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3篇
  免费   426篇
  国内免费   695篇
测绘学   288篇
大气科学   207篇
地球物理   341篇
地质学   1303篇
海洋学   450篇
天文学   61篇
综合类   160篇
自然地理   24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东天山北麓2000多年以来的森林线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依据吉木萨尔县泉子街乡桦树窝子和小西沟两个剖面进行高时间分辨率的孢粉分析,结合剖面岩性特征分析、历史文献记录和碳屑鉴定,揭示了天山北麓最近2000多年以来的环境变化。2000aB.P.以前,该地植被为荒漠草原;2000-1300aB.P.(50a B.C.-650A.D.),植被为草原植被,其中1750—1400aB.P.(200—550A.D.),植被为有少量森林的草原植被,当时气候状况较今凉湿,适宜云杉生长,使得云杉林带下移,幅度可达250m左右。当时的年均气温较今低1℃而降水量较高,是新疆历史上一个相对冷湿的环境;约1300—450a B.P.(650—1500A.D.),植被为荒漠草原;4.50aB.P.年以来,植被为荒漠草原—草原。  相似文献   
52.
利用1980~200l午封丘县夏蝗发生资料和同期该地区气候资料,采用合成分析法,分析了气候条件对夏蝗发生的影响,并找出了一些预测夏蝗发生的定性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53.
本文对网络计算模式、分布式计算环境以及分布式处理机能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4.
55.
火焰原子吸收法间接测定磷矿中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达刘生 《岩矿测试》1997,16(1):80-81
火焰原子吸收法间接测定磷矿中氯达刘生1云南个旧市化肥厂中心化验室个旧661411目前磷矿中Cl-含量的测定多采用浊度法、氯离子选择电极法及离子色谱法。本文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来间接测定磷矿中Cl-,即在试样溶液中加入定量的Ag+,试样中Cl-与Ag+生...  相似文献   
56.
通过对阿勒泰地区1991~2000年西部区域性偏东大风天气的气候特征、环流形势及地形进行分析,归结出产生西部区域性偏东大风天气的成因及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57.
人工神经网络在岩体初始应力场反演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岩土工程问题的有限元分析一般需要考虑初始地应力场,而可供工程应用的初始应力值,主要靠少数实测资料。根据少数测点值,采用人工神经网络与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求解岩体初始应力场。通过算例说明:文中所提方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58.
李守德  于达 《探矿工程》2005,32(10):2-5
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基坑开挖工程在防渗体出现局部失效情况下,引起渗流在失效部位的集中及渗流场空间状况。提出了以一维通道嵌入三维块体的方法模拟管涌发展过程及渗流场变化特征。讨论了管涌通道渗透性对基坑管涌发展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60.
This study addresses paleoclimate influences in a southern Amazonia ecotone based on multiproxy records from lakes of the Carajás region during the last 45k cal a bp. Wet and coo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marked the initial deposition in shallow depressions with detrital sediments and high weathering rates until 40k cal a bp. Concomitantly, forest and C3 canga plants, along with cool-adapted taxa, developed; however, short drier episodes enabled expansion of C4 plants and diagenetic formation of siderite. A massive event of siderite formation occurred approximately 30k cal a bp under strong drier conditions. Afterwards, wet and coo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returned and persisted until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LGM). The LGM was marked by lake-level lowstands and subaerial exposure.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LGM to the Holocene is marked by the onset of oscillations in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with an expansion of forest and canga plants. Cool taxa were present for the last time in the Carajás region ~ 9.5–9k cal a bp. After 10k cal a bp , shallow lakes became upland swamps due to natural infilling processes, but the current vegetation types and structures of the plateaus were acquired only after 3k cal a bp under wetter climat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