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4篇
  免费   631篇
  国内免费   904篇
测绘学   526篇
大气科学   551篇
地球物理   563篇
地质学   1611篇
海洋学   578篇
天文学   57篇
综合类   146篇
自然地理   39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66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291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GIS支持下的长江口拦门沙泥沙冲淤定量计算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依据1842~1997年10幅不同年代的长江口海图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化仪进行处理,建立不同时期的长江口水下数字高程模型,以此作为基础资料,实现了从横剖面、深泓线纵剖面、平面变化等不同角度对长江口拦门沙地区滩槽演变、岸线侵蚀、沙岛形成与变迁等进行研究.通过计算河槽容积,实现了对不同时段泥沙冲淤量的计算.结果表明,155a来拦门沙总的趋势是不断淤积,但不同时期淤积速度大不一样,个别时期甚至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冲刷,这主要与动力条件的波动有关.1842~1997年,共淤积泥沙38.10亿t,平均每年淤积0.246亿t,约占长江来沙的5%,年均淤厚为1.1cm泥沙淤积部位主要在九段沙、横沙及横沙东滩、崇明东滩三处.发生冲刷的范围较小,仅占总面积的21.4%,主要在北槽,北港上段和南槽局部也有轻微的冲刷发生.  相似文献   
32.
环境污染物萘、蒽、菲、芘的好氧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污染物,具有致癌性和致突变性。选取香港米埔红树林淤泥富集微生物,研究红树林微生物对PAHs的好氧降解。试验观察到,萘、蒽、菲、芘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均有较强的挥发性。多底物培养液中的菌群浓度明显高于单底物系统。多次连续转接使培养液中的细菌生长能力增强。初始底物浓度可影响细菌生长速率,底物浓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细菌生长。从分离得到的降解菌中选取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caviae WⅡ和斑点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 TⅡ进行单菌降解试验,结果表明,豚鼠气单胞菌WⅡ能够高效降解4种底物,而斑点气单胞菌TⅡ能够高效降解萘、蒽和芘3种底物。另外还发现斑点气单胞菌TⅡ能够明显降低水中菲的挥发速度。  相似文献   
33.
泉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矿物碎屑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泉州湾1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矿物碎屑定量分析.通过矿物分析,发现泉州湾不同站位的轻、重矿物组分、含量和表征存在差异.根据矿物的分布和组合特征.将耒州湾划分为4个组合区,不同组合区所处沉积环境是不同的.分析表明,研完区表层沉积物的碎屑矿物具有明显的亲陆性,物质来源主要为河流输砂和沿湾海岸侵蚀来砂,且其分布受物源、水动力条件和矿物物理性质等因素所控制。  相似文献   
34.
LI  Yanbao 《中国海洋工程》2002,16(2):211-218
In this paper,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a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al standing waves caused by wave overtopping and sloping top of structure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conser-vation of wave energy flux, the third-order Stokes wave theory is used to formulate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at wave overtopping;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are regressed into an applied expression.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of wave reflection for a vertical-wall structure with chamfered and overhanging upper sections a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op slope on wave reflection. The regularity of variation of wave reflection in this case is analys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35.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及其异构体的好氧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种苯二甲酸二甲酯异构体(邻、间和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主要应用于化学工业,作为增塑剂和生产聚酯的原料。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惟一碳源,从红树林底泥中驯化、富集、培养、分离得到的微生物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phthalate,DMP)及其异构体对苯二甲酸二甲酯(Terephthalate,DMT)和间苯二甲酸二甲酯(Isophthalate,DMI)具有较强的降解作用。此菌株16SrDNA分子生物学的鉴定为Rhodococcusruber1k。实验得出该菌能够在苯二甲酸二甲酯作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培养基中生长。浓度为50mg·L-1的DMP、DMI和DMT分别在6、10、11d内可以完全被降解;DMP能够在好氧条件下被该菌快速降解,生成邻苯二甲酸一甲酯(monomethylphthalate,MMP)和邻苯二甲酸(phthalicacid,PA)2种主要中间产物,最终可以完全矿化成CO2和H2O;该菌对DMI和DMT的降解速度则比DMP慢。两者的降解中间产物间苯二甲酸一甲酯(MMI)和对苯二甲酸一甲酯(MMT)却不能被Rhodococcusruber1k继续降解而在培养基中积累。结果表明苯二甲酸二甲基酯的3种异构体能够被红树林底泥中的土著微生物降解。降解速度及降解途径与底物的化学结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6.
建立地层孔隙网络模型描述微观孔喉特征,利用逾渗方法计算基于微观渗流机理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并将之应用到数值模拟计算中,给出考虑微观渗流特征的方程,并进行数值求解,得到地层中流体分布特征。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得到基于微观特征的剩余油分布数量和形式,为调剖堵水、化学驱提供技术参数,实现微观渗流机理与宏观计算的结合。  相似文献   
37.
南海表层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系统描述钙质超微化石在南海表层沉积中的分布特征,对遍布南海的175个样品进行了实验分析。发现不同地区钙质超微化石绝对丰度相差很大,从0—3.8×1010个.g-1不等。平面上将钙质超微化石丰度分为3个区。共鉴定出钙质超微化石21属28种,以Emiliania huxleyi、Florisphaera profunda和Gephyrocapsa oceanica为优势种,其中Florisphaera profunda占据绝对优势。南海钙质超微化石分布具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14°N线南北两边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存在差异;二是南海钙质超微化石丰度以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两片海域为最高,并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分布趋势。对影响钙质超微化石分布的水深、上升流与营养盐、陆源物质稀释作用、碳酸盐溶解作用等因素作了讨论,并根据钙质超微化石随水深的变化推测南海碳酸盐补偿深度应在4 000m左右。  相似文献   
38.
39.
GNSS科学发展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NSS早已成为多学科研究的强大工具。着重介绍了近几年来GNSS系统及其观测技术,特别是数据处理方法和技术的重大发展,阐述了数据格式标准化的进展、全球与区域参考框架现状、参考框架对地壳运动研究的影响和IGS的产品等。同时对利用GNSS观测研究成果,主要是地壳运动的研究成果也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40.
有壳变形虫是一类广泛分布在淡水潮湿环境中的根足纲原生动物,具有较窄的生态幅、较短的生命周期,对环境变化敏感等特点,因此沉积物中保存的有壳变形虫化石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环境信息。有壳变形虫化石在古湖泊学与人类活动、古水文、古温度、第四纪海平面变化的定量重建等方面具有独特而重要的研究价值。在欧洲和北美开展的大量研究已证实有壳变形虫是古环境变化的有效指示器。我国地域辽阔,生境多样,无论是开展现代有壳变形虫的生态学研究,还是沉积物中有壳变形虫记录的古环境重建,都有巨大的研究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