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84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我国海域使用后评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海洋开发热潮的到来,海洋工程的众多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出来,也暴露了我国海域使用管理方面的缺陷.海域使用后评价作为海域使用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和完善,可有效规范涉海工程管理,为今后类似工程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因此,开展海域使用后评价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海域使用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尚属于发展初期的探索阶段,在借鉴其他领域后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对建立我国海域使用后评价体系做了初步的研究,将我国海域使用后评价工作分为5个部分:目标评价、效益评价、技术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和可持续性评价,初步探讨了我国海域使用后评价体系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并对后评价工作中相关的体制、资金来源等问题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42.
我国海洋数据信息共享现状及立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我国海洋数据信息共享渠道的不畅严重阻碍了海洋经济的发展,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我国尚未从法律上对海洋数据信息共享加以规定,不能为海洋数据信息共享事业提供法律保障.文章通过介绍美国<信息自由法>相关规定,对我国海洋数据信息共享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3.
本文总结和归纳了已有的台风海面风场模式,按照风场模式物理背景的不同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本文选择并建立了一种新的台风海面风场动力诊断模式.首先,利用台风影响范围内某条具有代表性的闭合等压线的拟合方程表示出台风海面气压场,并利用改进的气压场模式和修正的梯度风方程求得台风系统风场,同时还利用宫崎正卫的热带气旋合成风假设建立移行台风风场.然后将两者作权重订正后进行迭加,即得到台风模型风场.该模式考虑了包括台风气压场的非对称性、边界层摩擦效用、气压梯度的切向变化及台风中心移动的影响等多种因素.经过对0519号“龙王”台风的模拟,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台风风场模式可以比较准确的模拟出非圆对称的台风海面气压场和海面风场,较为真实地反映实际台风风场的特征.  相似文献   
44.
Based on the Pathfinder sea surface temperature(PFSST),the surface axis and its pattern of the Yellow Sea Warm Current(YSWC) are discussed.A structure of double-warm-tongue is found in February and it varies in different years.Two indexes are calculated to represent the westward shift(WSI) and northward extension(NEI) of the warm water in the Yellow Sea(YS).Wavelet analysis illustrates that the WSI and NEI have prominent periods of 3-6 years and 3-4 years,respectively.The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 ...  相似文献   
45.
基于对沙埕港湾口断面的连续走航观测资料, 成功构建了沿走航断面的10 个站点的连续海流序列, 并分析了潮流、余流、潮通量等水文要素。分析结果表明, 沙埕港湾口水道潮流类型为正规半日潮流, 涨潮最先出现在中下层而落潮最先出现在上层, 涨(落)潮转流相差约为30min。水道内潮流为往复流, M2 和S2 分潮流流速较大, 倾角基本沿水道主轴方向。沙埕港湾口断面余流呈2 层结构, 10m 以浅基本为东南向余流流出湾口, 核心位于湾口断面南侧。10m 以深多为西北向流入湾内,入流核心位于湾口断面中部的底层区域。对潮通量的计算表明, 通过湾口进入沙埕港的潮通量约为1.63×108m3。  相似文献   
46.
Argo浮标观测已成为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的重要支柱,但因缺乏表层观测,使得Argo观测资料在海洋和大气研究中的应用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一个简化的海洋温度参数模型,由Argo剖面观测及气候态数据所确定的垂向海洋温度参数,得到表层与次表层温度的函数关系,进而利用太平洋海域的Argo次表层温度数据来推算表层温度场。其中,海温参数模型的相关参数采用最大角度法求得,利用此方法得到的混合层深度,温跃层梯度,温跃层下边界等参数较以往的迭代法更精确。与传统采用外插方式得到的表层温度场及卫星反演的SST相比,推算的Argo表层温度与GTSPP、Argo NST等实测资料的标准差有了显著地降低;与Argo NST现场观测数据的相关性分析也表明,推算的表层温度与实测资料有着更好地一致性;通过相关分析检验,在理论上验证了在太平洋海域利用海温参数模型推算海表温度的可行性。本研究为弥补当前Argo资料缺乏表层观测的缺陷,构建完备的Argo网格化温度数据集提供了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
在黄海冷水综合利用中,最佳取水海域的选取是关键环节。本文基于多年实测温度观测资料,重点分析大连、威海及成山头海域夏季黄海冷水分布特征。综合冷水的核心温度、分布位置、靠陆距离等因素,比选出黄海冷水综合利用最佳取水海域。结果表明:大连海域黄海冷水资源利用条件最佳,取水海域与距离陆地小于10km,冷水团持续时间长,底层水温10℃以下的时间可持续到8月底。成山头海域的黄海冷水利用条件次之,取水海域距离陆地35km,底层冷水可以持续到8月中旬。威海取水条件最差,取水海域距离陆地45km;冷水团持续时间最短,8月中旬底层海水温度升高至11℃。此外,利用温度链连续观测与垂直水温观测,对大连海域冷水的持续时间与垂向结构进行分析,8月底垂向仍存在较强温度跃层,底层温度为10℃,冷水可持续至9月中旬。  相似文献   
48.
Using a Finite-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 we investigated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arm Current(SCSWC)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NSCS) during winter monsoon relaxation. The model reproduces the mean surface circulation of the NSCS during winter, while model-simulated subtidal currents generally capture its current pattern. The model shows that the current over the continental shelf is generally southwestward, under a strong winter monsoon condition, but a northeastward counter-wind current usually develops between 50-and 100-m isobaths, when the monsoon relaxes. Model experiments, focusing on the wind relaxation process, show that sea level is elevated in the northwestern South China Sea(SCS), related to the persistent northeasterly monsoon. Following wind relaxation, a high sea level band builds up along the mid-shelf, and a northeastward current develops, having an obvious vertical barotropic structure. Momentum balanc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an along-shelf pressure gradient provides the initial driving force for the SCSWC during the first few days following wind relaxation. The SCSWC subsequently reaches a steady quasi-geostrophic balance in the cross-shelf direction, mainly linked to sea level adjustment over the shelf. Lagrangian particle tracking experiments show that both the southwestward coastal current and slope current contribute to the northeastward movement of the SCSWC during winter monsoon relaxation.  相似文献   
49.
北黄海冷水团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6—2007年春、夏、秋、冬4个航次的CTD数据,对北黄海冷水团的季节变化及其消长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春季,冷水团特征开始出现,6℃冷水占据了调查区域的1/3,冷水团中心的盐度值大于32 psu.成山头以东的高盐水舌主轴从冬季的124°E西移至123.3°E处;夏季,北黄海冷水团特征最为明显,核心温度约6℃,盐度高于32 psu,盘踞在50 m等深线以深的深槽中,温、盐呈现明显的双峰结构.与前人的结果相比,本文低温中心的位置偏东;秋季,北黄海冷水团强度减弱,但仍存在2个低温中心,并且高盐中心位于38.5°N,122.5°E附近;在垂直方向上,冷水团与上层水之间以温跃层为分界:温跃层春季时形成,位于20~30m;夏季达到最强,跃层在10~20m;秋季减弱,跃层深度降至30~40m;至冬季温跃层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50.
本文对拟建的威海海上风电场周围海域的海流和海冰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在介绍威海海上风能开发利用情况的基础上,采用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数值模型对威海附近海域的水动力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并根据实际观测的资料对这一区域的冰情进行了回顾和分析,为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及风机设计提供了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