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质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珠一坳陷是珠江口盆地重点勘探地区之一,其浅层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综合利用地震、测井以及油田实际生产资料,分析珠一坳陷浅层成藏影响因素并建立成藏模式,结果表明:珠一坳陷距生烃中心15~20 km的范围为浅层成藏有利区域,断层产状与油气运移方向配置影响油气垂向输导路径,构造脊为油气横向远距离运移提供保障;依据断裂带内部结构以及“源—输”匹配关系,可将珠一坳陷浅层油气成藏模式分为“向源型”、“背源型”、“顺源型”以及“远源型”共四种类型。在“向源型”与“背源型”模式中油气分别沿油源断裂上盘与下盘运移;“顺源型”模式中油源断裂两盘均可作为油气运移的有利通道;“远源型”距离生烃中心较远,构造脊对油气横向运移起到关键作用。油气成藏模式在各个凹陷间以及凹陷内差异明显,“顺源型”是研究区最主要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2.
渤海湾盆地惠民凹陷临商断层特征及其活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商断层为济阳坳陷惠民凹陷内部NE向展布的控洼断层之一,详细地分析这些断层的活动性对于深入了解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开始沉积以来惠民凹陷的差异分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详细解剖临商断层的几何学特征,不同时期、位置的断层活动性,并结合新生代以来渤海湾盆地的构造演化,得出以下认识:①临商断层的雏形为一右旋走滑正断层。②断层的主枝由西往东活动速率逐渐增强,而分枝断层则表现为中间强、两侧弱。③时间上的差异性表现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沉积期—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沉积期断层的活动性较强,在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沉积期达到最高值,而后逐渐减弱,古近系东营组沉积期出现小规模的增强,新近系馆陶组沉积期断层活动性达到最低值,新近系明化镇组沉积期断层活动性开始增强。④空间上断层活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该断层走滑过程中形成的同向走滑断层的位置造成的,而时间上的差异性与渤海湾盆地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在获取流体包裹体内压中的应用及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详细介绍了二氧化碳、甲烷、氮气及其混合物拉曼位移与压力的关系。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发现,不管是纯组分还是混合体系中,气体的拉曼位移基本上是随压力增加呈一级指数递减。在混合体系中,压力对拉曼位移的影响最大,含量次之。氮气与甲烷混合由于分子相互作用发生变化,结果使得氮气拉曼位移随压力变化的灵敏度增加,而甲烷的灵敏度却是降低。随压力增加,峰面积、峰半高宽、峰高等参数也将随之变化。实际的应用结果表明,激光拉曼光谱技术是一种获取复杂体系流体包裹体内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始新世构造变革事件在中国近海盆地的表现形式和空间展布范围,揭示其动力学成因,以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为例,利用最新的地质资料,对始新世构造变革界面进行了精细厘定.结果表明:盆地在始新世中、晚期经历了裂陷作用南北转变、断裂体系转型、地层挠曲变形和沉积-沉降中心迁移等构造转换过程;始新世构造变革的发生与周缘板块重组所诱导的区域应力场南北向转变有密切的动力学成因联系,尤其是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转变和印度-欧亚板块强烈碰撞紧密相关;该构造事件的发生,揭示了中国近海裂陷盆地演化具有统一性与差异性共存、继承性与改造性同在、伸展性和走滑性叠加的特点,其深刻影响了成藏要素的耦合匹配关系,深部优质烃源岩与浅部走滑相关构造的配置决定了油气优势成藏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