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0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大爆炸模型遇到困难 古斯等人提出暴涨宇宙论 对于宇宙的起源,大爆炸宇宙学家们始终面临很多问题,例如为什么宇宙在大尺度如此的均匀和极度平坦?  相似文献   
12.
尾矿砂的动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前国内许多尾矿坝的初始坝本身不透水且无排渗设施,因而整个尾矿坝体浸润线很高,坝内大部分尾矿砂处于饱和状态。在动荷载的作用下,这些尾矿砂的动力特性对尾矿坝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液压式振动三轴仪,研究了某尾矿坝内尾矿砂的动力特性,讨论了影响尾矿砂液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新疆卡拉麦里蛇绿岩带中硅质岩的放射虫化石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舒良树  王玉净 《地质论评》2003,49(4):408-412
新疆卡拉麦里构造带在奇台县南明水地区可划分为三个岩石一构造单元:①北带,由中泥盆世复理石组成;②南带,由中泥盆世—早石炭世沉积岩—火山质碎屑岩组成;③蛇绿岩带。三者之间均为断裂接触。蛇绿岩套上部单元的红色硅质岩中发现丰富的放射虫化石,经鉴定,其时代确定为晚泥盆世法门期一早石炭世杜内期,代表卡拉麦里蛇绿岩形成的晚期年龄。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月出现两次大耀斑 据美国宇航局官网报道,就在太阳沉寂了两年多之后,2010年1月连续两次爆发大耀斑,均被美国GOES卫星( Geostationary 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s)观测到,这是近两年来出现的最强的X射线耀斑。  相似文献   
15.
西沙-南海北部晚第三纪生物礁的比较沉积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蔡峰  王玉净 《沉积学报》1996,14(4):61-69
在西沙群岛琛航岛一井晚第三纪生物礁中发现了9属43种造礁钙藻和9个生物化石群落,与在南海北部陆架珠江口盆地惠州33-1-1井发现的7属16种造礁钙藻,7个生物化石群落() 及在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区莺6井发现的5属21种造礁钙藻和5个生物化石群落() 一起,并列为迄今在研究区发现生物礁的三大典型研究剖面。本文较详细地从比较沉积学的角度讨论了这三个生物礁的异同点。生物礁最为重要的鉴定标志就是它具备典型的生物骨架结构。利用有关三个生物礁化石群落的鉴定成果、分布特征、组合关系、剖面演变规律的资料,指出皮壳状与坚硬分枝状珊瑚藻(Melobesiae)、直立分节状珊瑚藻(Coralinaa)和仙掌藻(Halimeda)在成礁过程中形成格架,扮演了“开路先锋”、“主力军”、“收容队的角色;尤其绿藻门仙掌藻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骨架生物之一在西沙生物礁中形成剖面序列,对于完善成礁理论和探索中国的“Messinian”事件-“南中国海”事件具有重要的古海洋学意义。三地生物礁因陆架海与陆缘海的区别而在沉积环境方面有所不同;成礁基有碳酸盐台地、古老的前第三纪基岩或“海台”;主要成礁期为中新世不同阶段;重要的岩石类型包括珊瑚藻礁灰岩与白云。  相似文献   
16.
1989年哈勃空间望远镜升空以来,随着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斯必泽空间红外望远镜升空,以及许多地面大型观测设备的启用。关于黑洞的大量观测证据不断出现.不但使人们确信黑洞的存在,而且最令人惊奇的是,黑洞的存在形式和产生机,制,远比人们想像的要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17.
题图说明:一个新发现的黑洞潜伏在一个年轻且拥有大量恒星的星系中心:美国宇航局斯必泽空间望远镜曾发现了两个类似的遥远天体。它们是周遭没有尘埃的类星体。  相似文献   
18.
用“云团”来表示原子核周围的电子 科学实验表明,像电子这样的基本粒子,其单个粒子的运动模式,其实一点也不像“粒子”,因为电子在绕行原子核时,并非像行星绕行太阳一样,处在一定的轨道上,恰恰相反,电子是“四散开来”,换一句话说,原子内部的电子似乎是自由“驰骋”,其存在的范围是原子核的约一万倍。  相似文献   
19.
净梵 《天文爱好者》2010,(11):24-27
等离子体天体物理学是研究宇宙间最广泛存在的物质状态规律的科学。太阳最外层大气日冕的温度约达到一二百万度,高温下的太阳物质呈现高温等离子体状态;地球电离层是处于温度相对较低的等离子体状态。人造地球卫星以及太阳系深空探测表明,行星际空间并非真空,而是存在着来自日冕的连续微粒辐射——太阳风,它是因日冕膨胀而形成的连续向外发出的、伸向遥远的太阳系空间的等离子体流。等离子体物理过程在许多日地物理现象中,诸如太阳耀斑、黑子、日冕物质抛射、日珥、太阳风等研究中起重要作用,探索日地空间物理过程的规律是认识与之有关的空间现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