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8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基于深度学习残差网络模型的地震和爆破识别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加强对地震台网记录的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事件进行准确的性质识别,本文基于深度学习技术中的残差网络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爆破识别方法,并根据北京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及国家数字测震台网中心记录的波形数据及其发布的包含事件性质的地震报告,选取河北三河采石场的93次爆破事件和54次周边地震事件的波形功率谱,分别采用不同的训练样本比例进行了100次和1 000次独立的随机抽样子试验以及 “留一交叉验证法” 试验,对人工爆破与天然地震进行了识别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深度学习残差网络模型在天然地震与爆破事件的性质识别中具有很高的识别率且效果稳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2.
强震发生前震源系统可能处于不稳定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震中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或许会对微小的应力变化敏感.地球自转会在震源断层面上引起应力,地球自转速率变化也会在震源断层面上引起应力变化.由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非常微小,在震源断层面上引起应力变化也非常微弱,如果震源区处于极不稳定状态,这种微弱的应力变化或许会激发一些地震活动.这些被激发的地震活动将会表现出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显著相关性.为了考察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9.1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是否存在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显著相关的地震活动,选取2000年1月-2011年2月M≥5.0地震集中活动区域为研究区域,根据USGS发布的1991年1月-2011年2月的地震目录,利用舒斯特(Schuster)统计检验方法,研究了地球自转与本州M_W9.1地震前发生的地震活动之间的相关性.检验结果用P值来评估,P值越低表示相关性越显著.结果如下:在研究区内5.4≤M≤6.9地震的P值的时间变化显示本州M_W9.1地震前从2009年6月-2010年1月存在低于0.5%的P值.当P值达最低值时,约82%的5.4≤M≤6.9地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率季节性变化的加速期,显示出了地震活动与地球自转速率加速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取3°×3°的空间窗,以0.1°的步长沿经度和纬度滑动对P值进行空间扫描,可以得到P值的空间分布.扫描区域远大于研究区,经纬度范围为(33°N-43°N,138°E-147°E).在P值的空间分布图上,可发现在P值处于最低值期间,低于0.5%的P值集中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本州M_W9.1地震震中位于这个低P值区的边缘.因此,本州M_W9.1地震前在其破裂区内存在显著的与地球自转相关的地震活动现象,说明破裂区内存在非常不稳定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3.
以南天山重力测网内的3个绝对重力点作为平差基准,利用2015~2016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对两台CG-5重力仪进行实测标定,并对实测标定前后的重力网平差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实测标定的格值系数与基线场的标定结果差异较大,利用实测标定值得到的平差精度明显高于标定前,利用带有误差的格值系数进行平差计算会引入额外的系统误差;差分重力变化结果显示,标定后的重力变化量级明显减小。由此表明,利用测网实测数据标定重力仪的格值系数可以有效减弱格值系数误差对平差结果的影响,有利于消除重力场变化结果的虚假信息。  相似文献   
164.
地震的孕育发生过程伴随着构造运动、物质迁移和密度变化,将引起地球重力场变化,流动重力重复观测有可能捕捉到与地震孕育有关的前兆信息,从而为中短期地震预测提供重要依据。对云南地区流动重力观测资料进行整体计算分析,研究了2014年10月7日云南景谷6.6级地震前区域重力场动态演化特征,并利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技术对布格重力异常和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进行分解,并选取合适的小波基分离得到不同深度场源特征的地壳介质横向不均匀性。结果表明,EGM2008布格重力异常数据和实测重力数据的小波多尺度结果较为一致。对比分析发现,此次景谷地震发生在区域重力场负异常的边缘,由负向正变化的高梯度带附近。基于小波多尺度分解的重力场图像能较清晰地反映2014年景谷6.6级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震中区域深部物质密度变化引起的异常,为地球构造运动及孕震机理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5.
对铁磁物体固定磁性计算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磁场积分法和 TTLS 正则化方法的铁磁物体固定磁性计算的新技术,为铁磁物体固定磁性计算难题的求解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该技术以三维磁场积分法为数值计算方法。 首先由正演模型计算得到了铁磁物体感应磁场分布,其次基于铁磁物体外部空间磁场测量数据和感应磁场计算值,建立了固定磁性反演模型,并利用截断总体最小二乘正则化方法处理反演模型的病态性,以减小测量误差对反演计算结果的影响。 由正反演模型相结合即可实现铁磁物体固定磁性的计算。 钢板固定磁性计算实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能够有效重建铁磁物体内部固定磁性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