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79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对临沧市南撒至班考二级公路山体地质灾害勘察中,地质雷达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确定地下岩溶发育区的空间展布规律、岩溶破碎带的形态及延伸,为进一步认识山体地质灾害及其勘察治理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62.
20140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于2014年7月从北部湾北部过境,对红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水动力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Delft3D建立三维潮、流、浪耦合数值模型,对红河三角洲水位、海流及波浪对台风的响应变化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威马逊台风期间,红河三角洲海域风速增大约6倍,风向由偏南风转为偏北风,表底层流速均受影响,其中表层变化较大,表现为北分量流速明显增大,流向变为偏南向,与风向主分量变化有关;波高增大为正常海况的9倍,时间变化与风速一致。本研究获得了从北部湾北部海域过境的台风影响下红河三角洲海域水动力环境的响应变化特征,对该海域的物质输运研究及海洋工程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中国锑矿主要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要:锑矿是中国的优势矿种之一,但2011年被英国地质调查局列为全球第一紧缺矿种。本文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资料及III级成矿区带研究成果,简要总结了中国锑矿资源特点,初步将中国锑矿划分为13个矿集区,简单介绍了这些矿集区的基本地质特征,剖析了6个重点锑矿集区的成矿特征。结合近几年锑矿勘查的新进展,对锑矿集区的资源潜力和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认为藏南、西昆仑等地尚有一些有待开展工作的空白区,已有老矿山深部及外围仍有找矿潜力,指出了新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4.
以中国县级尺度房屋结构数据库为基础,基于B/S(Browser/Server)架构,利用地震烈度图、地震烈度与房屋受损关系研究成果,构建了区域房屋震灾脆弱性模拟评估系统,实现了对各区域在不同等级地震发生时的房屋受损、受灾人口等情况进行模拟评估,分行政区和地震烈度区对灾害损失进行各种统计与GIS可视化表达,以及根据损失情况对灾害影响区进行脆弱性等级划分等功能。基于B/S架构的系统便于系统的应用普及,将进一步促进研究成果向应用的转化。本系统的构建将为从全国尺度和区域尺度把握房屋震灾脆弱性,以及制定各地区的防灾、减灾规划和灾后应急对策提供有效支撑,并为实现灾害防治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基于居民日常出行的生活空间单元的划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研究从行为地理学的视角,以空间稳定性假设为出发点,提出辨识生活空间单元的新方法。借鉴行为地理学关于微观个体的数据采集方法,在北京市清河永泰居住区随机选择了100 位居民为对象,对其日常活动空间的驻点信息进行了调查。通过对居住地和驻点联系的K-Means 空间聚类分析,对生活空间单元的范围进行了划分。分析表明:①属于相同生活空间单元的居民日常出行范围和频率比较接近;②小区建成年代、规划设计、房价等空间环境因素,对生活空间单元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③共用的商业设施和交通服务设施是影响生活空间划分的主要因素。利用这一方法得出的生活空间范围可应用到地区环境性能评价、城市空间管制等多个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6.
滇东北Pb-Zn-(Ag)多金属矿床找矿突破关键基础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梳理过去几十年对滇东北地区铅锌(银)多金属矿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找矿勘查经验发现,一些影响找矿突破的关键基础地质问题始终难以达成共识或长久未被解决。文章以“三位一体”找矿预测方法为指导,围绕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及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等直接影响推测矿体(床)全部地质特征的内容进行系统论述,综合分析认为:滇东北地区主要产出以茂租铅锌矿为代表的层控型矿床和以乐红铅锌矿为代表的构造控矿型矿床,成矿地质体为高原陆核地体系统内的坳陷盆地,成矿构造主要为SN向深断裂带、NW向深断裂带及NE向深断裂所引起的次生构造,矿床成因与沉积及后期热液改造有直接关系,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晚三叠世,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震旦系碳酸盐岩地层,成矿机制为古特提斯向扬子板块西南缘俯冲驱动陆内盆地的热、气、液反复循环,不断改造-萃取-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67.
在28℃、33℃两种温度下,用海豚链球菌人工感染尼罗罗非鱼后,测定尼罗罗非鱼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两个温度水平病鱼的血清总蛋白(TP)随时间延长都呈现升高趋势;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33℃实验组ALT、AST活性比28℃实验组达峰值时间短,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尿素、钾(K+)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后降低,钠(N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肌酐含量呈上升趋势;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28℃实验组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33℃实验组呈升高趋势;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33℃实验组各个时间点基本高于28℃实验组;球蛋白(GLO)随感染后时间延长呈现升高趋势,至120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温度组间各时间点没有显著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33℃实验组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变性;28℃实验组肝细胞出现嗜酸性小体;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嗜酸性的红色小体,颗粒变性。表明感染海豚链球菌的尼罗罗非鱼肝脏、肾脏均有损伤,造成功能障碍,高温时损伤更严重。  相似文献   
68.
利用1961~2000年赣州站、南昌站的年太阳总辐射与相关气象要素资料,结合Penman公式,运用6种计算净长波辐射的方法估算了两站的年太阳总辐射;建立了估算该地区年太阳总辐射的绝对误差权重法(Method of Absolute Errors,MAE),并给出了适用于江西省的绝对误差权重系数,以此方法计算了江西省其他76站的年太阳总辐射;并分析了该地区年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发现:(1)1961~2000年间,江西省大部分地区太阳总辐射在3800~4400 MJ·m-2·a-1;南部偏东地区较大,且存在有一大值中心;西部地区为江西省太阳总辐射最小的地区;(2)40年间,江西省年太阳总辐射呈明显下降趋势,每10年减少143.70 MJ·m-2。78站中,有63站的太阳总辐射的下降趋势通过了α=0.05的显著性检验,8站表现为上升趋势;江西省北部及南部地区太阳总辐射下降较大;中部地区下降相对较小,且在鄱阳湖东侧有一低值中心。  相似文献   
69.
介绍了《桂林市气象网络语音监控系统》五大模块的主要功能和某些模块在编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70.
北京市交通出行环境的空间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晓路  季珏  张文忠 《地理科学》2009,29(6):817-824
运用交通出行满意度的调查数据,对北京市交通出行环境的空间分异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造成空间分异的原因进行了解析。①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交通出行环境表现出显著的地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分异。目前北京市交通出行矛盾最严重的几个地区包括前门王府井地区,亚运村-北苑-天通苑地区,中关村和回龙观地区,东长安街以南的双井-劲松-南磨房-王四营乡一带,西北五环以外的香山-植物园地区,大兴黄村,通州区。②在交通出行行为方面,北京市居民分化为四个具有明显差异的组群,他们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显著的不均匀性特征。③公共交通布局规划对于提升满意度具有明显效果,其中,各地800m范围内公共交通站点布局以及公交线路配置的作用尤其显著。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各地区交通出行矛盾的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和公共政策方面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改善交通出行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