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3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深入贫困地区进行详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的特点,对扶贫开发信息专题图的制图标准、制作技术流程以及编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利用ArcGIS,以重庆市黔江区的扶贫开发数据为例,制作了相应的专题图样图。  相似文献   
22.
在室内应急疏散的背景下,理解人们如何感知应急疏散标识以及他们的感知如何影响疏散行为十分重要。虚拟地理环境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构建的沉浸式多维信息空间,是一个符合人类感知认知规律的三维、动态、可交互空间。而基于虚拟地理环境的虚拟地理感知/认知实验,则可以提供一个可定量观测的可控虚拟实验环境,通过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定量地获取与空间感知、认知行为相关的客观实验数据。本文将沉浸式虚拟环境与眼动追踪技术相结合,设计了VR眼动感知实验,以室内通道为例,采用定量观测、数据统计、可视化分析等方法,对不同虚拟火灾逃生场景下的疏散时间、眼动注视点、个体移动轨迹数据进行了处理与分析,最后对室内应急疏散标识布局进行评估并提出合理建议。实验结果表明:① 女性参与者比男性更容易被逃生起始位置干扰,拥有较差的虚拟空间感;② 3种场景类型(无标识无烟雾、有标识无烟雾、有标识有烟雾)在疏散时间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应急标识、烟雾与逃生起始位置对疏散时间有显著性影响;③ 通道墙贴标识的感知率最高为0.929,在火灾逃生中最容易被识别;④ 安全出口标识感知率最低为0.333,眼动注视点大多在安全门而非安全出口标识上,因此需要提升安全出口标识的视觉吸引力;⑤ 室内通道微观环境的不同(例如通道长度)对应急标识注视时长的变化有较大影响;⑥ 安全出口附近的标识布局、设计有待改进。虚拟眼动感知实验为评估室内应急疏散标识的合理性和布局优化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23.
非正射影像镶嵌效果与控制点的布局及镶嵌线的选取密切相关。基于地理特征分析,提出一种针对非正射影像的镶嵌方案:将几何精纠正的控制点与影像镶嵌线布设在主体高程面内。遵循此原则,能降低利用推扫式中心投影成像原理获取地形起伏区遥感影像投影差对影像镶嵌的影响。对太原市2006年3月一组CBERS-02 CCD影像镶嵌的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削弱甚至消除非正射影像镶嵌中的几何拼接缝。  相似文献   
24.
本文基于流-固耦合模型对研究区主要控矿构造的发育演化过程和控矿机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根据研究区不同构造期次下形成的最大主应力、体积应变、剪切应变、岩层渗透率变化、孔隙压力以及流体流动样式等成矿地质环境的定量结果,分析个旧超大型成矿系统的构造-岩浆-流体要素的相互作用机制.模拟结果显示,在成矿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在先存背斜构造部位形成了强烈的张应力环境,构成了一系列沿北北东走向的有利侵位通道和空间.岩浆反复侵位于此并产生巨大浮力作用,控制了背斜构造发育并形成了低压力、高渗透的扩容空间,促进矿液长效聚集成矿.另一方面,根据东西向断裂组的应力-应变状态及共轭剪切断裂成生发育情况,剖析了该组断裂的形成机制以及在成矿期的性质、运动状态及导矿容矿作用.  相似文献   
25.
GIS技术在环境资源工作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是近些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空间信息分析技术,在资源与环境应用领域中,发挥着技术先导的作用。GIS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管理具有空间属性的各种资源环境信息,对资源环境管理和实践模式进行快速和重复的分析测试,便于制定决策、进行科学和政策的标准评价,而且可以有效地对多时期的资源环境状况及生产活动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比较,也可将数据收集、空间分析和决策过程综合为一个共同的信息流,明显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及保障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6.
地学三维可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地学三维可视化研究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认为地学三维数据模型,地学三维数据场,地学矢量场、标量场的三维可视化,三维图像表面空间分析,实时动态可视化技术是当前GIS中可视化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GIS地学三维可视化与分析系统Geo-3D Vision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27.
SARS疫情控制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定量地分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措施,对于控制SARS疾病扩散与传播的重要性。结果表明,“得病后入院时间”与“隔离措施强度”对于SARS疫情态势发展,具有很大的敏感性与相关性,其中得病后的患者几时去医院治疗,对于疫情的控制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同时应用动力学模型,对北京的SARS疫情进行分时间段的模拟与SARS实施控制因素影响分析,结果表明,2003—04—20以后一段时间内实行的各种控制措施,以及5月1日—5月5日的长假对于北京SARS疫情的控制是非常有效的;而4月27日左右北京市社会上未得到有效控制的SARS病人数达到高峰,是最危险的时期。5月20日以后,北京的SARS疫情基本保持在低发的平台期,但是如出现较多的外来SARS病例输入,而内部隔离强度又减弱、社交活动增加等情况下,北京SARS疫情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与反弹。  相似文献   
28.
协同虚拟地理环境中多用户交流交互模式及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现实中人与人之间交往交流以及人与真实环境之间的关系互动方式,结合Internet上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手段,建立协同虚拟地理环境中多用户的交流交互模式,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协同虚拟地理环境的系统框架结构。以陕西绥德韭园沟小流域淤地坝坝系规划为例,应用JAVA、JAVA3D、VRML研发了小流域坝系三维协同规划原型系统,并对协同虚拟地理环境中多用户的交流交互方式进行初步实验。  相似文献   
29.
面向地理环境主体GIS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人地关系理论,提出发展面向地理环境主体的GIS理念。面向地理环境主体的GIS,主要研究在相关地理生态与社会经济环境中关于主体时空分布、社会经济活动行为时空特征与规律的表达、计算、模拟与分析。探讨了面向地理环境主体GIS的主要特征,以及智能体建模、时空行为数据模型与可视化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30.
大型立交桥三维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碧松  龚建华 《测绘科学》2008,33(1):100-102,87
立交桥是一个由桥梁、空间交叉和毗邻建筑物等组成的复杂空间结构,在整个城市道路网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由于立交桥其自身的空间结构的复杂性,三维建模有异于一般建筑物和地形,尤其是对于大型的立交桥,其空间跨桥错综复杂、拓扑关系繁多,建模工作更为困难。在已有的数字城市模型中,大型立交桥的三维建模一直是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该文从大型立交桥的三维数据模型与拓扑结构的组织管理入手,提出其三维建模方法的一般流程,以西直门立交桥为实例取得良好的建模效果,最后提出优化大型立交桥三维模型的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