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AREM模式两种初值扰动方案的集合降水预报试验及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我国科学家自主开发的AREM区域中尺度模式,考虑模式初值的不确定性,初步建立起11个成员37 km分辨率覆盖全国大部地区的短期集合预报系统。采用两套初值扰动试验方案(降尺度方案和BGM方案)分别进行了批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通过对集合预报离散度和概率预报的检验,表明采用区域模式自身孵化循环产生的初始扰动明显优于直接使用全球集合预报提供的初始扰动。(2)无论采用哪种初值扰动方案,基于集合预报方法的集合平均预报、概率预报等均优于单一的确定性预报和业务预报。(3)离散度与集合平均预报误差的面平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离散度与预报误差的空间相关系数平均为40%~45%。(4)目前集合预报系统离散度与预报误差相比偏小,其部分原因在于没有考虑模式物理过程的不确定性,这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逐步改进。  相似文献   
52.
AREM短期集合预报系统及其降水预报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科学家自主开发的AREM区域中尺度模式,考虑模式初值和侧边界条件的不确定性,采用BGM方案,建立有11个成员、37km分辨率、覆盖全国区域的短期集合预报系统,并将其于2009年汛期投入准业务化试验,进行了连续2个月的预报结果检验。结果表明:由于能提供更多预报信息,集合预报系统优于单一确定性预报,集合平均预报对评分的改进主要表现在暴雨以下量级,概率预报高于集合平均和控制预报,因而更具参考价值;利用多种集合产品对降水过程进行综合分析,能提高决策预报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3.
中尺度暴雨集合预报系统研发中的初值扰动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  杜钧  王明欢  崔春光 《高原气象》2009,28(6):1365-1375
针对2006年5月24~25日一次暴雨过程, 通过一系列初值扰动试验探讨实际业务中建立集合预报系统的方法。运用45 km的WRF模式构建一个11个成员的集合预报系统来比较分析不同的扰动方案、 扰动的空间结构和扰动振幅对集合预报的影响, 结果表明: (1)初值扰动的空间结构对暴雨集合预报的离散度影响很关键, 而扰动振幅的影响却居次要地位。具有动力学结构的孵化扰动明显优于随机扰动。(2)集合预报比单一控制预报提供了更有价值的预报信息。例如在该个例控制预报中漏报的湖北监利强降水中心, 在集合预报中有20%的概率, 并且实况被包含在集合预报的预报范围之中。集合平均预报也明显优于控制预报\.例如矫正了在控制预报中明显虚报的鄂东北的大暴雨中心, 且集合平均预报的暴雨中心落在实际观测暴雨中心的附近。(3)集合离散度较好地反映了实际降水过程的可预报性。例如应用孵化扰动, 其离散度的空间结构同降水预报误差的空间分布大致对应。  相似文献   
54.
研究对称矩阵原位替换解算方法,包括矩阵行列式、矩阵方程未知数和矩阵逆阵的解算.利用矩阵三角分解原理和矩阵运算的基本法则导出矩阵元素约化值的计算公式,从而进一步导出利用矩阵元素约化值计算矩阵行列式、矩阵方程未知数和矩阵逆阵元素的原位替换解算公式.解算公式用纯量形式表示,有利于编程计算,且可实现按矩阵元素在矩阵中的存储位置原位替换解算.该解算方法可节省所用内存空间和时间,提高科学计算的效率.  相似文献   
55.
秦岭—巴山地区成矿背景和成矿作用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八五”-“九五”期间秦岭的多项研究中,主要取得以下新进展:1.创立了抽拉-塑夺片构造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岩石圈板块或壳块运动方式的多样性。2.发现了东西向的秦岭造山带从显生宙以来有南北向的隆升带和沉积盆地,特别是太白、宝鸡-佛坪-汉南隆升带的发现,将从根本上改变秦岭乃至中国中东部构造格架的认识。3.南北向沉积盆地转谈东西向造山带的Ⅱ型造山带,深部构造岩片抽拉-逆冲推覆在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之上所形成的Ⅲ型造山带,为地壳表层增添了两种新型的造山带。4.首次提出秦岭造山带中存在三类沉积盆地,三种盆-山转换,三个发展阶段及三种型式(Ⅰ,Ⅱ,Ⅲ)的造山带,这在国内外均属首创。5.重新厚定商丹带、勉略带和二郎坪带的构造属性,形成时代,首次提出秦岭受三种体制,四个发展阶段的新观点,受抽拉构造形成的陆内造山带是秦岭最重要的划时代发展阶段。6.最先提出立交桥式结构观点。7.发现了一批前震旦系变质地层结晶岩系,重新厚定了一些地层的时代,特别是西秦岭,西成铅锌矿田中元古界地层的发现和超大型厂坝矿床产于其中,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8.提出准浊流态流体的新概念。9.创立了在统一地质-成矿场制约下的多重岩片控矿论和构造一成矿体系,首次在秦岭提出三种统一地质-成矿场,三大构造一成矿体系,三种矿床模式及三种区域找矿模式。10.首次在秦岭提出超大型矿床的富集部位,大型矿床受鞘褶皱控制的观点。11.对若干矿床的成因提出新认识,特别是西成铅锌矿床,漳腊金矿床的新认识有重大的指导作用。12.划分出三级成矿远景区三个,四级远景区十三个,五级远景区:A级11个,B级9个,C级7个,还提出10个寻找大型矿床和穆龙套式金矿的地区。  相似文献   
56.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及拉尔敦达坂冰缘块体运动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之久  熊黑钢 《冰川冻土》1993,15(2):199-206
  相似文献   
57.
能源与气候     
能源与气候是相互影响的,能量生产和消费过程产生的副产品会影响气候,而气候反过来又会影响能源的需求量和供给系统。这里,主要阐述一下三种主要能源(太阳能、核能和矿物燃料)与气候的相互影响问题。 1.能源系统 1975年世界的平均耗能量为8兆兆瓦。据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Appliped System Analysis)估计,今后五十年内,能量的消费将达到25~40兆兆瓦。目前,大部分能量来源于矿物燃料,今后可能使用一些非常规的矿物能源(再生的或三生的石油、焦油砂等)。再一种能源是核能。另外还有被局地做为主要能源的水力和当地再生能源(这在全球能源需求量中的比例是微  相似文献   
58.
The Tarim basin,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X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 in western China , is alarge-scale superi mposed basin situated between theTianshan Mountains to the north and the KunlunMountains to the south, with an area of 560 000km2. The Tazhong uplift ,locatedin the central partof the basin, has an area of 30 000 km2.It is sur-rounded by the Manjiaer depressionin the north,theTangguzibasi depressionin the south,the Bachu up-lift inthe west andthe Tadong saginthe east .It hasbeco…  相似文献   
59.
崔之久  熊黑钢 《冰川冻土》1997,19(3):193-201
对冰川侵蚀形态的观测与分析得知:(1)冰川槽谷中冰川擦痕的大小和密度在中心较大,鲸背岩出现在冰种槽谷的中部、羊背石发育在槽谷两侧。因此,可以将槽谷分为强烈磨蚀的中部和弱磨蚀而强拔蚀的两侧。(2)冰坎的纵剖面上,迎冰面可见鲸背岩、羊背石以及倾角20°的剪切裂隙;背冰面以拔蚀为主,见倾角40°的张性裂隙,沿冰川槽谷纵向,剪切裂隙出现在压缩部位,张裂隙出现在伸张部位,它反映出冷底冰川的动力特性与冰床基岩  相似文献   
60.
介绍正定矩阵的三角分解方法;讨论利用正定矩阵三角分解,求线性对称方程组中未知数、未知数函数,以及方程组系数矩阵逆阵的方法;给出了相应计算的紧凑格式和在测量平差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