体影响空间特征, 分别计算了不同机制类型不同震级所对应的流体响应, 以期确定流体近场效应的空间特征, 为强震同震和震后流体观测机理分析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9.
采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WRF3.2, 研究了不同的同化时间间隔对2011年7月3~4日成都暴雨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 同化了雷达资料后, 使初始场的水汽场、水平风场、垂直速度的分布更加接近实况;除温度场外, 同化频次越高对初始场的影响越大, 水平风场的增量值越大, 呈现的中小尺度信息越多, 更加接近“真实”大气;经过多次同化, 中低层风场的改变已经传递到高层, 引起了高层流场的调整;同化雷达反射率资料是有效的, 能够调整大气中的水汽分布。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温度及不同加热时间作用后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液压伺服试验系统对经历不同温度、不同加热时间作用后的混凝土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应力—应变关系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劣化,表现为随着受热温度的升高、加热时间的延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降低,峰值应变逐渐增大。此外,还探讨了混凝土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应力—应变关系随温度和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了混凝土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随温度和加热时间变化的回归公式,比较回归曲线与试验曲线的结果表明,回归曲线能够很好地模拟试验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