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测绘学   127篇
大气科学   102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332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11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881.
地球上的岩浆活动主要发生于大洋中脊、俯冲带,而板内岩浆通常是由地幔柱或热点作用产生的。最近一二十年,在俯冲板块内部发现了一些岩浆活动,它们通常不能用传统的动力学机制来解释。本文综述了位于不同构造背景的俯冲板块内部的岩浆活动,包括大洋板块俯冲背景下俯冲的大洋和大陆板块部分,以及陆陆碰撞背景下俯冲的大陆板块。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板片拉力在俯冲板块岩浆作用中的地位和效应,认为俯冲下盘微陆块的裂解通常需要多种因素的综合,并且需要多学科综合研究来鉴别地史上的俯冲板块以及相应的板内岩浆作用。俯冲板块中的板内岩浆的识别和研究将是板块构造理论框架下解释板内岩浆作用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882.
江苏吕四海岸沉积动力特征及侵蚀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侵蚀与水动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探讨了吕四海岸地貌、水动力、泥沙运动以及沉积与动力之间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风浪和潮流是塑造吕四海岸的主要动力.风浪年内变化按向岸风频率可分为高频期(10 月至翌年 1月)、转频期(2 月、3 月和 9 月)和低频期(4~8月)三个时期.风浪高频期,潮滩冲蚀,物质粗化;低频期,潮滩淤积,物质细化;转频期,时冲时淤,动态稳定.潮流作用主要表现为输沙淤滩和侧蚀滩脚.在风浪高频期,滩脚同时受到风浪冲蚀和潮流侧蚀,向岸后退,使吕四岸段成为隐性侵蚀型海岸.岸滩塑造对沉积动力响应显著,东部处于滨岸环境,在潮流和风浪的作用下,沉积物由岸向海变粗;西部还受径流影响,处于滨岸-河口环境,物质由岸向海变细.在水动力要素中,风浪是导致岸滩侵蚀的主控动力,而潮流则是近岸泥沙进行滩槽滩槽交换和循环输运的输运动力.  相似文献   
883.
本文以黄河流域(山东段)为研究区,构建了基于山东省地理省情监测数据的“三生空间”分类体系,运用格网化研究方法分析了2017年以来黄河流域(山东段)“三生空间”时空格局及其演变情况。研究成果表明黄河流域(山东段)“三生空间”以生产空间为主,其次为生态空间,面积最少的为生活空间。近年来,“三生空间”时空演变情况为生活空间、生态空间面积增加,生产空间面积下降。黄河流域(山东段)“三生空间”研究成果可为国土空间优化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84.
近年来移动气象服务需求快速增长,而气象信息的辅助决策功能在现代气象服务体系中的作用越发凸显,如何快速建立一个性能可靠、易于扩展、自主可控的移动气象服务系统成为当前各级气象部门重点关注内容之一。本文介绍了基于Hybrid模式构建精细化移动气象服务系统的总体设计,并通过Hybrid、插件化开发、MVC框架、HTML5融合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气象信息在移动端的展示交互,体现了Hybrid开发模式在功能复用性高、迭代升级方便等方面的技术优势。经过近5年的持续迭代升级,目前系统产品已经广泛应用在山东省各级气象部门、政府决策部门以及重点服务行业中,在气象服务社会防灾减灾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85.
为加强土地储备统筹管理与精准调控力度,提高土地储备潜力区选取、研判以及精准分析效率。本文在论述多旋翼无人机应用于土地储备精准分析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旋翼无人机技术的土地储备精准分析方案。以济南市为例,综合性、创新性的利用测绘地理信息新技术,从土地储备潜力区识别、实景三维模型构建、建筑房屋信息采集、储备成本收益经济分析以及档案资料管理等方面,完成了土地储备潜力精准分析工作。为济南市土地储备管理机构形成“大组团”“大片区”的收储模式,统筹规划全市土地储备工作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同时也为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土地储备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86.
文章针对中国南海不同深度珊瑚礁灰岩物理力学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断层扫描(CT)技术,表征浅层和深层礁灰岩微细观形貌和内孔隙结构特征,建立纵波波速与孔隙率、密度的定量关系,开展干燥和饱水礁灰岩单轴压缩试验,探讨礁灰岩基本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浅层礁灰岩疏松多孔,孔隙连通性较好,主要矿物成分为文石,属生物沉积岩;深层礁灰岩较为致密,孔隙连通性差,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属变质岩。深层礁灰岩孔隙率约为浅层礁灰岩孔隙率的1/10,平均峰值抗压强度约为4.8倍,平均弹性模量约为4.5倍。礁灰岩属于极软岩或软岩,具有脆性破坏的特征,典型破坏模式为沿原生孔隙、生长线和弱胶结面等缺陷的多破裂面破坏,峰后残余强度较高。礁灰岩水岩作用效应显著,浅层礁灰岩软化性强于深层礁灰岩。浅层与深层礁灰岩物理力学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主要源于不同埋深下成岩胶结作用程度不同所导致的矿物组分、孔隙结构与岩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87.
888.
人类改造自然的速度和强度在不断提高,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重大威胁。基于Modis卫星影像数据,利用遥感生态指数探究了赣州市2001—2015年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并利用趋势分析法研究了像元尺度上赣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和人类活动强度的空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001—2015年间,赣州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在所有的区县中,章贡区的RSEI最低,多年平均值为0.518;(2)人类活动强度和耦合协调度在市中心发达地区呈下降趋势,在市中心周围呈上升趋势;(3)人类活动强度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表现出负相关关系,人类活动的持续增强,使得耦合协调度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表明人类活动强度的提高不会一直对区域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89.
乳山口西村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4个季度月(冬、春、夏、秋)对位于乳山口西村潮间带的高潮带(R1站)、中潮带(R2站)和低潮带(R3站)所设的3个站进行的生态调查所获得的样品,分析研究了该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学特点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乳山口西村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栖息密度、总平均生物量和总种数分别为103.33个/m2,7.056g/m2和41种,在高潮带分别是72个/m2,0.64 g/m2和21种,中潮带分别是115个/m2,8.584 g/m2和29种,低潮带分别是123个/m2,11.943 g/m2和12种.3个潮带的总平均密度(D)大小顺序为:DR3>DR2>DR1>,总平均生物量(B)为:BR3>BR2>BR1,总种数(S)为:SR2>SR1>SR3>.这些生态特征与其他海域潮间带的生态特征有很大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主要是底质、潮汐、季节和人为干扰等.本研究有助于了解乳山口渔港进出渔船和其他船只对周边海洋底栖动物的影响,为以后的底栖动物比较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90.
碱性岩是自然界中分布极少的一类岩石,其起源于富集地幔并与稀有金属矿床伴生,因此是揭示深地物质组成和过程难得的理想研究对象。本文介绍了一些涉及碱性岩的相关概念,着重介绍了与稀有金属(REE-HFSE)成矿最为密切的阿格帕质岩和麦斯克质岩;简要阐述了与成矿相关碱性岩浆的起源、结晶条件和岩浆性质、岩浆动力学过程以及伴生的碳酸岩;列举了一些与碱性岩有关的HFSE-REE矿床的矿物学特征、成矿岩浆过程及岩浆性质,着重介绍了碱性岩(包括碳酸岩)侵入体周围的霓长岩化作用,包括其岩石学特征、规模、空间分带性以及REE-HFSE元素的行为等,以期为这类矿床的勘探工作提供一定的启示。最后就一些碱性岩与REE-HFSE成矿方面值得重视的科学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